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宫皇太后慈安与慈禧共同垂帘,东宫品德优秀,西宫才能优秀?

作者:史遇春

既然要说慈安与慈禧,这里,很有必要介绍一下两人的概况。

慈安,即孝贞显皇后(1837~1881),钮祜禄氏,蜀满洲镶黄旗;三等承恩公、广西右江道穆扬阿之女。咸丰二年(1852)二月,选秀得中;四月二十七日,正式入宫,诏封贞嫔;五月,诏封贞贵妃;十月,立为皇后,时年16岁。她比清文宗咸丰帝小6岁,一生没有子嗣。但是,因为有咸丰帝信任宠爱,她由嫔升为皇后,仅用了6个月时间。

慈禧,即孝钦显皇后(1835~1908年),叶赫那拉氏。咸丰二年(1852)二月(1852),选秀入宫,时年17岁,封兰贵人。咸丰四年(1854)二月,晋封懿嫔。咸丰六年(1856)三月,她生下了咸丰帝唯一的皇子载淳(即同治帝),遂晋封懿妃。咸丰七年正月(1857),晋封懿贵妃。

咸丰十一年(1861)七月,清文宗驾崩,时年31岁。

随即,6岁的清穆宗同治即位。

皇后钮祜禄氏被尊为母后皇太后,时年25岁;

懿贵妃叶赫那拉氏被尊为圣母皇太后,时年27岁。

本年九月,上母后皇太后徽号曰慈安;圣母皇太后徽号曰慈禧。

此后,便进入两宫共同垂帘听政时期。

话说,慈安太后擅长文章笔墨之事、熟悉礼仪法度。

其实,在慈安之前,咸丰帝还曾追封过一位皇后,即孝德显皇后萨克达氏。

萨克达氏是咸丰帝未立时的嫡福晋;原属满洲镶蓝旗,后抬至镶黄旗,太常寺少卿富泰之女;于清宣宗道光二十九年(1850)十二月去世,无子女。

正如上文所述,慈安是选秀入宫,经贞嫔、贞贵妃,才升至皇后的。

当日,咸丰帝在世时,万机之暇,偶然之间,他会闲游宴饮,并以之为乐事。

对此,慈安会言辞委婉地对皇帝进行规劝谏止。据说,慈安的规劝,咸丰帝没有不听从的。

京外各省的军报、朝臣的奏疏,凡是搁置在咸丰帝日常处理政事的便殿里的,只要听到慈安的一句提醒,咸丰帝没有不立即审阅观览的。

那时,后宫的妃嫔,偶然之间,有被皇帝训斥责罚的,慈安都会从中为之调停,咸丰帝也都会予以宽大处理。所以,后宫之中,侍从们多有蒙受慈安恩遇眷顾的。

咸丰十年(1860),英法联军进犯北京,恭亲王奕訢留守,咸丰帝携带后妃,仓皇出奔热河。

面对这样的巨变,咸丰帝非常不开心,因而,他亲笔御书“且乐道人”四个大字,命令宫中侍从张贴在行宫。

对此,慈安坚决认为,这万万不可。于是,她劝咸丰帝说是:

“天子日理万机,哪里有自求安逸的道理。皇上今日暂时蒙尘,心中自然不怡,即便如此,也不应该有这样的想法和行为。”

随后,慈安亲自监督宫中侍从,将所张贴御书“且乐道人”的条幅全部去除。

咸丰十一年(1861)秋,清文宗驾崩,此时,同治帝年仅6岁。慈禧是母以子贵,才得以与慈安并称为太后的。

随后,两宫皇太后共同垂帘时。

据说,坐朝时,同治帝坐在中间的位置,慈安、慈禧坐在幕中的帘后,朝臣跪在地毯之上,内臣并称慈安、慈禧为东太后、西太后。

东太后就是慈安,大概是因为坐朝时她在东边就坐。

西太后就是慈禧,大概是因为坐朝时她在西边就坐。

其时,慈安25岁,慈禧27岁,慈安比慈禧还要小2岁。

大约是因为青年丧夫的缘故,加之对惯例习俗的遵从,所以,慈安的服饰器用简单朴素,就像是清贫之人一般。正因为如此,这个25岁的皇太后,外形打扮,就如同50多岁的妇人一般。

起初,慈禧刚得宠时,咸丰帝贪恋床笫,所以,他常会晚起。

按照宫中的惯例,皇帝晚上在哪里寝宿、由谁侍奉,都会有簿册记录,并禀报皇后。

如果皇后发现皇帝所御者不合格,则可以对皇帝所御之人施以刑杖之罚、对其进行斥责;同时,负责安排皇帝寝宿的太监也要受罚,他要跪在皇帝当晚寝宿之处的门外,大声背诵清廷的祖训;另外,皇帝必须披衣起来,跪在地上,听太监背诵祖训;直到皇帝当日出朝时,才停止这一切惩戒处罚的事体。

咸丰六年(1856)前后,咸丰帝寝宿於慈禧处,几天都没有临朝听政。

慈安知道其中的缘故之后,她亲自便顶着祖训,来到慈禧所居门外,正跪於地,命人请皇帝起来,聆听祖训。

咸丰帝急忙阻止慈安,说是:

“我马上就去临朝听政,就不要背诵祖训了!”

