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篇讲到《西游记》的时候,我们讲了关于佛教与道教在中国的发展过程中不同的历程,佛家逐渐扩大了自己的势力范围,并且一举超过了道教。
虽然两教同时在华夏大地,但没有直接发生过冲突,不但没有冲突,而且两家还不停的促进,不停的融合,佛教虽然拔得头筹,但道教也在发展,并且深入人心,无论是封建朝廷,还是平头百姓,对待两教的态度,都差不多,没有比较明显的区别。
佛教经过唐朝的快速发展,和道教已经成为了,华夏民族最为重要的信仰,高也高不了多少,矮也矮不了几分,在中国古典名著中《水浒传》的故事背景,就是在唐朝之后,北宋末年,两教都已经深入人心,所以作品中,多次出现佛道是必然的,可以说没有佛道,就没有《水浒传》。
《水浒传》从道教开端, 第一回 “张天师祈禳瘟疫 洪太尉误走妖魔”,宋仁宗嘉佑年间殿前太尉洪信,受宋仁宗诏命前往江西信州龙虎山,宣请嗣汉天师张真人赴朝,祇禳瘟疫。办完公事后在龙虎山上清宫住持真人的陪同下游山,游到上清宫“伏魔之殿”,主持真人称那是大唐洞旋国师镇妖之处,不肯打开。洪信依仗权势强迫住持真人打开“伏魔之殿”,结果放走了殿内镇压的三十六天罡星、七十二地煞星,这一百零八星即应了后来的水浒一百零八好汉。
《水浒传》以佛教结尾,第一百十九回 “鲁智深浙江坐化 宋公明衣锦还乡”,鲁智深闻潮汛,于六和寺坐化。林冲在攻打方腊后,于杭州染了风瘫,不能痊愈,被迫留在六和寺养病,由武松照顾,半年后病故。武松最终在征方腊中痛失一臂,最后在六和寺病逝,寿至八十。三个水浒中的顶级人物,也是施耐庵单独描写最多的三个人物,都在佛教的六和寺离世。
水浒一百单八将,与佛道有关系的人,差不多都是重量级的人物,像佛教代表人物,花和尚鲁智深、行者武松,在征辽、征天虎、征王庆、征方腊都立下汗马功劳,道教的代表入云龙公孙胜、混世魔王樊瑞,是一等一的高手,没有他们水浒英雄早就死伤殆尽了。
宋江攻打高唐州,却败于太守高廉的妖法。公孙胜到高唐州后,与高廉斗法,以五雷天罡正法破了高廉的妖术。高廉欲要驾云逃走,结果被公孙胜用法术从云中打落,最终被雷横砍死。梁山军得以攻破高唐州。后在五龙山与乔道清斗法,先用法术操纵兵器在空中打斗,又召唤出神兽相斗。乔道清尽皆不敌,大败而逃,遁入百谷岭。公孙胜有意降服乔道清,只是围而不攻。乔道清最终被孙安劝降,并拜公孙胜为师。
对于推动故事非常关键的一些情节,很多于佛道有关系,第十回林教头风雪山神庙 陆虞候火烧草料场,林冲就在山神庙完成了人生最大的选择,也是第一个被真正逼上梁山的重要人物。第十四回赤发鬼醉卧灵官殿 晃天五人义东溪村,这赤发鬼无缘无故出现在灵官殿,开启了聚义梁山的故事。第七十一回 忠义堂石碣受天文 梁山泊英雄排座次,无论是真是假,在这次之后梁山出现了井喷式的发展,也正式走上了招安之路。第八十八回颜统军阵列混天象 宋公明梦授玄女法,九天玄女授以相生相克之理,教以破辽军的阵法。
在书中,还有两个神一般存在的佛道高手,一个是入云龙公孙胜的师傅罗真人,是个法力高强的道士,曾授予公孙胜天罡五雷正法,才使其破了高廉的妖法,后宋江与公孙胜一起去二仙山拜望罗真人时,罗真人给他写下了八句法语:忠心者少,义气者稀。幽燕功毕,明月虚辉。始逢冬暮,鸿雁分飞。吴头楚尾,官禄同归。
另一个是鲁智深的师傅五台山的智真长老,原来是故宋时一个当世的活佛,知得过去未来之事。数载之前,他已知鲁智深是个了身达命之人,只是俗缘未尽,要还杀生之债,因此教他来尘世中走这一遭。临别时,长老唤过智深赠与四句偈:“逢夏而擒,遇腊而执。听潮而圆,见信而寂。最后还给松江四句:当风雁影翩,东阙不团圆,只眼功劳足,双林福寿全。
除了这些书中的正面人物,还有一些反面的僧人和道士,武松夜晚路经蜈蚣岭坟庵,发现庵中道士败坏三清名声,调戏妇女,遂将妖道吴千与李二头陀斩杀。
鲁智深来到瓦罐寺找吃的东西,听说寺中的崔道成、邱小乙是强盗,与他们打斗起来,鲁智深由于旅途劳累又饿着肚子,以一敌二难以取胜,只得退出瓦罐寺,在赤松林遇到老友史进,二人返回打死崔、邱二贼,烧了瓦罐寺。
裴如海出家后没有做到四大皆空,勾引干爹的女儿,有夫之妇潘巧云,定下许多接头暗号,冒着生命危险去偷情,世上没有不透风的墙,奸情被石秀发现,告诉潘巧云的丈夫杨雄。裴如海引来杀身之祸,自己和潘巧云死了,还拖累头陀和丫鬟。
《水浒传》之所以,有这么多重要的情节,都是佛或道德情节,和当时社会,佛、道深入民心是分不开的,在当时的社会应该是相当的普及,也广为老百姓接受,不过书中也有不少批评之意,除了智真长老和罗真人是修行之人,其他的人,还真是有许多的毛病,这个情况在《红楼梦》中,说的更加的露骨。
要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