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周易》中“凶”和“兇”的区别,分清区别才可掌握其卦爻内涵

”在世传本中统一写作“”,共出现58次;但是在帛本中分为两种写法“”和“”,这两种不同的写法,代表两种不同的意涵。故,要准确把握、理解今本中的“”,我们需要参考这个“”在帛本中对应的是哪种写法。

《屯》:九五,屯其膏,小贞吉,大贞凶。

(今本)九五,屯其膏,小貞吉,大貞。 

(帛本)九五,屯亓膏,小貞吉,大貞

《师》:六五:田有禽,利执言,无咎。长子帅师,弟子舆尸,贞凶。

(今本)六五,田有禽,利執言,无咎。長子帥師,弟子輿尸,貞

(帛本)六五,田有禽,利執言,无咎;長子 師,弟子輿 ,貞

《豫》:初六:鸣豫,凶。

(今本)初六,鳴豫,

(帛本)初六,鳴餘,

《颐》:初九,舍尔灵龟,观我朵颐,凶。

(今本)初九,舍爾靈龜,觀 我朶頤,

(帛本)初九,舍而  龜,[觀]我 頤,

《大壮》:初九,壮于趾,征凶,有孚。

(今本)初九,壯于趾,征  有孚。

(帛本)初九,壯于止,正;有復。

《师》:初六,师出以律,否臧凶。

(今本)初六,師出以律,否臧。 

(帛本)初六,師出以律,不臧

《师》:六三,师或舆尸,凶。

(今本)六三,師或輿尸,。 

(帛本)六三,師或與 ,

《比》:上六,比之无首,凶。

(今本)上六,比之无首,

(帛本)尚六,比  无首,

《小畜》:上九,既雨既处,尚德载。妇贞厉,月几望,君子征凶。

(今本)上九,旣雨旣處,尚德載,婦貞厲,月幾望,君子征

(帛本)尚九,既雨既處,尚得載,女貞厲,月幾朢,君子正

  

《剝》:初六:剥床以足,蔑,贞凶。

(今本)初六,剝牀以足,蔑,貞

(帛本)初六:剝臧以足, 貞

《颐》:六三:拂颐,贞凶。十年勿用,无攸利。

(今本)六三,拂頤,貞。十年勿用,无攸利。

(帛本)六三,柫頤,貞,十年勿用,无攸利。

凶:凶险;“凶”的具体内涵需要参考帛书中“凶”的写法,以便做出精准的解释。“”在世传本中统一写作“”,但在帛书中分别写作“”或“”。

帛本中“”是断语,是卜筮、筮兆的结果,或是与西周时期普遍遵循的周礼、法则、常识等相违背的事情,为“”。

一、“如果行某种事”或“不行某种事”,卜筮显示为“凶兆”,依据卜筮的预兆,进行调整,便可化险为夷,去凶得吉。“”只是断语、预兆,只要依照卜筮结果调整行事,便不会有凶。

二、如果行某种事或不行某种事,依照周礼、法则、常识等判断是错误的,与之相违背,为“”。如果依照周礼、法则、常识等行事,便可去凶得吉。

帛本中“”是“自我致凶”,有“咎由自取”的意味。

一、如果行某种事,卜筮显示为“”(即帛本中的“”),如果依照卜筮,不去做这事,便可去;如果不理会卜筮的预兆,执意要行这事,便必会得凶,此时的凶便写作“”,这便是“自我致凶”、咎由自取之义。

二、如果行某种事或不行某种事,依照周礼、法则、常识等判断是错误的,与之相违背,但是依旧我行我素去做违背周礼、法则、常识等事情,结果一定会得凶,此时的凶便写作“”,这就是“自我致凶”、咎由自取之义。

综上,我们了解到帛本中的“”是断语,是卜筮的结果,与周礼不符的事情;“”是“自我致凶”,明知凶险、违背周礼却偏偏还要如此行事,有“咎由自取”之义。

理解了“”和“”之间不同的意涵,才能准确把握世传本中“”字所在的卦辞、爻辞的本义和内涵。

同时今本中的“”,帛本中分别写作“”或“”,这两种不同的写法,也代表两种不同的意涵,下次有机会在做解析。

null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