等到出朝之后,咸丰帝不一会儿功夫便退朝回来,询问皇后在哪里。

侍从回答,说是皇后在坤宁宫。

坤宁宫是皇后执行大的赏赐、惩罚的地方。

咸丰帝马上赶了过去。

达到之后,咸丰帝见慈安坐在正中,慈禧跪在地下。

慈安一一数说慈禧的过错之后,正要对慈禧施以杖责之刑,以示惩戒。

此时,咸丰帝马上大声呼喊道:

“还请皇后对她免于责罚,她已经身怀有孕了。”

慈安立即下座,说道:     

“皇帝怎么不早说呢?我之所以要杖责她,是在遵守祖制。如果她因为受了杖刑而堕胎,也会有失祖训。皇上虽然春秋鼎盛,但是,还没有储宫。我怎么可能为了守住一条祖训而失掉列祖列宗的万世遗意?”

说完之后,慈安还哭了很久。

等到慈安与慈禧一同垂帘听政的时候,慈安首先简拔恭亲王奕訢进入军机处。

据说,当时的清人曾称颂两宫道:

慈安太后品德优秀,听政期间,大的诛杀、重要的赏罚,都是由她主持裁定的;慈禧太后才能优秀,听政期间,奏章的批阅,各种普通事务的处理,当日召对大臣时,咨询访问天下的利弊,她全都能抓住关键。

那时候,在召见大臣时,慈安吶吶,好像是话说不出口一样。

如果有奏章呈进,都是慈禧为慈安诵读讲解。平常,有时候一月都不裁决一件事情,但是,遇到关系军国大计的事情、遇到重大的人事任用安排,慈安偶尔裁决执行一事,臣民都是额手称颂。

同治初期,慈安察鉴曾国藩贤能,将其由两江总督简拔授职为协揆(协办大学士)。

太平天国与清廷对抗期间,何桂清屡屡战败,江南大营溃后,何桂清弃下常州逃往上海。面对何桂清失陷其封疆,罪行甚重,刑部已经论定,要对其施以处斩之刑。何桂清安排,私下运作,乞请其同乡、同年、以及曾经同事的在京官员17人,一同上疏,冀求能够救下自己的性命。这样的阵势,朝廷几乎都要被这个巨大的烟雾弹所迷惑。

面对如此情况,慈安太后独自采纳太常卿李棠阶的奏疏,命令必须处斩何桂清,并以此来警示那些临阵脱逃的将领。如此以来,全国上下都因慑于朝廷的威猛之政,而风气肃然。

很快,因李棠阶是德高望重的名儒,慈安便任命其为军机大臣,仅仅一年时间,升迁其为尚书。

后来,李棠阶在其任上,进献颇多可行之策,废去颇多不可行之事。

当时,钦差大臣、督办陕西军务胜保因作战不力,接连战败;他又专横跋扈,自以为在“辛酉政变”中立下大功,通过党护苗沛霖和宋景诗的势力,拥兵养寇,靡费军饷无数。后来,胜保遭朝臣弹劾,被逮捕收押,下入刑部大狱。也是用了李棠阶的建言,慈安太后才将胜保赐死。

清廷战败太平军,收复苏、浙之地,曾国藩受封一等侯爵、李鸿章受封一等肃毅伯、左宗棠受封二等恪靖伯。这些人的赐封侯伯,实际上,都是出于慈安太后之意。

等到后来,太监安德海稍稍掌权,偷偷潜出宫廷,在经过山东时,被巡抚丁宝桢上疏劾奏。关于此事,慈安询问军机大臣,这个情况,按照祖制,该如何处置?大臣回复,应当立即处斩。慈安太后遂下令,将安德海就地正法。

话说,慈禧太后个性机警聪敏,她很喜欢承担大事,所以,慈安就把手头的权力全都让给了慈禧。

清穆宗同治帝对慈安太后也很孝顺,他能够先太后之意而承顺其志,所以,慈安太后对同治帝也是慈爱备至。终同治帝一生,他对慈安太后的深切依恋和敬慕从来都没有衰减。虽然说同治帝是慈禧太后所生,但是,同治帝对慈安太后的孺慕,慈禧太后都无法超越。

(全文结束)

null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