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人偷井盖,这次怕是跳进黄河也洗不清了。
就在前两天,司机宋师傅开着一辆载有33吨井盖的车,途径河南固始县的时候发生侧翻,一满车井盖全部倒在一边。
然而宋师傅前脚刚走,33吨井盖就被当地村民搬空。
但接下来的走向让人始料未及,宋师傅报警,执法人员不予立案:“这个事够不上案件!”
目前涉事警察已被停职。
01
河南和井盖焊死了?
事件在网上持续发酵之后,固始警方终于立案,称派人挨家挨户去给村民做工作,让他们主动交还,目前追回了上千个井盖,并表示村民非常配合。
这就好比什么呢,我半夜入室盗窃,事情败露后,有人上门劝我乖乖归还,顺便告诉我这样做是不对的,我同意归还,他们还说我真棒。
舆论当然并没有因此被稀释。
有网友说,这个事情之后,河南和井盖这个词彻底绑死。本来已经慢慢消退的历史关联性和刻板印象,又一次被推至全国大众面前,变本加厉的那种。
王凡律师说,首先我们非常反感地域黑,类似湖北佬是人精、山东人惯性大男子主义这种表面调侃实际暗踩的说辞,实在是以偏概全。河南也一样。
但,不得不说有些地域的“黑”根本不是群体问题,就是被一小撮人搞坏的。
因为舆论升级,很多河南本地网友写长篇大论维护自己的家乡,看到一句句“作为河南人我很抱歉”,真的心疼,也有人说一直为家乡自豪,第一次感到丢人。
02
偷走33吨井盖,是不是小事?
河南和井盖是怎么被推向舆论高点的?和两撮人脱不了干系,偷井盖的村民,那个和稀泥的固始警方。
宋师傅跑过去报警,得到的回应是两个:你这个怎么能算得上是哄抢呢?车主走了,没有人看着,要当着面才算抢;
少量的侵占算不上犯罪,所以当然不立案。
我想请问,这是倒打一耙为偷窃者撑腰吗?
算是看出来了,基层执法人员除了和稀泥,也是丝毫不敢得罪当地村民,抱着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心态,让事情快点过去,闹大了不好看。谁知越不想闹大,事件越没办法降温啊!
更重要的是,这足以见得他们丝毫没意识到事件的严重性。
用宋师傅的话说,我30多吨货被人莫名其妙抢走了还不叫犯罪?那怎么叫犯罪?
偷走33吨井盖,到底是不是小事?
让王凡律师普及一下:
“搬空33吨井盖的行为,首先应该构成基本的盗窃罪(不讨论数额)。因为盗窃罪的本质就是以非法占有为目的,违背对方意志,违法占有他人财物。”
宋先生翻车后,因为其他原因离开现场,但是他并没有放弃车和井盖的所有权,井盖还是归车主所有。
固始县的一些村民,在明知井盖属于车主所有的情况下,依然我行我素,违法占有井盖共计33吨。盗窃公私财物两千元以上的,属于刑法第二百六十四条规定的“数额较大”,构成盗窃罪,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单处罚金。
另外,宋师傅一直在视频里强调的一点,“当地村民追着他打”,还有可能构成抢夺罪或抢劫罪,因为这些行为不止侵犯了宋师傅对井盖的所有权,还对其人身安全构成威胁。
后续如若被证实,法律责任也会随之提高,盗窃数额大且有追打行为的,一定会按法律来定罪。
这么看,还觉得是小事吗?我们只看出了,基层人员的法律扫盲之路,道阻且长。
关键好巧不巧,离“偷西瓜被说成是摘西瓜,偷瓜者还倒获赔300块”这个事儿才过去没两天。
河南鹤壁市,一个偷瓜贼偷了村民辛苦种植的西瓜,村民上去拦截偷瓜贼的电动车,不小心误伤了偷瓜贼,村民要倒贴300块不说,警察表示“这算不上什么偷抢,这叫摘。”
这种态度,似乎和搬空井盖的村民如出一辙,宋师傅想要拿回东西的时候,有个村民说,你凭什么说这些井盖就是你的?上面写你的名字了吗?
事件发生的地方是固始县,一个刚刚脱贫了的县城。
但很讽刺的是,物质脱贫离精神脱贫的差距还很有点大。村支书上一秒扬言终于脱贫啦,下一秒就:走!拖井盖去!
对他们来讲33吨井盖直接搬走就行,不需要什么成本。
说到历史渊源,这些村民对井盖情有独钟吗,不见得,只是因为看到东西在那儿,管它有没有用呢?用网友的话说这是人性贪婪,人穷不怕,就怕志不坚。
所以才说精神脱贫还很远,毕竟连执法人员都是法盲。
王凡律师:河南是人口大省、农业大省,很多地区经济水平受限,早年他们为了生存,没有机会接受教育,所以并不觉得自己的行为有什么问题,也从不知道什么是法律红线,正确行为规范应该是什么。
即使时代更迭发展,教育与经济落后的地区始终客观存在。
但这事儿坏就坏在哪里呢,首先偷窃就是板上钉钉的违法行为,再者连带着当地执法人员的一系列操作,彻底让这个地方成了众矢之的,让所有人背了锅。
03
和稀泥的才是最大的地域黑
毫不意外的,评论区的键盘侠言论我们用脚趾头也能猜到。
早些年有人澄清过,丢井盖的省份很多,偷井盖人的籍贯分布也真的是相当均匀。
一个梗玩着玩着被放大上升到了地域黑,以至于每次提到河南人,大家口中都蹦不出什么好词儿。但就像是王凡律师说的,任何地方的人都有素质高低之分,而且生活环境的差异性会决定他们的性格与行为。
我不仅反感地域黑,反而想要证明,即便是回到那个颇具争议的90年代,因为穷和落后,井盖确实一度成为发家致富的“公有之物”,但因为无本万利,哄抢物品的事情在哪儿都有。
直到现在,都2019了,光是搜索“哄抢”关键词,就能出现以下这些新闻链接:
只是,我们更想说的是这次本可以避免再重回风口的,不是么?看到有河南的朋友如同吞了苍蝇,说这怕是固始警方想搞个爆点新闻出来,拼了命也要把热点事件和地域黑扭在一起。
让我们把时间倒流到事发后,如果某些官老爷不作威作福,不把偷窃说成是拿,而是花点时间积极投入调查,最大程度追回车主的损失,结果可能就不一样。
要知道,宋师傅前后给了他们两次立案的机会,他们都没当回事,推诿,坚定不移地站在犯法者的一边。直到宋师傅把事情抖到了个人社交平台才重视,这个时候舆论已经发酵了。
要说舆论引爆,他们至少尽了80%的功劳,让键盘侠们又把偷井盖的帽子戴在了河南人的头上。当然,作为有独立思考能力的成年人,仍然应该理性看待地域问题,毕竟,无论在哪都不该上升到整体,河南人也不该背这个锅。
不过,接下来这些基层执法者是不是该扫扫自己的法律盲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