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库大道历史博物馆,张家口的文化符号,探寻边塞古城的财富传奇

走进张库大道历史博物馆,如同一本泛黄的书缓缓打开:大境门城楼下人群熙来攘往,商贩沿街叫卖,忙碌的伙计将茶叶、丝绸打包成捆,搭在驼背上,放在牛车里。一列列商队出城向北,朝着财富、向着大漠远去,带起滚滚尘土,留下条条车辙。

张家口,是华夏农耕文明与草原文明的过渡地带,万里长城的重要关口。张家口因长城而起,因张库大道而兴。与“丝绸之路”媲美的张库大道起于大境门,它穿过浩瀚的草原、起伏的丘陵、荒寂的沙漠戈壁,从张家口一路向北抵达蒙古草原的腹地乌兰巴托,全长1400多公里,绵延三国两省,辐射欧亚大陆。

“俄国和中国的茶叶贸易可能是1792年开始的……茶叶陆续由陆路用骆驼和牛车运抵边防要塞长城上的张家口……再从那里经过草原或沙漠、大戈壁,越过1282俄里到达恰克图。”马克思在其著作《马克思恩格斯全集》中这样提到张家口。

张库大道主题博物馆地处桥西区东窑子镇稍道沟的檀邑溪谷度假村内,《大境门开》《商道艰辛》《盛世辉煌》《记忆乡愁》四个部分、1800多件文物藏品,重现了这条充满艰辛和传奇的国际商道的悠悠岁月。

据史料记载,汉唐时张库大道已有雏形。明朝在张家口一带设立“贡市”,后又设立“茶马互市”。这条商道战时办军需,平时做贸易,民国后渐渐衰落,前后延续了近千年。

从张家口到库伦,漫漫三千里,以驼队和牛车行走,加上沿途交易,行程往往数月。路途艰辛,想必“天似穹庐,笼盖四野”的北国草原风光也难以勾起人们“天苍苍野茫茫”的诗情画意。路途生活艰苦,甚至有财物被抢劫一空、生命遭到威胁的风险,种种恶劣是当时富足优渥的江南商人和广东商人无法想象和忍受的。因此,这种汉子方能讨的生活大部分由北方商人奔波往返,尤以能吃苦的晋商为主。

晋商深入到浙江、福建等地茶区,垄断了部分茶山、茶场、茶园,每年把收来的茶叶通过水陆两路运至武汉,在武汉的加工厂将部分茶叶焙制成砖茶,分类包装到北京,再由茶庄雇骆驼运到张家口屯栈。每年茶事季节,张家口的骆驼队到了北京,从新街口到西直门,一过就是几百匹,常常使北京交通几个小时瘫痪。

“我以茶来,彼以皮往。”商人们用从内地购来的绸缎、米面、茶叶、瓷器等,到蒙古草原交换回马、 牛、 驼、 羊、 皮张和贵重药材鹿茸、麝香。在博物馆中可以看到当时中俄包装小吃的盒子制作的都是非常的精美。

北有张垣,南有广州。彼时,张家口边贸之繁华、商队之兴盛,能匹敌十三行的浩浩商船,因此有“旱码头”的美誉,被称为“华北第二商埠”。这个时期,张家口的金融企业完全可以与天津、上海等大都市相提并论。现桥西区张家口堡内的兴隆街、鼓楼东街成为当时的金融街,闻名遐迩。曾经的大境门下,商号林立,长盛不衰。

千年繁华不过弹指刹那,困于茶马也兴于茶马的历史匆匆谢幕,有形的张库大道已随声声驼铃走远,无形的为商、为人、为国之道却植根于世世代代的国人心中。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