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智圆法师《弥陀四十八大愿大义》
第十:不起贪计身见愿
设我得佛,国中天人,若起想念贪计身者,不取正觉。
如果能见到根本就没有“我”,那么这些由执著“我”而发起的妄动就全部会停止。
相反有了我执,就必定会产生贪、嗔、痴、慢等各种烦恼。也就会以种种的烦恼,驱使着心发起各种各样的有漏善业、恶业或者不动业,这就是普遍地覆盖到有漏世间一切时处的轮回机制。整个轮回因果的原理就是“以我执起惑造业、感果”这一句话,这就是轮回现象的总公式。如果能展开来透视到它的一切点上,就完全可以获得断定的认识。正是这个心上流转的机制破除不了,导致了一切凡夫长劫陷于轮回的命运。
所有凡夫世间,就是以这样的法则在不断运行着。从微小的一个波动,起了一念贪心或嗔心等,由于同类的心念在不断地串习加强,致使果上变现出明显的大苦。或者在所缘境、非理作意、持续程度等因素上,有种种的差别,就能表现出一个人的烦恼倾向、造业的程度,也决定了感果的程度。但其中惑、业、苦的运行机制是“一以贯之”的。完全是一样的法则。微观上的机制是如此,宏观上也相应表现为:在这个极其广大的三界中,凡夫一生又一生就像轮子一样不停地流转。作为迷惑颠倒的人,心识在念念不断地错乱冲动,导致果上显现出长劫无法中断的生死迁流。
这就看出,世间法非常荒唐。所有的凡夫,其实都是为着一个错认的“我”,而在无量劫中无法停止地起惑、造业、感果,感果时,又起惑、造业,又感果,如此循环不已,无由解脱。
“我见”没有破除时,
任何人都得不到解脱
通过刚才这样解释,大家应该明白了,轮回的根源就是把自身五蕴的现象看成是“我”。但实际上,这五蕴上是没有我的,就像绳子上没有蛇。而一切的烦恼障——由于执著“我”而起的种种妄想、执著,都是为着这个“我”而来。
在我见没有破除时,任何人都得不到解脱。而且这个如来藏随因缘起作用时,丝毫不紊乱。如果它落在错乱缘起的圈套里——一直以我执为出发点,那么就根据各方面的情况、因缘,而一一对应地发生内心的虚妄行动。
每一个人都是如此。无量劫里无数种类的众生没有一个例外,都处在轮回缘起法则的掌控中。比如有我执的人,只要随便说两句,把他抬得高一些,马上慢心就生起来。这是为什么呢?因为首先认为真的有个“我”,之后由种种因缘的假相,就封这个“我”为第一、为高贵、为优秀,在容貌、性格、财富、权力、能力、知识程度、家庭幸福程度等各方面都可能有值得骄傲的地方。随便在里面挑一个,比如说容貌,把她排到美人的层次,那就不得了啦!马上她就缘着这个“自我”的美丽,时时都想“孔雀开屏”,想让所有的人欣赏她这个“美丽的我”。所以特别喜欢表现“我”的容貌,特别喜欢化妆,愿意在人群里亮相,尤其是喜欢别人关注的眼光。如果有人赞美两句,就会美滋滋地自我陶醉。而自我陶醉时,表情、状态也表现得非常高,不会是低的。
所以这个如来藏是很妙的,就随这样一种因缘,马上就变出一个慢烦恼,而且这个慢烦恼是缘着容貌来的,不是缘其他来的。缘起就是这样精确。
如果说她外语讲得特别好,她就缘着这个“我”精通外语,马上就把这个“外语好”的光荣称号往“自我”身上贴。这样一个“我”,就成了一个特别会说外语的“我”,那就好高兴、好自豪:你看我外语说得多溜,好像比美国人说得还好。每当有机会说外语时,会表现得非常激动,你看她的脸色、劲头都不一样。如果别人超过了她,那马上就不高兴。其实都是烦恼,但人都没有自知之明。
嗔恚是怎么生起的呢,也就是有谁敢跟“我”对抗、她竟然违反“我”的意志,那心里就不高兴、就愤怒、就咆哮,表现出的相就是马上给你一个嗔恚看看。凡是破坏“我”的人,给他的就是嗔恚、愤怒,而绝不可能露出一个笑嘻嘻的相,这就是“自我”的行为逻辑。
轮回的根源就是“我见”
要认识到:根本上执著有我,由此五花八门、各式各样的烦恼,就毫无紊乱地随着当时的情况出生。这个如来藏随着无明染缘,有一套错乱的反应程序,也就是:合我的意,心就爱著它;不合我的意,心就排斥它;我很高,心就抬起来;我低了,心就低下去;谁要和我比,心就拼搏……像这样一系列程序都不会紊乱:不会合我的意,反而嗔恚;不合我的意,反而高兴。除非是精神错乱,颠倒地执取信息。或者是修道人,超越了迷乱妄动。
想一想,当一种因缘和合时,一个刹那不可能出现两种心态,而且不会错乱。既然心是这样颠倒地妄动,执著真的有个“我”,那么一切行为就都是神经兮兮地、不断地为维护“我”而提防、敏感。反应真的是很精确,也很可笑——个个都精神有问题!
所以凡夫内在像贼子一样的心,要看穿它的伎俩,要知道它的反应方式。其实它就是一个腹敌,占据了你内心的空间,是它在指挥着你的行动。看似无形,只是个无明,其实它钻到你心里,乃至未被消除之间,一直在内心掌控一切。是它在发出种种行动的指令,是它在针对不同的面向、不同的因缘情况而让身、口、意做出相应的反应。
可以看到:凡夫的心已经被这个无明的鬼侵占了,表现出的种种心态行为,全部是错乱的,真是一塌糊涂!因此就成了颠倒迷乱的生活,从始至终无一可取,无一清净,无一安乐。以这个原因,称它为 “苦”、称它为“杂染”。
经过这样详细观察,会看透轮回的机制。你才恍然明白,原来轮回的根源就是经上讲的这一句——“想念贪计身者”。它就是集谛的根本。这个“身”要理解成“我”,古代有的翻译为“身见”,其实就是“我见”。
智圆法师《弥陀四十八大愿大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