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美瑗:追求生命彩虹的小琪(兼谈大龄身心障碍者职业探索)

李悦萌—生涯彩虹图 国外有位专家Super(1974)他提出人对于生命全程,有一个生涯探索过程,尤其

李悦萌—生涯彩虹图

国外有位专家Super(1974)他提出人对于生命全程,有一个生涯探索过程,尤其是「青少年」达成生涯成熟必须具备六项条件即:职业选择的定向性、职业的信息和规划、职业偏好的一致性、个人特质的具体化、职业选择的独立性、职业偏好上的智慧。

或许大家会认为这是一般的人(NT)才会有的发展历程?其实不全然,我们很多大龄身心障碍者,当他15岁后基本性格已经稳定了,从15~24岁就是一个人职业生涯探索阶段的关键期,我们应该多提供给他们多元的、丰富的体验机会。

对于各类身心障碍者在生涯探索过程,协助他们「发展切实的自我概念」更是职业生涯探索的核心工作!在台湾对于大龄身心障碍者,劳动部会免费提供给他们至少一次的职业前的全方位评估。再经由这些「职评员」一对一的和身心障碍朋友会谈解析,协助他们认识自己的优劣势,帮忙他们搜寻职业或安置相关信息,让当事人与其家庭了解该身心障碍者的多元面相(这部分可以参阅喜安人文大龄身心障碍者职业重建服务平台上在线施测架构)。同时,身心障碍者「个案管理系统」就启动了一连串的服务机制。

「生命全程」的关注

我们在评估一位身心障碍者他的职前或就业适当安置去处时,有两个重要维度:纵轴是「职业工作能力」,横轴是「自立生活能力」,以这两个坐标去对应身心障碍者他适合的处境。这些处境由低至高大致区分为:日间机构、小区日间作业设施(俗称小作所)、庇护性就业、支持性就业、一般性就业。大陆把小作所、庇护性就业、支持性就业等统称「支持性就业」,其实是不同的概念。不论如何区分,这些身心障碍者在其职场生涯中,的确都需要不同程度与密度的终生支持!支持身心障碍者适当稳定就业,是我们从事特教与康复人员必须放远关照的「生命全程」干预和服务的思维。

以下我要借用小琪的故事来说明生命全程支持的意义和重要性。

小琪已经22岁了,是一个单亲家庭长大的孩子,有一位长她两岁的哥哥未婚和小他三岁的弟弟,妈妈从事打零工,哥哥两年前服兵役回来在工厂上班,弟弟在外地读书。他们家境清贫,妈妈每天早出晚归打工,文化水平不高,平时和小琪的互动也不多,就是养者,每天给她二十元或二十五元的饭钱,让小琪解决自己的三餐。哥哥平时也几乎没有和小琪交流,他过他自己的生活,但是当小琪晚归或离家出走时,他会以责骂方式来表示他的关心。弟弟也几乎没有和小琪有较为融洽的互动,手足长大以后,一年难得几次同桌吃饭,更别说相亲相爱了。

我认识小琪是她来「福兴小作所」时,四年前她从特殊教育学校(12年级)毕业后,就无事可干、无处可去,白天家里只有她一个人,除了看电视就不知道要做什么。所以她会出门四处游荡,去网吧看别人玩游戏,或者去百货公司闲晃。妈妈担心小琪再这样下去难免会出问题,哥哥也恐吓小琪不准去泡网吧,但脚长在小琪身上,任何人都没有权利限制小琪自由行动。

经由政府身心障碍者个案管理系统的关怀,小琪被转介来「福兴小作所」。小琪属于智能不足(中度偏轻度)的青年,四肢健全、识字、有金钱概念、有口语但不擅人际交流,长相普通,略为矮胖,外表仪容还行,安静的混在人群中,不易察觉她是心智障碍者。

我不是该小作所员工,但和他们的俞主任是闺密与社工也很熟悉,经常关心小作所的经营,与那些大龄孩子的适应状况。

小琪来小作所第二年,很幸运有位志愿者JIM叔叔隔天来教她们做面包,小作所有二十几位大龄身心障碍者,其中能称得上JIM叔叔小帮手的人只有小琪一位。十三个月以后,小作所觉得小琪能力很不错了,会独立准备做面包前的材料,会揉面、会烤面包、也学会烤箱的操作。于是,社工把小琪转介到另一家机构的「庇护性工场」。小琪要离开小作所之前,生活与就业辅导员既不舍又祝福的送别她。

