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逸民,解放军海军第一代鱼雷快艇艇长,先后六次参加海战,共击沉敌舰3艘重创1艘,他是解放军海军中参加海战次数最多、击沉敌舰最多的海军英雄。是解放军海军中受到过毛主席单独接见的三位战斗英雄之一。本文摘自其《张逸民回忆录》中相关章节,相关回忆在持续发表中,敬请阅读。张逸民在回忆录中写道:
1965年11月13日一大早,水警区作战指挥室向我传达福建基地的通知:今天下午4点,快艇31大队可以从平潭岛返三都海军基地休整了。这是通知,又是命令。早饭后,大队伙房的东西,米、面、副食、锅碗瓢勺全部往快艇上装载了。一副准备返三都休整的样子,为此全大队人员忙个不停。
天刚亮我就起床了,简单洗漱一下就去跑步锻炼。我往竹屿口东面的大坝上跑,往返一次大约不少于五千米,出一身汗,再冲冲凉,一天的工作就从这儿开始了。晨练这一套几乎是雷打不动,天天如此。我边跑边想,这是1965年在平潭的最后一天了,也许明天的现在又在三都港跑步了。看看天气挺好,虽不是万里无云,但也是个多云天气吧。偏北风3级不算大,下午返航当不成问题。平潭虽穷,可是平潭的大海、平潭满山的相思树,我真的很留恋。在我心底,平潭就是我的半个仙境啊,尤其是早上的晨雾,像白色的飘带一般,将平潭岛缠绕得时松时紧、高高低低、更具仙境一般。
因为明天11月14日是快艇31大队初战击沉“太平”号的纪念日,31大队年年都要纪念这一天。所以早饭后,几位大队干部和我研究如何纪念的事宜。最后议定:因今天要返三都,航行准备的事很多,大家都很忙碌。走前有空就开个纪念会,没空就回到三都后,全大队一起开。于是返航准备工作全面铺开。
午饭之后,我都是老习惯,总要稍事休息,即便不能躺下睡,也要坐着打个吨。大约下午l时半了,我起身整理自己的行装。我的夏季行装十分简单,有两套换洗的内衣,一套运动装,两套军服,一件毛巾被,再就是日用品,加上学习用具。另外是不离身的一支手枪,30发子弹。全部家当,全都塞进了一只不算大的皮箱里。我的生活信条就是:一切生活上的小事,尽量自理,尽量不给外人添麻烦。
1965年是农历蛇年。蛇年是我的本命年。我生于1929年,第一个本命年,即1941年,在我故乡黑龙江省的宾县宾安镇,妈妈按照老规矩,给我的腰上系上一条三尺长的红绸带,祝福我健康成长吧。妈妈说:“儿子,你快快长,快成人了,要好好读书。”第二个本命年,1953年,又是在我的故乡,记得那是我参加革命后,第一次请假探家。这个本命年是由我老婆魏淑霞给过的。爱妻专门为我上街买了三尺红绸布作腰带,亲自为我系与腰间。说了句祝福的话:“平安是福,夫妻幸福!”
