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贵阳人都知道,全国最大的棚户区改造项目花果园前生是,当时贵阳最大的棚户区——彭家湾和五里冲。棚改前,这里一度是典型的城郊结合部状态,往往也是警方清查、整治和打击犯罪的重点区域。
彭家湾和五里冲旧貌
(旧照:彭家湾改造前的路边小诊所)
(位于彭家湾内的学校)
在很多人眼中,昔日的彭家湾、五里冲棚户区,就像周星驰电影《功夫》里的“九龙城寨”,鱼龙混杂。为了改变这一陈旧的面貌,2010年,贵阳本土房开宏立城集团启动了花果园棚户区改造项目,先后涉及原彭家湾和五里冲两大片区。项目总规划面积10平方公里,总拆迁户数20000余户,涉及拆迁人口10多万人,拆迁面积400余万平方米。当时,这项惠民工程得到了政府和居民的大力支持,在不到两个月时间里,完成了体量庞大的旧城拆迁工作,并实现了”零纠纷”。
从昔日的棚户区到今日的雄壮双塔,从昏暗陈旧到流光溢彩,短短九年,花果园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
花果园让进城务工农民有了真正像样的落脚之地,而不是挤在昔日拥挤的群租房里;也让成片的脏乱差棚户区变成了具有公共服务能力、便利生活配套的现代舒适小区。
从一定程度上来说,花果园的崛起让贵阳城镇化发展进程加速。它的崛起,也让想落脚贵阳的人有了家。住下来、留下来,不用外出打工去珠三角。花果园等城市综合体的建成落地,给贵阳经济带来了巨大活力,更让贵阳从此产生了吸引力。比如,在花果园生活的人们出门动不动就要甩上一口“贵普”,因为你不知道遇到的是东北大哥还是福建生意人,甚至”hello”、“thank you”你也得和老外学上几句。
为了便捷出行,花果园内有纵贯贵阳市南北向的轨道交通3号线经过,在花果园区域共设松花路站、花果园东站、花果园西站3个站点,目前还在修建。现有城市公交枢纽2个、公交始发站3个、BRT车站3个;建设“六横六纵”12条市政一级主干道,总长约31.7公里;规划有隧道8座,桥梁17座,公铁立交桥梁、棚洞14座。以此,来提升花果园居民的交通出行能力。
(花果园BRT兰花广场站出入口)
近几年,贵阳城市GDP连续位居全国增速首位,可以说花果园这样自带流量(人流、物流、信息流)的城市综合体功不可没。如今,花果园正以新地标、新商圈的勃勃生机展现在贵阳人民面前,花果园社区的居民们,在这里安居乐业,享受着这里的美好,享受着这座智慧之城所带来的便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