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福建人究竟有多可怕?

每当“广东人吃福建人”的梗出现, 广东人立即站好队形, 开聊“好不好吃”和“怎么吃”。 此时,福建人

每当“广东人吃福建人”的梗出现,

广东人立即站好队形,

开聊“好不好吃”和“怎么吃”。

此时,福建人默默拿起茶杯,笑而不语,

因为评论区的人儿,

人们穿的运动鞋,涂的白花油,

再到脚下的瓷砖,洗手用的水龙头,

大多数Made in福建。

抖音、瑞幸咖啡、神州租车,

这些互联网新潮流的背后,

都活跃着福建大佬的身影。

美团点评CEO王兴、今日头条创始人张一鸣、

雪球创始人方三文,都来自闽西龙岩市,

被称为“互联网龙岩三杰”。

毫不夸张地说,

中国人的线上线下,都离不开福建人。

“互联网龙岩三杰”。

世界上有海水的地方就有华人,

有华人的地方就有妈祖,

有妈祖的地方就有福建老板。

根据2014年的统计数据,

遍布世界188个国家和地区,

5千多万中国华侨里,

福建人占了1580万。

从19世纪末至今的100多年,

东南亚多个国家的前十大首富当中,

福建商人包揽七八个席位,

其中包括东南亚首富陈嘉庚、

“面粉大王”林邵良、

“万金油大王”胡文虎、

“酒店大王”郭鹤年、

“船王”黄双安等等。

福建商帮的这批“王族”。

几乎垄断了整个东南亚。

郭鹤年是香格里拉酒店和金龙鱼的创始人。

菲律宾首富施至成一家上《时代》杂志的封面。

不管是在意大利做鞋子,跑非洲卖青蒿,

还是从俄罗斯进口木材,

都有福建人在捡银子。

国内新兴互联网当中,

陆正耀、王兴、张一鸣,

都至少创业过3回,

安稳从来不是他们的追求。

面对BAT三巨头鼎立,

福建人也够胆量闯进去,

厮杀出一条新路来。

福建的先祖来自中原,还有古越。

一千多年里,他们经历5次南迁,

跨过长江,抵达闽南和粤北。

人们建造起防御力max的土楼,

总算在战火硝烟之外,

觅得一处安居地。

福建土楼。图 / 视觉中国

福建海岸线漫长,岛屿众多,

但耕地少,三面环山,一面向海,

自古有“八山一水一分田”的说法。

易守难攻的地形,给了移民休养生息的机会,

但也提出了个大难题:

地这么少,怎么养活这么多张嘴?

清朝末年,为了一亩三分地,

乡族集团隔三差五打群架。

平原已退不回去,耕地争不过来,

福建人只能朝着大海进发。

这里远离中原,山高皇帝远,

较少重农抑商的观念束缚,

反倒“以商为荣”。

像是晋江、石狮一带,

推崇“少年不打拼,老来无名声”

“三分本事七分胆”。

这种强烈的拼搏精神,

使福建人成为中国最早下海的一批,

迁徙扎根在台湾,跟整个亚洲的人做生意。

近代中国历史上,

列强入侵、军阀割据、抗日战争等,

国内生活急剧变化,

迫使更多福建人“飘”到海外。

他们到东南亚做苦工,

跑美洲修铁路种甘蔗,

干着当地人都不屑的活儿。

只要攒到一点本钱就去做生意,

想方设法落地生根。

后来的故事大家都知道了,

同乡带同乡,一同闯天涯。

19世纪中叶,大批福建人在美国山林路修建太平洋铁路。

福建盛产茶叶,

卖家乡特产是福建人最初的营生,

却无意中改变了世界商品贸易的版图。

唐代时,福建是中国茶的主产区;

