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交量法则:放量下跌要减仓,缩量新低是底象,看懂赚万贯家财

大巧若拙—笨办法往往是好办法 大成若缺,其用不弊。大盈若冲,其用不穷。大直若屈,大巧若掘,大辩若讷。

大巧若拙—笨办法往往是好办法

大成若缺,其用不弊。大盈若冲,其用不穷。大直若屈,大巧若掘,大辩若讷。躁胜寒,静胜热,清静为天下正。

在投资操作中,获得大成功的办法好似并不圆满,但用起来屡试不爽;盈得大利的办法有些显得没有什么特别奥妙的地方,但用起来总是有效;最直接的操作办法好似又要绕一下弯子,最巧妙的操作办法显得笨拙,最好的投资理念说起来并不那么冠冕堂皇。

从股市中及时出逃就可以躲避股市的冷清;保持镇静又能抵御股市过热的风险,以平静从容的心态对待股市,就能在股市中找正位置。

几乎没有一个投资者不愿意让自己聪明起来。当然,要聪明起来并不是坏事,但问题是:你能比别人聪明多少!前段时间流行王朔的一句话,出之于他的一篇小说题名:

谁比谁傻多少?也有另一句俏皮话:如今,要找到一个傻瓜可真难呀!

这两句话,形象地点出了聪明与愚笨的辩证关系。

的确,中国股市经过了多年的发展和成熟,股民经过无数次惊涛骇浪的洗礼,科技的进步使投资者的分析操作手段日益完善,信息透明度也不断改善,加上股民不断地学习和提高,投资者的投资水平得到了广泛的提高。每个人也都越来越聪明了。市场的变化征兆,主力动向,很多投资者也能判断和察觉,市场是一群聪明的投资者构成的。

然而,也正因为这一点,才显出了“傻瓜”的可贵。“如今,要找到一个傻瓜可真难呀!”这句话,应用于股市中投资心态的分析,正说明“傻瓜”在投资者中的稀有。

由于“傻瓜”稀有,他们依据傻瓜心态所做的愚笨的投资方法,必然跟广大聪明的投资大众的投资方法有所不同,常常会逆投资大众而动,做出别人不敢为而为之的壮举,因而从这一点上讲,愚笨的方法符合逆向投资理念的规律,因此,愚笨的方法能够常常获得大利也就不足为奇了。

由此可见,所谓愚笨的办法能获利,并不是这种愚笨的办法出之于一个智力有缺陷的白痴之手,而是避免或超越了一般投资大众聪明的方法,不与之争锋,走出了一条看似愚笨,实则精巧之路。愚笨并不是真的愚笨而是聪明的升华,是比一般人聪明后的更高的智慧。

投资者应善于从股市找到一般聪明的投资者没有发现的规律,有些规律书本也没有,甚至不可能有,但使用起来,虽然看似愚笨,却常常奏效。

一位老太太,没有什么文化,也学不来投资股票的知识,她在刚开始投资时,亏了一些钱,至于为什么亏了,自己也说不出个所以然来了。然而,通过半年的观察,她发现了一个规律:只要股票跌下来,证券公司散户营业厅的人数就要减少,而股指一涨上去,人数就开始增多。于是根据这个规律,她开始细心地记录每天营业厅内的人数。每天她来营业厅的任务,就是数营业厅的人头,而对盘面上的变化一概不闻不问。经过一段时间的摸底,她给自己定下了一个规矩:当开市时营业厅内人数少于30人的时候,就开始买股票;当人数多于300人的时候,就开始卖股票。果然,她用了这个办法后,每次都获得了成功,不但把亏的钱都挣回来了,而且很快有了50%左右的盈利。经过两年后,她发现营业厅内的人数越来越多了,于是又把人数进行了修正:当开市时营业厅人数少于50人时,就买进股票;多于350人时就卖出股票……

仔细分析,这位老太太看似愚笨的方法,其实是符合股市运行的内部规律的。营业厅内散户人数剧减,说明散户买入意愿淡泊,如果股指不再跌了,那么股价由谁支撑呢?自然是主力在买人;当营业厅内散户人数激增,买入意愿强烈,那么是谁在卖出股票呢?自然也是主力。老太太这个看似愚笨的办法,其实恰是踏上了与主力同步的步伐。看似愚笨,其实不笨。

