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由賨人客独家原创,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抄袭必究!】
我国人口虽然现在很多,但在乾隆皇帝以前,也就不过1亿左右。
据统计:清圣祖康熙三十九年(公元1700年),大清国的全国人口总数是1.5亿;到了清高宗乾隆三十二年(1767年)的时候,人口就变成2亿了;而到了乾隆五十五年(1790年),人口直接突破了3亿大关。
在短短的23年间(1767年-1790),大清人口增长了1亿,按2亿基数算,增长了50%,这是一个多么恐怖的数字!如果按照古代人口的正常自然增长率计算,清朝人口是不可能增长这么快的,从汉朝高峰期的6000万人口发展到宋朝高峰期的1亿人口,都用了1000多年,虽然中途历经战争,但从宋朝到清朝,一样经历了宋末、元末、明末战争,人口也才维持在1亿左右,元朝灭亡的时候还曾一度降到了6000万人。是什么原因导致清朝乾隆年间的人口大爆发呢?
其实并不是医疗条件得到了多大的改善,也不是人民的生产力水平得到了多大的提高,这一切仅仅源于我们现在平常吃到的3种农作物。什么?
红薯、玉米、土豆。
别小看这3个物种,在哥伦布发现美洲新大陆以前,它们不属于其它大陆,而我们吃的粮食主要是大米和小麦,而这两种植物的种植对气候条件要求比较高,而且产量也有限,所以古代人类很多时候处于粮食紧缺的状态,粮食问题也成为一个朝代发展的重要问题,以至于以前农民交赋税都不用交钱的,直接交粮就可以了。
但红薯、玉米、土豆这三样物种出现后,情况就大不一样了,它们淀粉含量高,很适合填饱肚子,而且产量也很高,单位产量是水稻和小麦的几倍,还有一个具有碾压性的优势就是:它们很“贱”,在恶劣的环境下也能生长,所以,它们的出现一下子就解决了粮食的问题,这为人口的爆发奠定了基础。
最开始,这3个新物种被欧洲殖民国家严密地监管起来,不允许流入到其它国家。但后来,它还是不可逆地传遍了整个亚欧大陆。
据说,红薯是被大明朝一位商人悄悄从西班牙殖民地吕宋岛(今菲律宾)带回来的,一下子让明朝的人口从1亿涨到了2亿;玉米几乎也在同时从东南亚传入大明朝,并很快在全国范围得到应用;土豆传入中国要稍晚,是因为它在代替主食上面不如红薯和玉米,但它抗旱能力更强,所以后来在我国北方种植更多。
新物种的出现很快解决了贫苦农民的基本生活问题,人口的存活率也大大提升,而在以前,大部分都是饿死的。新物种的大量应用刚好是在“康乾盛世”这段时间,所以到乾隆年间的时候就迎来了人口的大爆发。
乾隆以后,新物种的作用已经全部显现,人口又进入了一个稳定阶段,直到清末,基本都维持在“四万万”。
本文作者《賨人客》,号“蜀山笔侠”,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