第三个本命年,1965年,这次是在宁波牛轭港过的,又是我老婆魏淑霞专门为我从宁波买来一条红绸布,当成红绸带亲自系与腰间,也说了句心里话:“我为你担惊受怕大半辈子了,你今年三十七岁了,我唯一的希望,就是全家幸福、平安!”这次我南下时,老婆又将这条红绸摆进了皮箱里,说了声:“我去不了福建,就让这红绸带陪伴着你吧。”真的,老婆的情深永远伴随我啊!陪伴我的,还有一张全家福照片。有时我真的不敢叫真去想,我们这些坚守一线军人的妻子、孩子们,他们是幸福呢?还是痛苦呢?或者兼而有之。就私人的感情来说,无疑,她们都承载着太多的煎熬。作为军人身已许国,对家庭的这笔感情债,如有来生,再偿还吧。
行装准备好之后,看看表还有时间。怎么打发这时间呢,我抬头望见了大海,于是便产生了下海再游一回泳。我的住处,距海边很近,就是五十米距离。换上游泳裤就下海去了。我一下海,在码头上的大队长武小斯发现了,他马上派两个水兵来为我护驾。虽说我不需要,可在武大队长眼里,生怕我有意外。于是我便对两个水兵交待:“你俩愿意游就伴我游泳,不愿游,就上岸,蹲在石头上望着我游,好不?”两个战士伴游一会,就上岸了。我游泳有个特点,要速度不行,但若是随我性子慢慢游,游上几小时不成问题。尤其在竹屿口游泳,有白白的的沙滩。两座码头上满是舰艇,旗帜飘扬,海鸥飞翔,蓝天白云,够美的了,我真的很留恋这里既紧紧张张、又潇潇洒洒的生活啊。
我仰着脸仰泳,极目望着蓝蓝的天空,那是一种休闲,是一种军人的惬意。无意中,我听到岸边有叫喊声。我马上翻转身体向岸边张望:在我的住屋前,停着一台吉普,作训科长徐兴华同志正在向我招手。我猜想,大概是水警区有领导来了,专门给31大队送行的。可徐科长不停地快速摆手,紧张地大喊:“快、快、快!”我发觉我的判断可能有误,一定有什么急事。我急急忙忙向南岸游去。距岸边有二十多米时,徐科长迎上来说:“张副参谋长,快上岸,有作战任务!”我上岸与徐科长边跑边说,才知他是专程来接我去参加作战会议的。
徐科长接我参加水警区作战会议,领受作战任务,这可是件天大的事,本来就要返回三都了,突然来了作战任务,这真是天降大任于我,不是意想不到,而是连想都没想过。说实话,现在是仓促应战,仓促上阵了。
徐兴华同志也是快艇艇长出身,是快艇学校一期的,1950年从四野调来海军,原为快艇31大队2中队的艇长,曾于1955年下半年随2中队到三都参加战备。1956年下半年升任副中队长,1957年调上陆地改任作训科副科长,后调海坛岛至今。他熟悉快艇,是位相当有才华的好参谋人员。
我一听到作训科长徐兴华说“有任务”三字,精神头立即就上来了,立马兴奋起来。我以百米冲刺的速度,迅速跑进宿舍换衣服。在马路上看见有31大队水兵,立即喊:“跑步去唤大队长来!”很快,武小斯大队长赶来,我告诉他:“我去水警区开作战会议,你在家立即投入作战准备:卸载,检查鱼雷、完成战前动员。武大队长,从现在起,31大队全体人员要以跑步的姿态,立即完成所有战斗准备,一分一秒都要抓紧!”交待好后,我立即登车往海坦水警区司令部赶去。
我大步流星走进会议室时,与会人员都已到齐,只等我一人了。会议马上开始,由水警区司令员主持会议。会议场面十分严肃,气氛也有点紧张。会议桌前,只留一个我该坐的位置,我只是向临近我的熟人微笑点头,我坐下来后水警区首长开始讲话。司令员没多讲话,只是交待一下,今天的作战会议,由副司令员魏垣武同志主持,并且交待这次出海作战任务,根据基地的指示,由魏副司令员任编队总指挥。魏副司令员不善言辞,他讲话很朴实。他一句套话都没有,一张嘴就是情况及任务,开门见山、实实在在。
