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9 子谓子贡曰:“女与回也孰愈?”对曰:“赐也何敢望回?回也闻一以知十|论语之重新解释

null

子谓子贡曰:“女与回也孰愈?”对曰:“赐也何敢望回?回也闻一以知十,赐也闻一以知二。”子曰:“弗如也;吾与女弗如也。”

【笔者注】本章讲的是孔子师徒对颜回的评价,同时揭示一种现象:老师眼中的好学生,未必是社会上的佼佼者。颜回(公元前521年-前481年),字子渊,春秋时期鲁国人,孔门七十二贤之首,十四岁拜孔子为师,终生事师,是孔子最得意的门生。以德行著称,为人谦逊好学,异常尊重老师,对孔子无事不从、无言不悦。孔子常称赞颜回具有君子四德,即强于行义,弱于受谏,怵于待禄,慎于治身。颜回终生向往的是出现一个“君臣一心,上下和睦,丰衣足食,老少康健,四方咸服,天下安宁”的无战争、无饥饿的理想社会。公元前481年,颜回先孔子去世,享年40岁,葬于鲁城东防山前,孔子对他的早逝感到极为悲痛。颜回一生没有做过官,也没有留下传世之作,只留下只言片语收集在《论语》等书中,与孔子的思想基本一致。后世尊其为“复圣”。在孔门诸弟子中,孔子对他称赞最多,不仅赞其“好学”,而且还以“仁人”相许。 

但是,从颜回的一生来看,除了学习特别优秀、悟性特别强、特别尊重老师以外,颜回没有取得多大的成就。子贡在学问、政绩、理财经商等方面的卓越表现有目共睹,名声地位扶摇直上,甚至超过了老师孔子。与子贡相比,就学习而言,颜回成绩特别优秀,远胜过子贡;就政治成就而言,颜回要交白卷;就经济才能而言,颜回连生计也几乎维持不下去;就发扬光大老师的理论与学说而言,颜回没有子贡的巨大能量;就救老师于危难而言,颜回没有子贡的大智大勇。子贡与颜回哪个更强,世人有目共睹。由此可见,学习优秀不等于事业优秀,学习能力强不等于做任何事情的能力都强;老师眼中的好学生,走上社会以后,未必是各项事业的佼佼者。

颜回忠实践行孔子提出的君子标准,得到的结果是政治上一无所成,经济上连吃饭都要解决不了,理论上没有什么建树,只得到了一个君子的名称。如果全社会都践行这样的君子标准,国家会变成什么样子?恐怕用不了多久就会亡国。这样的君子标准,明显不符合时代的需要,不适应社会的发展,理当彻底加以改变。

子贡非常了解颜回的才能,也非常清楚自己与颜回的不同和差距,更深知颜回是孔子最得意的学生,因此,面对孔子的提问,子贡没有提颜回的弱点,而是就颜回的特长进行了回答,非常客观地指出了自己与颜回的差距,孔子对子贡的回答非常满意。

【笔者译】孔子问子贡:“你与颜回,谁更胜一筹?”子贡回答说:“我怎么敢与颜回相比?举个例子,如果您对我们讲同一件事情,颜回能根据您讲的这件事情推知其他十件事情,我也就能够推知其他两件事情。”孔子说:“你说的非常正确,颜回理解力特强,悟性极高,你确实不如他,我和你都不如他。人贵有自知之明,你能看到别人的长处,并能进行客观地比较,难能可贵。”

附:【李泽厚译】孔子对子贡说:“你与颜回,谁强?”子贡回答说:“我哪敢比颜回?他听到一件事便推知十件事;我听了一件,才推知两件。”孔子说:“是不如他,我与你都不如他!”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