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III号和IV号坦克并非主角和配角的关系,在1940年到1943年间,这两种坦克都是德军的主力坦克,只是最初两者的作战定位有所不同。随着战争的推进和交战对象的变化,两者的角色发生了互换,并不存在逆袭的说法。III号坦克受性能所限,于1943年停产并逐步退居二线,而IV号坦克经过持续地升级改进,始终作为主力战车一直生产到战争结束。那么,为什么III号坦克会中途退场,而IV号坦克却能稳坐主力?笔者以为主要有两方面原因:一、两者的初始定位和原始设计的差异;二、战争中德军坦克面对的敌方坦克性能的提高。
今日保存在博物馆内的IV号G型坦克,装备43倍径75毫米坦克炮。
在20世纪30年代中期,德军装甲兵之父古德里安为德军装甲师设定了两种类型的主力坦克:第一种重量较轻,装备一门装甲火炮,负责与敌方坦克交战或以直瞄射击摧毁轻型工事;第二种重量稍大,装备一门大口径火炮,负责为前一种坦克提供火力支援,用于摧毁敌方防御工事、压制反坦克火力点,也可支援步兵作战。两种坦克都采用先进的五人车组,强调机动性和通信能力,重量不超过24吨,速度在35~40公里/小时。第一种坦克就是III号坦克,第二种即IV号坦克。III号坦克的定位是与敌坦克交战,而IV号坦克的定位是火力支援。
1933年德军摩托化部队监察部的部分军官和职员的合影,前排左二为监察长鲁茨少将,左三为参谋长古德里安上校,他们二人是创建德军装甲兵的核心人物。
在初始设计中,古德里安主张为III号坦克装备50毫米火炮,但武器局主张采用37毫米火炮(当时德军标准的反坦克炮是37毫米Pak 36型),最终武器局的意见占了上风,III号坦克最初采用46.5倍径37毫米KwK 36型坦克炮,但在古德里安的坚持下,III号坦克的炮塔尺寸仍按照可以装备50毫米火炮的标准设计,从而确保了改进空间。相比之下,IV号坦克的主炮确定为短身管75毫米火炮,即24倍径75毫米KwK 37型坦克炮,以发射高爆弹为主,也具备一定的穿甲能力。由于计划装备大口径火炮,IV号坦克的炮塔尺寸从一开始就比III号坦克更大。同时,III号坦克从最初量产的E型开始采用扭杆悬挂,这种悬挂装置占用了部分车体空间,而IV号坦克始终采用板簧悬挂,并不占用车体空间。因此,从炮塔尺寸和车体空间衡量,IV号坦克的改进潜力要比III号更大,这也是导致两种坦克不同命运的首要原因。
二战初期装备37毫米炮的III号E型坦克。
在波兰战役爆发时,III号和IV号坦克的产量都不多,因此德军主力坦克还是I、II号坦克。到1940年5月西欧战役时,III号和IV号坦克才逐渐成为中坚(其实数量还是不足,比如隆美尔的第7装甲师用大量捷克坦克充数)。正是在西欧战役中,面对装甲更厚重的英法坦克(如英国的马蒂尔达、法国的S 35、B1等),III号和IV号坦克在火力和防护上的不足被暴露出来。无论37毫米炮,还是短身管75毫米炮都不足以在正常交战距离上击穿英法坦克的正面装甲,而III、IV号坦克的装甲则相对薄弱(最初仅有15~30毫米,而上述英法坦克在40~60毫米之间)。
1940年法国战役中的德军IV号D型坦克,装备短身管75毫米火炮。
正是受到西欧战役的刺激,德军在1940年至1941年间对现有坦克进行改进,原来安装37毫米火炮的III号E/F型多重新装备了42倍径50毫米KwK 38型反坦克炮,同时通过增加附加装甲的方法增强防护(30毫米+30毫米),新生产的G、H型全面装备50毫米火炮,增强火力的III号坦克成为1941年“巴巴罗萨”行动时德军的主力坦克。相比之下,IV号坦克继续保持了支援坦克的角色,但同样加强了装甲防护。两种坦克的重量也由最初的16~18吨,增加到20吨以上。
装备42倍径50毫米坦克炮的III号H型坦克。
在1941年的“巴巴罗萨”行动中,德军遭遇了防护和火力更强的苏军T-34、KV-1坦克,再次促进了III、IV号坦克的新一轮技术升级,同时也成为两种坦克的命运分水岭。III号坦克从J型到M型均采用更为强力的60倍径50毫米KwK 39型坦克炮,提升了穿甲威力,正面装甲厚度增至50毫米,但受到原始设计的限制,III号坦克无法安装更大口径的穿甲火炮,也难以进一步提升装甲厚度, 因此III号坦克在与T-34的较量中依旧处于性能劣势,以至于III号坦克的最后一种量产型N型干脆换装IV号早期型的短管75毫米炮,成为了一种支援坦克,与IV号坦克后期型形成了角色互换。由于III号坦克已经难以承担一线主力坦克的角色,于1943年停产,但是III号坦克底盘依旧大量生产,用于制造III号突击炮,而这种无炮塔战车的产量最终超过了任何一种德军坦克。
装备60倍径50毫米坦克炮的III号M型坦克。
装备24倍径75毫米炮的III号N型坦克的模型封绘,该型坦克作为火力支援坦克服役。
相比之下,IV号坦克则借助于原始设计赋予的更大的升级空间,成功由支援坦克转型为主战坦克。从IV号F2型开始,IV号坦克换装了43倍径75毫米KwK 40型坦克炮,车体正面装甲增厚至50毫米,从IV号H型开始,火炮又升级为威力更强的48倍径75毫米坦克炮,车体正面装甲又增厚至80毫米,同时通过加装侧裙板等手段进一步增强防御,从而具备了抗衡T-34的能力,加上IV号坦克造价相对低廉、易于生产和维护,所以即便性能更优秀的“黑豹”坦克出现后也没有动摇IV号坦克的主力地位,最终制造了8500余辆,成为德军生产数量最多的坦克型号。
IV号F2型坦克,是第一种换装长身管75毫米炮的IV号坦克改型。
IV号H型坦克,装备48倍径75毫米坦克炮,是IV号坦克的主要生产型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