有一位投资者看盘时,不关注什么这个指标哪个指标,而只对成交量的增减感兴趣。他发现一个规律:只要某个股成交量是底量的大约十倍至二十倍时,股价一般就要到顶了。或者相反,只要或交量是顶部天量的十分之一至二十分之一时,就要见底了。于是,他便按着这个规律操作,尽管有时候操作不十分精确,买人后可能还会下跌一小段,卖出后股价可能仍上涨,但他还是大体上把握了股价波动的规律的。这个方法,也与老太太的“人数投资法”有异曲同工之妙。另一位投资者,平时从不操作,而只关心股市有没有暴跌,一有暴跌,他就果断抢进,一反弹,就立刻卖出,这个方法屡试不爽,几乎每年都能盈20%以上的利润。

以上方法都是看似愚笨,实不愚笨的投资方法。如果投资者只是停留在一般的聪明上,就应该向这些投资者学习,抓住那些一般聪明投资者看不见的“笨办法。”

市场人士常说“股市中什么都可以骗人,唯有量是真实的”,可以说,成交量的大小直接表明了多空双方对市场某一时刻的技术形态最终的认同程度。成交量是价格变化的原动力,其在实战技术分析中的地位不言自明。下面老陈就给大家介绍一下股票成交量的相关知识,希望能得大家带来帮助

成交量的意义

在技术分析中,研究量与价的关系占据了非常重要的低位。成交量就是推动股价上涨的源动力。市场上有效的变动必须要有成交量的配合,成交量的大小也反映了该种股票受投资者关注的程度

如何看成交量?

股市中有句老话:“技术指标千变万化,成交量才是实打实的买卖。”可以说,成交量的大小,直接表明了市场上多空双方对市场某一时刻的技术形态最终的认同程度。

量的“常态”与“变态”

上涨“常态”量

下跌“常态”量

上涨“变态”量

下跌“变态”量

成交量的4种状态:

1、放量

放 量一般发生在市场趋势发生转折的转折点处,市场各方力量对后市分歧逐渐加大,在一部分人坚决看空后市时,另一部分人却对后市坚决看好,一些人纷纷把家底甩 出,另一部分人却在大手笔吸纳。放量相对于缩量来说,有很大的虚假成份,控盘主力利用手中的筹码大手笔对敲放出天量,是非常简单的事。只要分析透了主力的 用意,也就可以将计就计。

2、缩量

缩量是指市场成交极为清淡,大部分人对市场后期走势十分认同,意见十分一致。这里面又分两种情况:一是市场人士都十分看淡后市,造成只有人卖,却没有人买, 所以急剧缩量;二是,市场人士都对后市十分看好,只有人买,却没有人卖,所以又急剧缩量。缩量一般发生在趋势的中期,大家都对后市走势十分认同,下跌缩量,碰到这种情况,就应坚决出局,等量缩到一定程度,开始放量上攻时再买入。同样,上涨缩量,碰到这种情况,就应坚决买进,坐等获利,等股价上冲乏力,有巨量放出的时候再卖出。

3、堆量

当 主力意欲拉升时,常把成交量做得非常漂亮,几日或几周以来,成交量缓慢放大,股价慢慢推高,成交量在近期的K线图上,形成了一个状似土堆的形态,堆得越漂 亮,就越可能产生大行情。相反,在高位的堆量表明主力已不想玩了,在大举出货。价格随成交量的递增而上涨价格随成交量的递增而上涨是市场行情的正常特性, 表示后市价格还将继续上扬。

4、突放巨量

突放巨量可以发生在任何阶段,在上涨过程中的突放巨量通常表明多方的力量已使用殆尽,后市继续上涨将很困难;而下跌过程中突放巨量一般多为空方力量的最后一次集中释放,后市继续深跌的可能性很小,短线的反弹可能就在眼前了;如果遇到逆势突然放量,在市场一片喊空声之时放量上攻,这类个股往往昙花一现只有一两天的行情,随后反而加速下跌,使许多在放量上攻当天追高的投资者被套牢,而如果是突破某一重要形态的放量,则往往说明形态成立,后市将沿着形态固有的发展趋势进行。

什么时候是最适当的时刻?不计较最低点,不计较最高点,重要的是安不安全。可以防守的点,看得见就是安全,看不见就是危险。不信,一样的砖头摆在地上和摆在悬崖边,你站在上面看看,这样你就知道什么叫做危险。

量平价升,加仓

多空博弈下,一旦量能出现快速放大,则表明博弈中多方胜出,主力开始入场建仓。

量平价跌,出局

股价持续下跌,成交量却并未出现相应降低,大概率是主力已经开始出逃,投资者也应及时出局。

怎么通过观察成交量去分析行情呢?

