这几年,香港电影带来的惊喜越来越少了。
今年上映的一堆港片,都是过亿成本的制作,口碑却扑了大半。
这时候,不免怀念起上个世纪九十年代的香港电影。
成本有限,拍摄条件粗糙,却依旧能让人全程拍桌直呼“牛X”。
比如这部:
250万港元成本,19天拍摄。
却拿下一个金像奖(6项提名),两个金马奖(4项提名)。
有人曾评价它是“香港枪战戏的巅峰之作”。
虽然有些夸张,但却真实表达了它在港片中的地位。
它就是——
《枪火》
一看演员,就是当年纯正的港味儿——
黄秋生、任达华、吴镇宇……
众星云集,250万港元成本在当年,只够付完所有人的片酬。
但他们还是来了,只象征性收取一点片酬,甚至倒贴自己的衣服和车子。
只因为导演杜琪峰,和他身后的银河映像。
杜琪峰
对港片了解不多的人,可能不了解杜琪峰和他创办的银河映像。
杜琪峰,香港最优秀的导演之一。
他和他的作品31次获得金像奖提名,其中5次获奖;
15次获得金马奖提名,其中4次获奖。
在成立银河映像前,他拍过许多不同风格的电影、电视剧。
而他最近20年的电影生涯,都与银河映像紧紧捆绑在一起。
为了更好地拍自己喜欢类型的电影,也为了巩固导演在拍摄中的地位。
1996年,一家叫“杜琪峰和他的朋友们的公司”“银河映像”的公司诞生了。
在杜琪峰的带领下,银河映像在黑色电影道路上,越走越远。
《暗花》《神探》《PTU》……
黑、狠、冷的风格,独树一帜。
既有商业片的基因,又有艺术派追求。
既满足大众对爽片的需求,又在各种镜头设计上,掌控到极致。
但银河映像诞生初期的作品,虽然叫好,却没有得到任何重点奖项的认可。
直到1999年《枪火》出现。
起先《枪火》并不被看好,因为当时整个香港电影大环境,开始走下坡路。
250万港元投资,也来之不易。
都这环境了,有钱就干呗,不挑。
虽然用友情价请到了各位主演,但还是得精打细算。
为了节约胶片,镜头几乎都是一次过。
为了不超支,就连故事主线,也得修改得尽量简单——
黑道大哥因为遭到袭击,所以请了五个保镖。
大哥的保镖,必定不同寻常。
五个保镖中,有拉皮条的神枪手,有早已退出江湖转行做“Tony老师”的大佬,有依旧活跃在一线的,有精通枪械的,还有一个有年轻气盛的。
总而言之,各个都是黑道的一把好手,身手不凡、胆气十足。
他们一边需要保护大哥,一边需要调查袭击大哥的人。
虽然主线简单,但每一条线都被利用到极致。
因为资金有限、时间有限,杜琪峰必须不停思考,怎样才能让每一幕,都能一次性做到最好。
所以《枪火》一定程度上,是压迫中诞生的作品。
大刀阔斧砍掉细枝末节后,只留下最单纯的表现形式。
出场人物多,没有太多情节去铺开每个人的性格。
怎么办?
杜琪峰还是做到了。仅靠少许的动作和细节,就能让人感受到人物的个性和特征。
比如黑帮大哥受袭后,第一时间说的那句“把阿鬼叫来”,就足以表现阿鬼在五人中的最强的实力。
而从阿信在给别人的烟里藏火柴的恶作剧,明显表现出,他是五人中最不擅长隐藏自己的人。
这为后来他的祸事埋下了伏笔,这一点,我们先按下不提。
比起用情节铺开人物,这种直观的表现手法,能留给观众的余味更长。
而这部片中最著名的那场商场枪战戏,其实也是压迫的产物。
商场的使用时间,只有晚上十一点到早上六点。
又因为没有剧本(不喜欢用剧本的,不止王家卫,杜琪峰算一个),杜琪峰必须在有限的时间内,把想象力、空间塑造力发挥到极致。
枪战戏其实不难拍,难的是如何让观众置身事内。
杜琪峰选择以静制动。
静——贯穿全片的画面风格,是绝对的冷峻。
大段留白,让你自行想象,也让你意想不到。
就像片名“枪火”中,那冰冷“枪”字一样。
动——在无声中,突然迸发的行动、声响,直击心跳。
就像子弹出膛那一瞬间火光迸发的炸裂,这便是片名中的“火”字。
拔枪
这一风格在商场枪战戏中,被展现得淋漓尽致。
这场戏,也是整个香港电影史上,枪战戏的经典一幕。
五个保镖,陪着大哥,在商场中巡视。
突然的枪响打破了寂静。
袭击者突然出现,没有任何花哨的镜头,没有多余的话语,只有子弹的来往。
五个人一面护着大哥撤退,一面与杀手正面交锋。
电梯站位图
五个人的站位,也在交锋中也发生了变化。
但无论如何变化,站位始终都保持严谨,从没有哪个瞬间是把后背留给敌人。
好不容易掩护大哥撤到底楼,观众原以为会安全了。
没想到下一幕,却是这样的站位——
仔细一看才能发现,明明是五个保镖加一个大哥,柱子后面竟然有8个人。
其中两个,是杀手。
双方僵持在这里。
不管谁先出手,这么近距离的站位,必有伤亡。
而且谁先出手,谁就处于被动。
紧张情绪,被堆砌到高潮。
再没有比“过瘾”,更适合形容商场枪战戏带给人的感受了。
但后来杜琪峰说,后面这个静止的镜头,仅仅是为了省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