到了宋代,日渐兴盛的建安斗茶,

更是代表中国茶文化的最高水平。

福建人对茶的品评标准,

通过泉州港的贸易输出,

再透过日本和福建商人交流,

一路东渡到日本,

塑造日本人对好茶的观念。

福建丘陵上的茶园。图 / 视觉中国

福建人不仅调教过日本人的口味,

而且让红茶跻身欧洲贵族圈。

正山小种,这红茶是福建茶农的偶然创造,

带有桂圆味和浓厚的松木香。

起初当地人嫌它味道怪,在茶市卖得很贱。

明朝末年,福建商人跟荷兰人做生意,

成功将这种怪异的茶,以高价卖到欧洲。

一时间,品饮正山小种,

成为欧洲贵族富商的身份象征。

今天英文里“Tea“的发音,

就是源自闽南话的“茶”。

小种茶经松木熏制,有浓厚的松烟香。

福建人愿意带动亲朋一起发财,

不断壮大“福建帮”。

依靠出色的团队作战和情报网络,

晋江有“中国最大的鞋城”

石狮出“中国服装城”,

南安有建材,安溪茶飘香,德化瓷如玉,

连沙县小吃也布满全国,踏足北美。

远至非洲,都有福建同乡会。

早些年,同乡会是背井离乡的人们,

最基本的谋生保障。

没时间照看店面,就找同乡帮忙照看。

一时间资金周转不灵,

先富起来的同乡二话不说,出手相助。

遭到外乡人的欺负,乡亲们会挺身而出,

出面协调,维护自己人的利益。

万一客死异乡,

也有人将骨灰带回乡安葬。

走在香港北角春秧街,

抬头一看,到处是福建同乡会的牌子,

这里是街坊口中的“小福建”。

上世纪20年代,

福建籍富商郭春秧将这一条街,

开发为住宅区,

吸引众多做生意的福建移民聚居。

对于听不懂粤语的新移民,

一个讲家乡话、卖家乡美食的地方,

是漂泊在外最大的安慰。

春秧街菜市场里卖福建特色食品的摊档。

香港700多万人里,

籍贯闽南民系的居民有160多万,

他们的祖辈不少在北角一带生活过。

今天在春秧街一带,

仍能看到不少福建店铺,

卖鸡蛋灌肠、拳头母、发糕等家乡美食,

不时听到老一辈用福建话砍价。

像这样的“小福建”,

存在于历经沧桑的香港,

也复制到欧美的唐人街里。

据说,在欧美唐人街中,

闽南话是唯一像粤语那样普遍的方言。

有轨电车经过春秧街。

纵然身飘到天涯海角,

心依然牵挂家乡故土。

每年农历三月廿三,

上万名海内外妈祖信众,

齐聚福建湄洲,给妈祖“过生日”。

海峡的波涛再汹涌,两岸时势再莫测,

都不能动摇福建人上香的决心。

福建宁德霞浦竹江前澳天后宫信众表演传统习俗“阿婆走水”。图 / 中新网

信奉的神灵没有变,

守望家乡的期盼也百年如一日。

过去一个多世纪来,

中国革命者时常找福建老板做金主。

清末民初,发迹的海外华侨,

哪怕远在夏威夷,也愿意资助革命,

期望国家能驱除鞑虏,走向富强。

到新中国的改革开放,

这些华侨欣然带着资本和技术回乡设厂,

给泉州等地送去先进的生产线。

泉州本地企业生产的智能马桶。图 / 新华网

普通的福建人,

就是没有发迹成富商,

也会把海外打工攒下的钱,

拿回家建造殿堂级的豪华别墅。

罗马柱、欧式浮雕、空中花园……

早在十多年前,福建的农村建设,

已经赶英超美,复古欧式随意切换。

论豪气程度,只有浙江农村别墅,

能跟福建别墅一较高低。

福清当地的农村别墅。图 / 建房说

今天的福建,是中国最国际化的省份之一。

你随便和一个福建人聊天,

可能发现TA的亲朋遍布世界五大洲。

远在冰岛这样人口稀少的国度,

也可能碰到来自福建的同胞。

如今的福建,也是最具有古风的省份之一。

福建方言中保留了地道的隋唐古音,

将“锅”称作“鼎”,“筷子”称作“箸”等,

古雅得让人大吃一惊。

紧密的同乡关系,延续着中原传统,

抵御都市化的巨大冲击。

福建人敢冒险,肯拼搏,不忘本,

确实厉害得让人感到可怕。

本文部分图片来自网络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