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电影自1905年第一部电影《定军山》的诞生开始,发展如今,产业规模成为全球第一,在此期间诞生了无数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兼备的优秀作品, 中国电影在世界电影史上也占据一席之地。
电影自诞生之初就不只是一门艺术,更是一门产业,它包含对艺术和技术的双重追求。中国电影的崛起离不开一代代优秀的中国电影人的探索和努力, 他们关注社会百姓人生冷暖、渴望通过影片探索民族文化的历史和民族心理的结构,怀揣着对国家和人民的思考,用专业、专注的态度创作时代所需要的内容,他们放眼世界,与先进接轨,不断推进中国电影工业体系的完善与升级换代,为内容的产出打下牢固的基础。到现在,中国电影已无惧与国外大片同台竞技,我们更从电影大国向着电影强国迈进。务实、奋进、开放,这样的电影人,存在于电影行业的每一个位置,王旭东就是其中一个。
中国电影人、著名影评家、制作人、全球首创人工智能分析剧本可视化平台获厦门“双百人才”称号——影视科技业领军人物,这些都是贴在王旭东身上的标签,但在这其中,他可能最认可的是中国电影人这个“名头”吧,因为他是一个真正懂电影且爱电影的人。
早期的他更多从事电影文学方面的工作,在《看电影》、《当代电影》、《北京青年报》、《京华时报》、《大众电影》等报刊杂志发表文章上百篇,策划的行业专业书籍《遇见罗伯特·麦基“好莱坞编剧教父”谈电影与剧本创作》更成为2012年度畅销电影书,并且在互联网早期,他就提出并定义“网生代电影”的概念,这是极具远见的,这也让他深获业内的认可。
他是个专业的电影人,在商业上,他担任过《流浪地球》、《唐人街探案》、《九层妖塔》、《烈日灼心》等等一众极具口碑电影的文学策划,作为主创参与的这些商业电影全部盈利,累计创造电影票房超100亿元。在2015年,他参与作品所获票房更是占据国内华语电影总票房12%,在业内获得了极大的话题性。
他更是极有艺术品味的一个人,在他加盟主创的所有艺术电影全部获得国际A类电影节大奖。其中任文学策划的电影《第四面墙》入围了2019年上海国际电影节亚洲新人单元,任监制的电影《冰下的鱼》入围2019年上海国际电影节创投发展中单元,作为制片人负责的《德兰》获得2016上海电影节最佳影片金爵奖,担任监制的《胜利》最后荣获了上海国际电影节评委会大奖。《皮绳上的魂》、《冈仁波齐》……他的目光一直没有脱离艺术。
他把商业和艺术分的很清,兼顾了商业与艺术的创作,他知道观众需要的是什么,这在目前的电影人里是很难得的。现在他还担任着“新武侠系列电影”的联合制片人及总编剧的职位,忙于中国传统武侠文化的推广和创作。
他是一个极具责任感的电影人,在创作之余,更担任着中国电影评论学会新媒体部主任、北京大学电影与文化研究中心副主任、国家体育总局体育文化发展中心影视作品评估专家成员、FIRST青年电影展策划指导、常任评委等角色,创办的“中国影谈”系列学术交流活动,从2008年开办到现在,为同行业的交流起到了非常大的作用。
他是个善于学习的人,他曾深度对话过李安、张艺谋、陈凯歌、徐克、王家卫、贾樟柯、宁浩、徐皓峰、岩井俊二(日)李俊益(韩)等国内外海量的著名导演,一个个重量级的名字,一次次思想的碰撞,使他对行业的认知、对作品的认知,一直在随着时代而更新、加深。并给每一位和他接触过的电影人都留下深刻的印象。
专业、专注、谦虚、这是王旭东对待电影的态度,他怀揣着一个电影人应有的责任感对待每一次创作,他默默的为中国电影发展付出着自己的能量,不去索取什么,因为他觉得电影回馈给他的快乐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