敌情来的十分突然,时间也十分紧迫。但是情况十分明确:国民党南区巡逻支队的“永泰”、“永昌”号两艘炮艇组成一个小型编队,运载着一支小股匪特,于下午2时自澎湖之马公港启航,妄图将小股匪特送至敌占岛屿乌丘屿,以便伺机投送大陆。老蒋前不久想在东山岛登陆,抓一把就跑,结果连舰带人被我南海舰队击沉而彻底失败。但赌性难改,这次又想到湄洲湾兴风作浪。“永泰”号、“永昌”号均为炮舰。国民党海军有个特点,就是军舰杂。同是“永”字号舰艇,不仅吨位不同,吃水不同,来路不同,甚至大小也有很大不同。同是“永”字号,火炮也有巨大的差异,一句话,太杂乱有点像破乱市场。就因为太杂乱,连编队航行都有麻烦。
这次来的两艘“永”字号,尚可走到一起,速度都可以跑上10节。在我的眼里,这两条“永”字号,炮备蛮强,但舰的长度都太短,吃水也浅了些,不太利于我实施鱼雷攻击。若是换成护卫艇指挥员来讲,这两条“永”字号,比“8.6”海战中的“剑门”号护卫舰和“章江”号炮艇,要好打一些。高速炮艇与鱼雷艇对这两个打击目标的看法不同,这是手中武器不同的反应,很正常。
作战会议上,魏副司令讲完敌情后,我就思考上级要求的全歼可能性。我的思维以最快速度掂量一下,感到有百分之九十的把握能将其全歼。军委下达的命令,就是全歼来犯之敌。也就是说,让“永泰”号、“永昌”号有来路无回路。军委交代的这个使命是正确的,我们有充分的把握全歼来犯之敌。
我之参战兵力有:护卫艇31大队之573号艇、579号艇。护卫艇29大队之576号艇、577号艇、588号艇、589号艇。鱼雷快艇第31大队之132号艇、124号艇、145号艇、126号艇、131号艇、152号艇。
根据魏副司令的作战决心,主要突击兵力由高速护卫艇担任,并编成2个主要突击群:
第一突击群由4艘高速护卫艇组成:573艇、579艇、576艇、577艇。
第二突击群由2艘高速护卫航组成:588艇、589艇。
鱼雷艇部队则作为发展胜利的兵力及作为突击编队的预备兵力。鱼雷快艇6艘,编为3组:132艇、124艇为第1组;126艇、145艇为第2组;131艇、152艇为第3组。
编队的组织指挥:编队指挥员由水警区副司令员魏垣武同志担任。第1代理人为护卫艇29大队大队长马干同志担任。第2突击群的指挥员由护卫艇29大队参谋长王志岐同志担任。鱼雷快艇部队指挥员由快艇6支队副参谋长张逸民同志担任。
编队指挥艇为573艇;预备指挥艇为576艇。鱼雷快艇部队指挥艇为132艇。
联络方式:护卫艇之间,用超短波联络,使用护卫艇统一波道,编队指挥艇与快艇联络,使用超短波时,用快艇的超短波道联络。
特殊联络方式:编队指挥员召唤鱼雷艇时,根据任务不同,情况不同,以不同颜色信号弹代之:
当敌舰已被护卫艇突击群打瘫痪时,令快艇发起最后攻击,由编队指挥艇发射两发白色信号弹表示之;
为召唤快艇单独攻击时,则发射2发绿色信号弹表示之;
为命令鱼雷艇编队停止攻击行动时,则发射2发红色信号表示之。
鉴于护卫艇29大队目前还在东冲驻地。参战兵力将于今晚6时从东冲出发,汇合地点在娘宫海域。
行进路线:编队自娘宫汇合后,经南日岛至东月屿编队的待命海域,并由此出发接敌。
由于时间紧迫,作战会议开得很简短,不超过一个小时就结束了。临告别前,魏副司令特别征求我的意见。我向魏副司令提了两点意见:按照作战安排,快艇被摆在主要突击群后方60链至80链的位置上,距离太远了,一旦有特殊情况发生则会使用不上。是否请魏副司令考虑要缩短这个距离。另一个我担心的,就是在作战海域内,有大大小小12条舰艇,都是高速航行,作战中,没有互相识别及相互确保安全之规定,是否考虑应有个规定?
