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航趣文化——图说历史 三大改造

思航趣文化——图说历史 三大改造

欢迎回到思航趣文化,在这里你可以每天了解一点历史或文化知识,再忙要有时间丰富自己!今天小编带大家学习三大改造.

学习之前,小编先带你了解三个问题:

1.今天的中国是一个什么社会性质的国家?你知道吗?中国现在是社会主义国家。

2.那么什么是社会主义社会?

它主张或提倡整个社会作为整体,由社会拥有和控制产品、资本、土地、资产等社会生产资料,其管理和分配基于公众利益。

由人民掌握生产资料和国家政权;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

社会主义社会的根本特征:生产资料公有制

3.什么是三大改造:在“一五”计划期间,我国工业化起步的过程中,工业化所必需的资金、原料、劳动力等要素由什么来提供呢?如何解决现代工业与传统农业之间的矛盾呢?在这个问题上,党和政府采取了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措施,最终保证了我国工业化的正常进行。这就是“三大改造”。

现在我们来具体学习三大改造。

一. 农业、手工业合作化

1. 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农业合作化运动:

(1)原因:土地改革后,农村的个体农业经济分散、落后,影响了生产的发展,农产品满足不了国家工业化建设的需要。(必要性)

(2)形式:把分散的个体农民组织起来,引导他们参加农业生产合作社,走集体化和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道路。

(3)方针:“积极发展,稳步前进”;

(4)原则:“自愿互助”;

(5)方法:通过典型示范,逐步推进。

(6)三个阶段:

建国后到1953年:发展互助组为主;

1954年到1955年:以办初级社为主;

1956年起:普通办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

(7)完成:到1956年底,农业合作化在全国范围内基本实现。

1956年底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情况:

参加合作社农户1.18亿户,占全国农民总数96.3%;

参加高级生产合作社1.0742亿户,占全国农户总数87.8%。

2. 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手工业合作化运动)

农业合作化的猛烈发展推动了手工业的合作化速度。1955年底提出要求:在两年内基本完成手工业合作化。实际上,到1956年底,参加合作社的手工业人员就已占到了全体手工业人员的91.7%。国家对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上完成。

二. 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1.时间:1954 年—1956 年

2.方式:先是公私合营,后来对资本家占有的生产资料实行赎买政策,即按全行业公私合营时资本家的资本发给定息5%(赎买政策,实现了和平过渡,是中国社会主义改造中的创举)

三. 三大改造完成的意义:

1956 年底,国家基本完成了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实现了把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的任务。我国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从此,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四. 三大改造的实质:把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

五. 三大改造的缺点:要求过急,工作过粗,改变过快。

今天先分享到这里,更多历史或文化知识,关注思航趣文化,小编带你探索更多新知识!还想了解哪些内容也可以评论告诉小编,那么下期见。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