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年代盲人算命,90年代盲人按摩”,是许多人对盲人的刻板印象。多年来,有关视障人群的报道或文章,几乎千篇一律地都是用“他们生活在黑暗里、痛苦、挣扎”等词汇来描述,而对于一些能够坚持自力更生的视障人群,新闻又多以“坚强、自信”来描述,这些形容词看似是褒扬,实则误导大众简单粗暴地将视障人群视为什么都看不到,甚至无法正常生活的人群。而对他们的既定印象永远只有算命和按摩,而忽略了盲人真实的能力和情感诉求。
(蔡聪在演示如何用手机进行非视觉摄影)
盲人摄影师,带来“平凡”的不平凡经历
然而,盲人其实也只是普通人,也能做到普通人能够做到的事,譬如正常的衣食住行。不过让人意外的是,有些连视力正常的人都不一定能做好的事情,视障人群却同样能够做得很好,比如“摄影”。这不右眼全盲,视力不到0.01视的视障者蔡聪,就做了这件在旁人看来不太可能的事:拿起相机,鼓捣起了摄影,还成为了非视觉摄影培训师。
(视障者们在户外练习拍照)
盲人和摄影这一件事情,怎么能扯上关系呢?这是大多数人的疑问,因为摄影好像最主要调动的感官就是视觉,视觉不灵敏,如何摄影?而对于蔡聪来讲,非视觉摄影记录残障的生活,借助听觉、嗅觉以及触觉来操作相机,同样能感受到物体,知道哪部分被阳光晒得最热,从而测量光影的范围。
(蔡聪一家三口)
“可能我看这个世界的角度跟很多人不一样,可能我的表达跟很多人不同,但这种不同并没有高低好坏之别,他同样是有价值的。”这是蔡聪对摄影的理解,摄影是建构非视觉和视觉世界之间的桥梁,是视障人士表达自己的一种方法。作为国内较早接触非视觉摄影的一位盲人,蔡聪在今年参加了OPPO影像创作大赛,和OPPO合作了一组作品《我了不起的9位朋友》,透过Reno去记录身边这群看似不平凡却平凡的9位盲人朋友。
(蔡聪在OPPO影像创作大赛的参赛作品,肖佳用触觉化妆)
视界之外,回归摄影的本质
在这组作品中,我们了解到了盲人绝对不是只有按摩师和算命师两种职业。盲人可以像他作品中的每一位主角一样,享有同样平凡而精彩的生活,像何亚军一样跑马拉松,如肖佳一样做盲人化妆师,也能够如杨京燕一样在成为一名钢琴调音师......即使身体有一部分不像普通人一样,但是他们也能够拥有自己的事业,能够走出身体的束缚,去做更不一样的事。
(蔡聪OPPO影像创作大赛参赛作品:杨京燕用听和摸的方式调钢琴)
在蔡聪看来,当我们回归的摄影的本质的时候,其实看不到反而给了他们一个优势,因为他能跳出视觉的限制,通过自己的嗅觉、听觉、触觉,以及心理的那种感受,以至于能够更好地去捕捉生活中那些想记录的,想分享给更多人的瞬间,达到真正“视界之外”。不得不说,蔡聪的这组作品让人们看到盲人们真正的生活,打破社会大众对于盲人群体的固有偏见,让观众领略到世界不止视界,视界之外有更多感官的参与,并引领大众能走入他们的视界之外。
(蔡聪OPPO影像创作大赛参赛作品,杨青风培训盲人独立出行)
而这恰恰与此次OPPO影像创作大赛的主题紧密契合,OPPO认为影像不仅是一瞬间的真实,更是拍摄者的自我表达,包含了拍摄者的情绪和故事。对于蔡聪而言,最好的摄影作品就是“让你感受到了摄影师在那一刻的情感”,摄影更重要的是蕴含拍摄者的情感表达,十分符合“视界之外”的大赛主题。
(蔡聪OPPO影像创作大赛参赛作品,王志华培训盲人使用手机)
OPPO举办这一次影像创作大赛的原因在于倡导摄影不只是专业摄影师的领域,绝大多数的平凡人也可以用影像创作、记录与表达自己,鼓励更多的平凡人拿起手机进行摄影。而如蔡聪一样的残障人士,也是平凡人中的一员,他们的摄影与非视障人群的拍照动机并无差异,同样是表达自己,记录生活,同样能够给我们带来心灵上的感同身受。
(蔡聪OPPO影像创作大赛参赛作品,周彤在办公室使用电脑办公)
目前,OPPO影像创作大赛已经圆满落幕,在本月的16日至18日会在上海上长宁来福士钟楼举办线下的OPPO影像创作大赛“SEE BEYOND影像展”,在摄影展中能够看到像蔡聪一般的平凡人,创作出了平凡而不平淡的作品,感受到平凡人的“视界之外”。视界之外,是平凡人生活珍贵的瞬间,也是如蔡聪一样被标签化人群的珍贵瞬间,在打破了边界的限制之后,才能展现平凡生活的不平凡。
在OPPO影像创作大赛“SEE BEYOND影像展”中感受一下普通人闪闪发光的瞬间,感受他们当下拍摄的情感,或许更能体验到生活的真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