魏副司令直接回答我说:“将快艇放远一些,主要是考虑打响后,怕给快艇造成太大的威胁。这样吧,你可视战场情况变化,自行机动掌握就是了,一个原则,安全第一。战场上开火后,护卫艇内部协调没有问题,你们快艇适当注意就行了。”就这样,我得到了掌握距离上的机动权,我很高兴地离去。
乘车,也就是10分钟回到快艇码头。在我离开的一个小时里,快艇码头气氛变化之大,堪称是两重天。去开会因为刚知道作战任务,当即宣布战备。回来时,快艇部队已完成备战工作。不到一个小时完成备战工作,这就是解放军部队的水平,让我非常欣慰。
大队政治动员后,各艇、各中队都已经全面动员,真是热火朝天啊。我是个老兵,多次参加海上战斗,对这次的政治动员格外感兴趣,格外受感染。黑板报立在码头上,各中队比着谁的战斗动员更深入人心。
大队副政委王善亭同志,正在接受水兵们的一份份血书,都要求党支部考验。共青团员们都要求接受组织考验,争取火线入党。要求火线入党的人数之多,感情之激烈程度,真正让我这编队指挥员感触到部队那种热爱毛主席、热爱党、热爱祖国的激情,这正是解放军攻无不克、战无不胜的根源所在啊。而那些即将退役的老兵,听说马上要打仗了,都以站好最后一班岗的激情,坚守在自已的战位上,没一个人肯撤下来,纷纷要求参加战斗。他们异口同声的说:“一定要在这次海战中,为解放军再立新功。”看到这般热烈的场面,看到这群战士以如此之高的激情投入战斗,我这老兵带领他们去向敌舰发起冲锋,心里有多踏实、腰板该有多硬朗啊。说实话,有他们在我身后,我不仅信心百倍,更是铁骨铮铮。
王善亭副政委在我一踏上码头,便走过来对我说:“副参谋长,真没想到,部队一动员打仗,就这般热烈,全体成员都热烈响应大队党委的号召,这是我有生以来第一次见到的足以感动我一生的场面啊。”我对王善亭副政委说:“很快就要离码头了,你赶紧召集中队政治指导员,各艇的党小组长开个会,专门布置一下战位上的宣传鼓动工作。要求就是一条:坚守战位。坚守战位,就是用生命保证完成战斗使命,死也要死在战位上。口号就是:坚守战位,就是胜利。”
我回到码头不到10分钟,武小斯大队长向我报告3l大队备战备航完毕。我下令武大队长,立即去2号码头用电话向魏副司令报告备战备航完毕,请他作指示。5分钟后,武大队长向我传达魏副司令的指示:“何时离码头,不再通知,尾随护卫艇之后出航即可。”
说实话,我真的很期待能在娘宫海域见到马干同志、龚定高同志。这是一对好搭档,都是我的好战友。不客气的说,在东海舰队,“魏恒武、马干、张逸民”,谁都晓得是海上能打仗的三只虎。今天晚上,这三只虎又将汇合。我坚信,魏垣武同志心情也将跟我一样,期待这次会面。
(未完待续)
本文未经作者本人及“这才是战争”允许,自媒体、媒体不得转载,违者必追究法律责任,读者欢迎转发朋友圈。友情提示:本号已加入版权保护,任何敢于抄袭洗稿盗图者,都将受到“视觉中国”式维权打击,代价高昂,切勿因小失大,勿谓言之不预也。
本号作者简介:王正兴,新华社瞭望智库特约军事观察员,原解放军某野战部队军官,曾在步兵分队、司令部、后勤部等单位任职,致力于战史学和战术学研究,对军队战术及非战争行动有个人独到的理解。其著作《这才是战争》于2014年5月、6月,凤凰卫视“开卷八分钟”栏目分两期推荐。他的公众号名亦为“这才是战争”,欢迎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