一、先观看大方向

1、成交量在随着股市上涨的过程中,呈现出不断放大的状态,表明买盘活跃,积极踊跃的买方市场带动股指或者股价的进一步上扬,形成上升趋势。

2、成交量在下跌趋势中呈现萎缩的现象。这种情况下一般说明在下降的过程中,卖方的整体情绪是不高的,并且伴随着股价下跌,更不愿意抛掉自己的筹码。

二、买入技巧

(1)股价在相对较低的位置时,会长时间的进行横盘震荡,来达到洗出“短线客”的目的,这是主力资金的一种“吸筹”手法。

(2)当主力资金“吸筹”结束后,会在某一时间点开始拉升股票,此时会向上攻击长期横盘震荡所形成的压力线。

(3)在突破压力线后,量能会明显放大,表明主力资金是不惜成本拉升股价的,也侧面说明买盘意愿非常活跃,有助于价格的推升。

三、卖出技巧

(1)在下跌趋势形成后,主力资金首要的任务是逢高派发。当成交量突然放大时,意味着众多买盘集中入场,而机构正好趁机抓住时机大举出货。

(2)为稳妥起见,朋友们可在放量当天先抛出部分筹码。若后面市场开始走弱,则可以全部卖出。若市场继续走强,则继续持有剩余股票,寻找下次的卖出时机。

(3)是否能够把握好熊市反弹的卖点,考验的不单是研判水平,更多是能否控制好心态。被套牢之后需要克服主观幻想,做到“该卖出时就卖出”

成交量选股技巧:

1、成交量最佳买点:低位的价量齐升,逢低买入;

2、成交量最佳买点:缓慢攀升后开始放量上涨—第一根放量大阳线处买入;

3、成交量最佳买点:股价跌至某个重要支撑位—缩量企稳时买入;

4、成交量最佳买点:放量突破重要阻力位—突破日买入;

5、成交量最佳买点:低位的第一根放量大阳线—大阳线处买入;

如何巧用量价关系辨别买卖点:

第一招:高位无量就拿,就算拿错了也要拿着。

第二招:高位放量出现就要跑,哪怕是跑错也要跑。

第三招:低位无量这时候就要等等看了,等错也要等。

第四招:低位放量就要选择跟,哪怕跟错也要跟。

第五招:量增价平,就是转阴,成交量放大,但是股价没有上涨。

第六招:量增价升,就是积极的买入信号。

第七招:量平价升,加仓,这就说明多头已经胜利,主力开始建仓入场了。

第八招:量减价升,继续持有。成交量减少,而股价还在继续上升,这时候可以适宜继续持股

第九招:量平价跌,股价持续下跌,成交量却没有任何反应,这有可能是主力开始推出的前兆,所以出局信号。

放量下跌要减仓,缩量新低是底象

口诀要点:

一般来说,底部是一个调整周期的结束部分,由于主力的操作风格不同而形成形态各式各样的底部。有的底部会向下打破关键位,用空间作底形成空头陷阱;有的调至缩量用时间作底。总之,对底部的正确判断是股市成功投资的第一步,这是股民抄底的前提。

口诀详解:

这首口诀后面还有两句:增量回升是关键,回头确认要进场。是指一种常见的抄底方式,有较强的实战应用性。多用于超跌反弹,放量下跌是市场的恐慌所造成的,多是有利空配合。这种恐慌如果是由主力引发的,那么增量回升就是在加仓,如果说回升而无增量,将是超跌反弹,产生一轮反转的可能性不大。

