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经重卦方位是如何得来的?

古印度人认为龟蛇托着地球,易经中阴阳互销宇宙的质量是零,地球上最聪明的现代人爱因斯坦研究发现宇宙的质量是零。

如果不研究时间和空间,我们会认为春夏秋冬是时间的流动,而实际上春夏秋冬是空间方位的变化,如果地球的赤道和地球绕太阳公转的黄道是重合的,无论时间怎么流动,地球上都不会有春夏秋冬四季。

那么易经的卦位是如何来的?

易经重卦阳性上升是震离兑,分别对应上卦的三爻空间;阳性下降是巽坎艮,分别对应下卦的三爻空间。如果用十进位的数字来表示能量的数量前者是456,后者是321。前者阳性上升,后者阳性下降。

地球从春分(3月21日)到秋分(9月23日),阳性上升。太阳直射点在北半球,太阳从东北升起,从西北落下,这和重卦的上卦运行方位一致。(适合于南北半球)

易经八卦东北为艮,西北为乾,能量级分别为1和7,重卦上卦:(艮)震离兑(乾),也就是能量级(1)456(7)。

之所以如此是因为:地球的公转方向大体上为自西向东,但从春分到夏至公转方向为东北方,准确值是东偏北23°26′。所以,阳性上升,日出东北。

地球从秋分(9月23日)到次年春分(3月21日),阳性下降。太阳直射点在南半球,太阳从东南升起,从西南落下,这和重卦的下卦运行方位一致。(适合于南北半球)

易经八卦东南为巽,西南为坤,能量级分别为3和0,重卦下卦:巽坎艮(坤),也就是能量级321(0)。

之所以如此是因为:地球的公转方向大体上为自西向东,但从秋分到冬至公转方向为东南方,准确值是东偏南23°26′。所以,阳性下降,日出东南。

null

空间的方位是如何定义的?我们用经线来表示南北方位,所以经线又叫子午线,地轴对着北极星;用维线来表示东西方向。微观的方位是直的,宏观的方位是曲线。

四季变化并不是距离太阳远近造成的,而是由于地轴的倾斜,在公转的过程中,太阳的直射面在黄道平面与赤道平面夹角23.26度之间来回波动, 北半球倾向太阳的时期就是夏季,比南半球得到的阳光多了一倍,南半球因此处在寒冷的冬季。

黄道平面与赤道平面在春分点(3月21日)和秋分点(9月23日)这两天相交,春分点与秋分点就是太阳直射地球赤道的那一刻,太阳从正东方升起,正西方向落下。太阳通过春分点到达最北的那一点称为夏至点(6月22日),每年夏至日,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到达最南的另一点称为冬至点(12月22日),冬至日,太阳直射点在南半球的纬度达到最大,此时就是南半球的盛夏,此后太阳直射点逐渐北移,在南纬23°26′--北纬23°26′纬度圈之间周而复始地循环移动。

北回归线以北,日中太阳所在的方向都是正南方;南回归线以南则相反,日中太阳都在正北方。在春分日和秋分日,太阳直射赤道,居于赤道,日中太阳的位置则在人的头顶。

null

我们自身也是自转和公转的小球体,当公转运行到震位的时候是少年,运行到离位的时候是青年,运行到兑位的时候是壮年,运行到巽位的时候是中年,运行到坎位的时候是老年,运行到艮位的时候是晚年。

null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