“本来身心障碍者中,智能障碍或谱系孩子是属于就业不易的族群,所以小作所这种日间设施提供大龄身心障碍者生活适应学习与职业前的陶冶,经由每周五天,每天不超过四小时的工作练习,并以一比三或四的师生比,让这些大龄孩子与就服员「从陌生到熟悉,从改变到适应,本不是一件易事,但也不是艰难的事。只要再试一下,多做几次,懂得虚心检讨,懂得自我调适,个人或专业服务上都会有很大的成长空间。痛苦只是短暂的,凡事只要养成习惯就好了」。”(陈淑芳职重师,2016)

所以,小作所的功能除了解决家长担心孩子白天无处去的问题之外,也是培训大龄孩子「养成劳动习惯」,每天准时出门、打卡、学习做午餐、做手工或手创品、小区适应、与其他人共处能力的处所。

我们继续来讲小琪的故事。当小琪被转介到庇护性工厂后,遗憾的是她并没有被安排到烘焙部门,而是派去厨房当洗菜、切菜的杂工。起先小琪心想或许先在厨房练一练功后,就能被派去烘焙房?起先小作所的社工知道小琪不喜欢那个环境,会给他开导与安慰,让她多体验别的工作。可是,三个月过去了,小琪感觉每天度日如年,厨房捡菜、洗菜等杂工并非其所好,加上一起在厨房做服务员的阿姨,不像在小作所时JIM叔叔那样有耐心和尊重的态度,所以,第四个月小琪就逃跑了。

重新回到家里无所事事的小琪,有一天闲晃回到福兴小作所找俞主任。得知小琪又回到原点的俞主任苦思该如何帮助她?因为小琪已经从小作所成功转介出去后,按规定短期内无法再回到小作所,况且小作所还有其他人在候补中。

三个月前,某个深夜,小琪的妈妈着急地打电话给俞主任,问小琪是否有到她家?俞主任问明原因之后,知道赋闲在家的小琪经常和哥哥冲突,有时还大打出手;因此小琪几次不告而别闹离家出走。为了小琪的人身安全,俞主任再次努力的协助小琪住到「小区独立自主方案」的住所,这样一周才回她的原生家庭一次,见见妈妈,或补充点日用品,避免又和哥哥冲突,也能学习过独立的生活。那白天小琪还是无所事事该怎么办?

热心的俞主任,把小琪的处境将心比心的顾虑着,有一天她正好去七星潭风景区,看到卖杂货与凉水的朋友一个人忙进忙出,于是主动推荐该友人雇佣小琪做钟点工,小琪去面试后,老板同意小琪每天客人高峰时间去工作几个小时。小琪开心的向往新工作。

可是七星潭风景区距离小琪市区的独立小区家园有段距离,又没有方便的交通车直达,该如何顺利去上班?虽然小琪会骑单车,可是聪明的俞主任担心这不是长久之计,一天往返三个小时的车程,可能会造成稳定工作又失败的原因。于是让我敬佩的俞主任,连同社工发起小额募款:买电动车助小琪上班计划!经过社群网站的宣传,不到半个月就募足了八千元买一辆全新电动车送给小琪帮助她去上班。

现在的小琪,每天开心的骑着她的电动车,认真的在风景区小杂货店打工,一个小时获得人民币24元,一天工作四小时能赚96元,而且还是每天下班前就能拿到工资(立即强化)钱虽然不算多,但这是小琪自食其力赚来的工资!俞主任还手把手教小琪如何记账,如何规划用钱,如何存钱去完成自己的梦想!

当我再次看到小琪那充满笑容的脸庞时,真心为小作所的存在功能,还有几位小作所认真的就服员感动!最佩服的还是我的好友俞主任这份真情。

我们衷心期待国内也能逐渐有这样普及化与适合大龄身心障碍者安置的小作所、庇护工场和乐意接纳心智障碍者的企业主遍地开花。祝福~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