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茶马古道到滇藏线 如何走通天路?

云南与西藏,中国西陲两大边境省区,异域文化浓厚,以其独特的气质吸引着世界各地的人们来此探索。然而滇藏两地为横断山脉所阻隔,人们在参观这两个地区时,往往是或西藏或云南,很少能双双打包带走。

云南与西藏,中国西陲两大边境省区,异域文化浓厚,以其独特的气质吸引着世界各地的人们来此探索。然而滇藏两地为横断山脉所阻隔,人们在参观这两个地区时,往往是或西藏或云南,很少能双双打包带走。

西藏、云南、四川之间的横断山脉

这不可不说是造访滇藏的一种损失。

但在历史上,为了找到两地之间的通道,千百年来人们从未停止过探索,并且根据时代不同取得了一些成果。今天,我们就要给你一条“全都要”的方法。

滇藏之间有通道

横断山脉仿佛上帝在中国西南捏的一个褶,打断了青藏高原与云南高原的联系。两者在历史上因为这一地理因素,互相之间交流困难,也间接导致了两大区域之间文化上的显著差异。

从第一阶梯到第二阶梯的过渡

在西藏、四川、云南之间这一带是转折最为激烈的

无数的高山和峡谷填满了这一区域

可对外沟通是人类进步的源泉,即使山道险阻,青藏高原和彩云之南的先民也在勇敢地尝试。他们或是沿着一条条微水河谷,或是使用一条条溜索,或是翻越一座座垭口等,为了贸易与交流,开辟了多条茶马古道,为滇藏之间的连通做出了贡献。

怒江旁的溜索

注意哦,这其实是一处高耸的悬崖

第一次过还是很需要勇气的

(图片@杔格)

不过汽车的出现,逐渐改变了茶马古道上旧有的交通方式。

滇藏之间目前直达的陆路交通方式只有普通公路。广义上的滇藏线,是由云南昆明出发前往西藏拉萨的通道,目前大致可分为两条路线。

目前进藏的主要通道:新藏、青藏、川藏、滇藏

其中通铁路的还只有青藏

云南离西藏较近,但地理障碍阻碍了交通建设

两条路线的前小半部分重合,大体由省城昆明西行,经过楚雄彝族同胞聚居的地区继续西行,进入大理白族同胞聚居的地区。这一段线路经过多个少数民族聚居区,独特的人文风光与内地迥异,基本沿着G320国道行进。当然如果你为了图方便也可以选择其所对应的高速。

由于横断山脉由一个个南北向山脉组成

合理的方式是沿着南北向河谷北上

昆明偏东,大理才是真正的起点

到了著名的“风花雪月”之地大理,滇藏线通常在此就开始分为东西两条。

西线滇藏线有时被称作滇藏西线,其线路由大理西行继续沿着G320前进至保山境内,后转G357国道北上至怒江州首府所在地泸水(六库),进入了著名的新G219国道。接着北上经福贡、贡山前往丙中洛。

在这崇山峻岭之间

要以最短距离进入拉萨,可行且经济的路线并不多

每一站都是个重要的补给点

这一段线路由于交通不便,游客很少选择。但这样一来,他们就失去了体验这条路线上特色少数民族风情的机会。

这条线路上,有多个鲜为人知的云南少数民族聚居区,比如:傈僳族、独龙族、怒族、普米族等。淳朴的当地居民也同样因为交通原因与外界联系甚少。

一路上会经过众多的聚居区

相当于体验人类学走廊了

(傈僳族妇女)

(图片来自wikipedia@Steve Evans)

行至丙中洛,狭义滇藏西通道“丙察察线”的起点就到了。

著名的丙中洛

从丙中洛向北的路更加崎岖,修路也更加困难

(底图来自Google map,DigitalGlobe)

继续在沿着怒江的G219行进至滇藏界,进入了西藏境内,再经察瓦龙、察隅(竹瓦根),再转入G559国道前往昌都八宿境内的然乌湖附近。

从丙中洛所在的河谷

向西翻过重重山地进入另一个河谷

中间这一段是最困难的

(底图来自Google map,DigitalGlobe)

