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赫”是飞机的速度单位吗?对战斗机飞行有什么影响?

我们发现,飞机在低空、低速飞行时,通常用“节”描述速度;而在高空、高速飞行时,又会用“马赫数”衡量速度。

其实马赫数不是速度,而是气流速度与当地声速的比值,用来表征流场压缩性大小。马赫数越大,气体压缩性越大。

null

马赫数很重要,它反映了飞机当前运动的特性,对飞行安全、机翼改进、结构设计都有重要意义。

1、音速。

声音是一种机械波,音速就是声波在某种介质中的传输速度。在1标准大气压、温度15℃下,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340米/秒。

但大气层不是一个上下均匀的整体,它有对流层、平流层、中间层等不同环境。

null

在对流层中,随高度升高,大气密度、温度相应降低。海拔每升高100米,气温平均下降0.65℃。到1万米高空时,温度已下降到零下50℃左右。

再往上到35~40 千米的平流层中下区域,气温几乎不随高度变化,基本保持在零下45℃左右,所以也叫“同温层”。

在空气介质中,音速的变化与温度密切相关。温度越高,空气分子越活跃,声音传播速度越快;反之,温度越低音速越慢。

null

因此,飞机以相同速度在不同环境中飞行,得到的马赫数却不相同。比如飞机以340米/秒在温度15℃的海平面上飞行,马赫数为1;在1万米高空仍以340米/秒飞行,马赫数却变成了1.14左右。

在高空飞行时,就算飞机空速表指示空速不变,也会因高度增加音速减小,而不知不觉的超过临界马赫数,从而影响飞行安全。用“马赫数”衡量速度,能让飞行员快速清晰的了解飞行状态,提高安全性。

2、马赫数的作用。

音速是大气中运动物体的速度标杆。飞机在空气中飞行时,机身不断扰动空气形成声波,并以音速向四周传播。

飞机速度<0.3 Ma时,气体密度变化很小,对飞行影响很小;

0.3

0.8

Ma>1时为超音速,Ma>5时为高超音速,会产生强激波、高温、振动激励,并伴随化学反应和辐射。

null

不同速度下的声波变化

可以看出,1马赫是个重要节点,在此节点前后很多事情会发生变化。

当飞机速度超过音速时,飞机会追上自己产生的声波振动,声波来不及向前传播,就堆积在前方形成一堵“空气墙”,压力越来越大形成激波。

激波造成巨大阻力,飞机变得很不稳定,头重尾轻,剧烈振动,升力骤降,燃料消耗也大大增加。

二战后期,很多优秀飞行员在这上面吃了大亏。当时的飞机动力增加很快,达到2000~2500马力,飞机速度开始接近音速。当飞机俯冲时会瞬间超过音速,进入“音障”,飞机突然失去控制,甚至空中解体。

3、机翼设计。

不光俯冲时超音速,机翼上表面气流也会先于飞机进入超音速。

按照伯努利原理,从机翼上表面流过的气流速度会加快。当飞机接近音速时,机翼上表面气流就已经超音速了,此飞行马赫数被称为临界马赫数。

null

▲临界马赫数

此时飞机局部超音速,激波阻力大增,机翼下沉、机头下栽,难以控制。为了推迟机翼上表面气流超音速,提高临界马赫数,人们对机翼进行了很多改良,产生了很多新翼型。

二战时的飞机大多是平直机翼,升力大,结构简单,控制方便,但不适合高速飞行。它与空气来流垂直,上表面空气流速很快。

null

工程师将机翼向后斜置,使其与机身轴线形成一个后掠角。这样机翼就不与来流垂直了,来流速度被分解为垂直机翼前缘的法向速度和平行于机翼的速度。法向速度分量小于音速,就能推迟激波产生,减小阻力。

null

后掠翼很快在大部分机型上使用,但它的缺点也很多。后来又陆续发展了三角翼、双三角翼、变后掠翼、梯形翼、鸭翼等,使飞机在高速飞行时仍有优秀气动性能。

null

对大型飞机和运输机来说,三角翼不太合适,1967年,美国航空科学家惠特科姆提出了超临界翼型。和风漫谈原创,禁止抄袭。

这种翼型前缘钝圆,上表面平坦,下表面后缘处反凹,后缘较薄向下弯曲,能有效减小附面层分离,延缓激波产生,提高临界马赫数,在大型运输机、客机上使用效果很好。

null

普通机翼与超临界机翼

综上,飞机在跨越音速时会产生各种复杂的物理现象,对飞行影响很大。用马赫数衡量飞机高速运动特性,对飞行安全、控制、飞机设计都有重要意义,是不可缺少的指标参数。

和风漫谈原创文字,欢迎关注。图片来自网络,个人观点,仅供参考。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