最具代表性的就是,股价经过充分下跌,有效释放前期获利盘后,成交量日益萎缩直至连续呈现地量或平地量。此时下跌动能耗尽,股票呈现下跌抵抗,等待主力资金运作后,出现量能异动时,股票有很大机会摆脱底部,展开反攻。和顶部一样,底部的形成、确认有时时间比较长,甚至更长,而且容易形成例如圆底、双底、头肩底等阶段k线图形。

例:上海工大高新(600701)(现名ST工新)(见下图)从该股1997年7月至1997年9月的日K线图和成交量走势图可以看到量价配合。

从上面K线图中可以看到:

第一阶段,股价大幅下跌,成交量却不断萎缩,这是因为大部分投资者惜售,也是由投资者绝望情绪所致的。

第二阶段,前期可以看到成交量有放量情况,应视为恐慌性抛盘所致。随后股价以7.9元创新低,而成交量也萎缩见地量。

第三阶段,股价上扬,成交量也不断放大,说明散户的心态更加不稳定,害怕股价再一次下跌,纷纷在第二次投机拉升时割肉出场。

第四阶段,此时散户手中持有大量在高位买进的筹码。在底部卖出筹码的散户投资者,均赔本出局,实际上,股价回调后再次上涨才是最佳买入时机,从K线图上我们可以看到,在这次回调确认后,股价一路走高。

口诀点金

抄底是困难的,底部信号的可信度往往是次于顶部信号的。成熟的投资者会秉承安全至上,资金为王的原则,设置好止损位,以缩量见底后量能配合换手率的有效放大为建仓的先决条件,而不会过于迷恋抄底。

成交量的注意事项是什么

1、股市资金的运动才是股价变化的本质,成交量的分析异常重要,以上应用法则所提到的仅仅是简略的分析方法,重点还要参考量价关系分析技巧。

2、股票软件所揭示的"买盘"与"卖盘"为即时的买卖盘。其成交后纳入成交量,不成交不能纳入成交量,因此,买盘与卖盘之和与成交量无关。但股票软件中揭示的"外盘"和"内盘"相加后确为成交量。

怎样培养正确的投资心理

长期成功的投资者都有一些共同点,例如,买卖前有计划,执行买卖计划时有钢铁般的纪律;有了利润,不急于平仓,而是加码追击;有了亏损,立即平仓。而一般的投资者却不然.他们 建仓以后总是患得患失,一有利润就担心市场会转势,要立刻平仓;有了亏损,却舍不得止损,抱着输钱的仓一直等,祈祷市场可以转势,然而等待的结果往往是更大的损失。相比之下,两者的区别很明显,前者有非常良好的投资心理,后者却做了自己贪婪和恐惧的俘虏。投资者要想培养正确的投资心理,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首先,要培养自己集中精神的能力。在市场不一定要做买卖,频繁的买卖不一定是好事情。不过,投资者要集中精神,时刻关注市场的变化和趋势发展。很多投资者对市场的发展根本没有进行跟踪,所以即使有好的机会也会白白浪费掉。

其次,研制出适合自己的买卖系统,要遵守纪律,克服压力,果断地跟着买卖系统的指挥做买卖。外汇买卖本身是个压力非常大的工作,只要有买卖,投资者就要承受压力。这个压力来自投资者对市场的恐惧感、对输钱的恐惧感。这个恐惧感是投资者最大的敌人之一。对输钱的恐惧使投资者在应该进场的时候犹豫不决,一有利润马上平仓,有了损失坚决不止损。

然而投资的真谛就是平衡获得更高回报的机会和失去本钱的风险。没有投资,不会有更好的回报;有了投资,一定会有风险,关键是怎样处理这个风险。最有效的解决办法就是每次买卖开始以前计划好风险控制的止损、止转、止盈目标,到了目标价位严格地执行原定的计划。这当然需要有严格的纪律。投资者要记住最便宜的损失就是第一次的损失,在账户上和精神上都是如此。

另外,克服赌性,不要在市场没有发出买卖讯号时,还每天做好几次买卖。尤其是消息市的买卖,很多投资者抱着一夜 暴富的赌徒心理不管数据的好坏就利用100 - 200倍的杠杆“押宝”。这种形式的赌一博 行为迟早都会让投资者给市场淘汰。一定要摒弃这种赌博的心理。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