“最美国道”G318就在你的面前了,继续经波密、林芝(八一)、工布江达、墨竹工卡,就可以直达高原中心拉萨。

滇藏线的另一条通道是滇藏东线,在旅行者的口中,它就是一般滇藏线的化身。

有时也直接称其为G214国道

但这是不规范的称呼

实际的214为西宁-澜沧,经青藏滇川四省区

(底图来自Google map,DigitalGlobe)

由大理沿着G214北上,进入丽江纳西族同胞聚居的地带。

丽江大研古城

(图片@杔格)

金沙江第一湾

(图片@杔格)

继续向北行进就可以到达迪庆州首府香格里拉(中甸),藏区第一站。

香格里拉独克宗古城

(图片@杔格)

作为世界自然遗产“三江并流”保护区的腹地,滇藏线的这一段拥有令人惊叹的自然景观。

实际上不止三江

(底图来自Google map,DigitalGlobe)

由香格里拉继续北上德钦,沿途还可看到梅里雪山。沿着澜沧江行驶过了隔界河,这就进入了西藏境内,芒康的盐井必须要去。

进入香格里拉,远眺哈巴雪山

(图片@杔格)

继续沿着G214北上至芒康(宁静),经过G214与G318的重合路段芒康-左贡-邦达(帮达),就正式进入G318国道。之后可以纵情体验业拉山“72拐”带来的盘山体验,经八宿、然乌直至拉萨。

怒江山(业拉山)72拐通常以迷雾状态呈现......

(图片@杔格)

滇藏之间路艰险

古代的茶马古道,盘山曲折,有相当部分与这些线路重合,这是因为一些隘口河谷是天然的通道。

不过塌方是很常见的......

(图片@杔格)

但在现代路桥技术下,古代因无法越过地形褶皱而必须绕道的部分则得到了一定的解决,通道本身的通行能力被大大强化,为现代人创造了造访圣地的优良条件。 

一般军车过此都会鸣笛致敬

如今第三代怒江大桥已建成通车

(第二代怒江大桥)

(图片@杔格)

当然,不止一座

(底图来自Google map,DigitalGlobe)

比如前几年,通麦特大桥与迫龙沟特大桥及多条隧道开通,过去因为地质原因不断塌陷的滑坡群,逼迫人们另寻他法的天险彻底成为了历史。而今年4月,目前世界海拔最高的公路特长隧道——米拉山隧道也通车了,结束了滇藏高速拉林段卡脖子的历史。

排龙-通麦天险段,易贡藏布汇入帕隆藏布之处

下方的旧通麦大桥经常被冲毁

(图片@杔格)

但先不要高兴的太早,即使在现代技术条件下,这些通道有时也并不好走。尤其是在雨季,山洪、河流涨水以及泥石流爆发会将道路阻断。有些路段一年也开放不了多少天,山区的通达度仍然有问题。

即使道路没有阻断,恶劣地质的路段,水毁的路面以及炮弹坑也会让游客郁闷。往往是兴冲冲上了路,结果却只能耗费更多的钱以及时间换路走,对耐性和车的性能都是一种考验。

水漫路段是常态

(不过这路上垃圾有点多啊)

(图片@杔格)

古乡就是这样一个滇藏线上的知名地点,因其常年的水毁路段让很多经过的游客望洋兴叹。

这里的道路很脆弱

(底图来自Google map,DigitalGlobe)

1950年察隅和墨脱交界处发生8.6级特大地震,导致墨脱和波密交界处的古乡沟上游流域产生大规模冰崩、雪崩,形成的堵塞堆积石坝高达几十米。几年之后的某个雨季,因古乡沟内的雨量大而集中,外加其他原因,直接导致爆发1953年古乡特大泥石流。当时的进藏公路被淤埋,泥石流还冲进帕隆藏布阻断河道,形成一个堰塞湖,也就是今天的著名景点“古乡湖”。

当年的危害至今仍没有彻底解除。每年雨季,这里即有爆发泥石流的风险,雨量只要稍大,水毁路段顿时变成涉水路段,一般车辆无法通行。

涉水+炮弹坑

这只是古乡涉水路段的刚开始而已

(图片@杔格)

这也催生了一种有意思的西藏交通“产业”:陆上“轮渡”。

大卡车的底盘较高,同时还能搭载重物,可以应付涉水路面,所以当地的人们一年之中一般每到这个时候就开上自己家的大卡车,改造成“轮船”,帮助勇闯天路的游客们过“河”。

卡车“轮渡”了解一下

(图片@杔格)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