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一场价值400万的“圣战”
上周,周杰伦的粉丝和蔡徐坤的粉丝在微博上展开了一场莫名其妙的“圣战”。最终,这场网络大型群体行为艺术,以周杰伦超1亿的流量登顶超话榜榜首而告终。
以腾讯朋友圈广告的不定向投放的CPM(千次展示成本)计算,此次周杰伦加蔡徐坤的流量之争,创造了至少400万元的广告价值(粗略估算,实则可能远远不止)。
2、传统流量VS互联网流量
这是一个全民互联网+的时代,不论做何种生意,总是不免和互联网沾上点关系。倘若完全摒弃互联网,企业的基本运维可能都寸步难行。
这也是一个流量为王的时代,不论何种形式的企业运营报表,流量总是孤傲的独自占据着一个坐标轴。流量作为一个重要的参数,手握着的是,企业的生杀大权。
在传统的企业运营中,流量是一种公开透明的资源。只要你店够大,招牌够亮,广告够多,就能吸引足够多的流量,来维持企业的运营。
当年,秦池酒业曾斥资3.2亿天价,一举成为央视广告的“标王”,并凭借广告效应所带来的巨大流量,撬动了9亿的销售额,一战成名。
而在信息爆炸的互联网时代,人们获取信息的方式从电视、报纸的被动接收式,逐渐转变为新媒体的主动订阅式。而流量则开始涌向寡头的流量池中,成为隐形的资源。随着各类产品同质化的严重,多数企业又不具备吸引流量的能力。因此,如何高效的获取流量,在无限的信息海洋中抓住用户的注意力,正在成为新时代企业运营的核心问题。
互联网时代中,无论你的产品是什么,无论你的用户是谁,都需要庞大的流量支撑。因为根据统计概率学中的大数法则,谁拥有了流量,谁就能获取了企业经营的主动权。
2018年,拼多多凭借下沉市场的人口红利和腾讯巨大的流量支撑,上线仅3年,就成功登陆纳斯达克上市。拼多多的成功,让人们开始了解到流量的巨大威力。在拼多多的起步阶段,腾讯就在2轮融资中分别领投,随后,将微信高粘性的社交流量引入拼多多,对其诱导分享的高度纵容,并为其预留了一个宝贵的微信支付九宫格位置。这一资源倾斜政策,使得拼多多在漫天负面信息的利空舆论环境中,快速实现用户裂变。短短3年时间,就积累了超过3亿个用户和超过百万个商家,GMV(成交金额)也突破了千亿大关。
3、流量规则
在《爆品战略》一书中,揭露了在互联网时代,流量间的战争遵循着这样3个最基本的规则:
一、无尽黑暗规则。在产品过剩、同质化严重的互联网时代,传统的流量获取途径开始失效。在这一片无尽的黑暗中,只有爆品才能像烟花一样,被所有人看到。
二、暗刀涌动规则。高频次产品很容易就能干掉低频次产品。例如对大部分人的使用习惯来说,打开美团的频率要远远高于打开携程的频率。如果美团介入机酒业务,将对携程造成巨大的影响;反过来如果携程介入外卖业务,美团受到的影响就要小得多。
三、效益递减规则。同样一个引流的渠道,它所产生的效益,将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进入快速递减模式。
4、流量的误区
在流量为王的时代,很多人会误认为流量等于一切,甚至许多大公司也会犯这样浅显的错误。事实上,拉新、留存、促活、转化这一营销过程,早已形成了系统性的战术。
很多人理解的流量是:
我有10000个潜在客户,变现率为3%,我需要再开发10000个潜在客户,其中9700个看看就走了,余下的300个,就是我新增流量带来的业绩。
这种认知,错!得!离!谱!
流量最核心的出发点不是新增用户,而是促成交易。
如果变现率只有3%,说明有97%的用户已经不再关注你了。但他们作为潜在用户,当初在关注你时,一定是有消费需求的。因此与其新开发300个新客户,不如想办法唤醒这9700个沉睡的潜在用户,毕竟后者的经济价值,对比前者有着数量级上的优势。
没有认知的获取流量,如同破网捞鱼,花了巨大成本吸引进来的流量,最终也会渐渐变为沉睡用户。
5、流量反噬
根据流量规则的第三条,我们可以得知,根据边际效应,流量所带来的效益会迅速减退。
先前提到的“标王”秦池酒业,没有用广告带来的的流量红利和销售额的现金流优势,来扩大自己的生产线,优化自身的产品,勤修内功。反而因为产能不足、获客成本的提高,继续加大广告投入,选择白酒勾兑等方式欺瞒消费者,走上了一条疯狂之路。最终,在勾兑事件被曝光后,秦池的品牌形象一落千丈,短短数年,即从一家明星企业,走向了破产的悲惨结局。秦池为自己的疯狂付出了应有的代价,最终被流量所反噬。
而拼多多自上市之后,曝出了更多的负面新闻,假货、涉赌洗钱等事件的曝光,成为拼多多继续向前发展的巨大阻力,市场营销费用居高不下。进入2019年后,拼多多砸出48.9亿的市场费用,却只换回31.6亿的营销增长。在下沉市场的流量红利吃尽后,拼多多面临巨大的增收承压,可谓是丢了西瓜捡芝麻。旧股东纷纷失去耐心,选择套现离场,拼多多的市值,在短短半年时间内,就蒸发掉100亿美元,跌去了1/3。
6、憨牛说
不论在任何一个时代,企业的经营本质,最终都要回归到产品这一基本载体上。
流量所解决的问题,只是让用户看到自己产品,也就是所说的拉新。
如果产品真的足够优秀,用户自然会掏钱购买,完成转化。
甚至用户还会重复消费或推荐给别人,形成复购和裂变。
但如果每次花费了营销成本,好不容易把用户拉了过来。
用户却本着占便宜的心态,一直在问打不打折?有没有活动?
那一定是产品缺乏吸引力。
流量对于产品缺乏吸引力的企业而言,终究只是雁过拔毛。
而对于那些真正拥有核心竞争力的企业来说,才是如虎添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