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开重庆白沙镇,我们下一站是去看荥经黑砂,行至荥经收费站,我们的车被叫停了,这是旅行中第一次被查车,估计是这个地方很少见到老外开车吧,Paul一脸懵逼的,Paul被要求拿出驾驶证行驶证,好在Paul考出了中国的驾驶证,检查无误后放行,因为被查,Paul反而显得很开心。
四川荥经县地处古代西南丝绸之路的要冲。荥经所产的砂器是独具特色的民间传统工艺品,在两千年的不断变革中,荥经砂器从作为单纯生活用具的荥经砂锅,发展成为以砂器为载体的工艺品。
四川雅安荥经县历史悠久,文化沉淀极为深厚。荥经的砂器——一种工艺独特的黑砂陶制品,早在三千多年前春秋时期就开始烧造的民间日用工艺品,历经汉、唐、宋、元、明、清的兴衰,不但未曾消亡,反而在民间悄然发展传承至今。2008年,荥经砂器已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制作“荥经砂器”的独特原料,是在严道古城遗址附近广泛分布的一种沉积黏土。陶工们将这种黏土取出堆放于露天场地,贮存一段时间,再粉碎研细(精品砂器要求用丝箩过几次筛,研成极细的粉末状),把荥经当地出产的优质无烟煤和煤燃烧过的灰渣用同样方法研细,按一定比例混合均匀,反复揉搓制成陶器用泥。
制作器物坯胎分两个步骤:先用手工轮制做器物下半部分,称作 “底坯”;待底坯稍干燥,有了一定的硬度,再在上面做器物上半部分,称作“接坯”。接坯要求上下两部分胎质厚薄均匀,牢固无痕迹。
制成的坯胎放置自然晾干后,在一平地堆上荥经本地出产的无烟煤块,把晾干的坯胎均匀地码放在上面,用一黏土做的大盖罩上点火焙烧,通过特制的管道不断鼓风加温,保持在1000℃~1280℃。待胚胎充分烧透后,用顶端带铁钩的长竿挑入一个放有杉树枝或麦秸、锯末的称之为烟熏窑坑内,然后密闭坑口,让高温的坯胎与易燃的有机物混合,产生“闷燃”,发生一系列的物理、化学反应,把胎质中的石英、长石等矿物质以及金属溶解“析”出,在器物表层形成氧化物结晶。这就是荥经砂器独特的工艺——“取釉”。器物自然冷却后表层呈现出银灰色的金属光泽。
我们这次到雅安荥经要拜访的是林氏黑砂雅烧堂的主人林萍,原在四川省油画院专职画家,因为一次偶然的机会,与恩师受邀一起为荥经砂器作艺术提升,从此以后就迷上了荥经当地特有的黑砂泥和烧制工艺,一发不可收拾。
创业初期,传统工人并不能接受林萍的艺术理念,认为林萍是外行,不懂如何制作砂器。林萍并没有强迫工人们接受自己的理念,而是让他们不断试错,最后让他们发自内心地认同并接受自己的创作理念,带年轻人,并不断创新,也是雅烧堂创新之本,像这位80后小师傅,已经在林萍公司工作超过5年;而小美女豇乐是从川美过来,师从林萍作毕业实习和设计的。
而林萍正是靠着自己对雅烧的热爱,一步一步地坚持到了今天。从原本的黑砂素器,到融入雕刻、绘画、泼墨、重彩等跨界创作技艺的砂器艺术品,用最短的时候把自己从一专职画家变成了黑砂非物质文化传承人。
在继承荥经砂器传统制作工艺的基础上,林萍大胆尝试在黑砂制作的原料配方、拉胚工艺、烧制程序等方面的突破创新,将古代砂器技艺与现代陶瓷工艺完美结合。借鉴了自己画重彩国画的风格在砂器上进行泼彩,打破传统思维。
雅烧堂烧出的砂器每一件她都亲自参与,保留传统工艺质,并将现代美学艺术的创意和灵动的特性完美的展现出来。而追求实用才是荥经砂器的最终目的,用此黑砂煮水,水甘甜;烹茶,茶温润;煲汤,汤鲜美。
相较于细砂与粗砂,我更喜欢黑砂中粗砂的原始与质感,传承与创新;
窗外的雨下个不停,我们就在林姐的店里品茶,用黑砂器煮藏黑茶,想想最初知道黑砂,就是我们小时候家里用来煮中药的黑砂锅,用黑砂器煮物,保留并还原被煮物的原本味道与本质,这就是黑砂器的魅力。
但大家习惯了紫砂壶泡茶,为了推广黑砂器,林姐也是煞费苦心,自购茶园制作纯正雅安藏茶,用黑砂器煮茶,以证黑砂器煮砂之精华。
为了方便设计与创作,林氏黑砂也是前店后厂的方式,小件直接在后院小炉烧制;
正好碰上中央七台来拍摄荥经黑砂节目,为了一睹古法烧黑砂窑,我们决定今天不走了,留下来等明天烧窑开窑。
晚上跟前来拜访林姐的朋友一起去吃雅安正宗的串串;
当晚入住林姐店对面的七星园,按其协议价,只要两百多,非常划算;
第一次被酒店奢华风和中国传统建筑格调所吸引,推荐给来荥经的朋友。
酒店超级大,每个四合院落都别具一格的中国山水,有时间走一走,也是很好的享受。
每年的烧窑在年初年中会有两次比较隆重的仪式,正好赶上这次央视拍摄,所以加了一场隆重的仪式工,先进行祭窑,林姐带头。
在雅烧林窑现场,直径不过2米的地窑,一根电杆粗的吊棒悬挂在支撑架上,一头捆绑着一副旧轮胎压重;一头吊着硕大的用耐火材料做成的“锅盖”。
制成的坯胎放置自然晾干后,在一平地堆上荥经本地出产的无烟煤块,把晾干的坯胎均匀地码放在上面,用一黏土做的大盖罩上点火焙烧,通过特制的管道不断鼓风加温,保持在1000℃~1280℃。砂器的烧制温度介于陶器和瓷器之间,工业上称为炻器,我们通常称砂器。陶器的烧制温度通常为900度,瓷器的烧制温度通常为1300度,而炻器的烧制温度为1180-1210度。荥经黑砂的烧制温度通常为1250度至1310度之间。
起窑时,头顶笠帽、身穿布披的窑工如同披着蓑衣的渔夫,这完全是为了抵挡近在咫尺1200多摄氏度的高温。一位师傅压住轮胎一头的杠杆,缓缓地吊起“锅盖”。伴随窑内摆放整齐通红透亮地黑砂烧制品出窑,一副壮丽奇妙的景象呈现出来。
出窑视频见头条“房车奶爸嘎文”;
待胚胎充分烧透后,用顶端带铁钩的长竿挑入一个放有杉树枝或麦秸、锯末的称之为烟熏窑坑内,然后密闭坑口,让高温的坯胎与易燃的有机物混合,产生“闷燃”,发生一系列的物理、化学反应,把胎质中的石英、长石等矿物质以及金属溶解“析”出,在器物表层形成氧化物结晶。这就是荥经砂器独特的工艺——“取釉”。器物自然冷却后表层呈现出银灰色的金属光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