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郎 | 微思客撰稿人
1937年是民国二十六年,也正是昭和十二年。就在这年的七月七日,北平郊外卢沟桥的一声枪响,将中日两国推入了长达八年之久的战争状态。为更好的了解事发当日在卢沟桥所发生的情况,笔者专程赴日本东京的国立国会图书馆查找到了《东京 朝日新闻》中针对此事件的若干报道;同时也翻阅了当时国内著名的《申报》,两相比较一下后,发现挺有意思。
《申报》 题目:
华北形势突变 日军炮轰宛平县城】
1937年7月9日
天津 八日上午一时许,丰台卢沟桥附近中日军队发生冲突,迄五时许方止,双方正派员驰往调查事因。(八日专电) 津当局得报,迄八日下午六时止,宛平形势已缓和,双方正努力和平解决。(八日专电) 北平 日军昨夜向宛平县城及卢沟桥开炮轰击,嗣经双方派员调查交涉,迄傍午尚未解决。今晨九时后,炮声停止,枪声仍连续未断。(八日专电) 卢沟桥演习之日兵一中队,约六百余人,于七日晚十二时许,突向二十九军驻卢步兵射击,双方遂即开始接触。至八日晨四时许始停止,双方互有死伤。卢沟桥车站暨附近所有煤厂,俱被日军占领。宛平县城亦被日军包围,刻二十九军驻卢部队,仍在永定河与彼方对峙中。(八日中央社电) 八日下午七时半起,平市西南城角又隐闻炮声,传日军复开始向我攻击。(八日中央社电) 日军向卢沟桥宛平县城,自今晨五时半起,开炮百余发。卢沟桥被炮炸断,我军死伤五十余名。七时三刻,日方因与我方谈判和平解决办法,入休战状态,要求我驻卢沟桥军队撤退,我方严拒。至十一时半和平破裂,十一时半后,卢沟桥日军即作紧张布置,取四面包围形式,通州日军三百余名,丰台日军一千余名,先后于下午一时许开至齐化门外永定门外,我方为城防起见,同时将外城各门关闭。今晚八时起,宣告临时戒严。(八日专电) 日方要求我军撤出卢沟桥,我方不允,迄今晚九时仍僵持中。今晚八时,卢沟桥又有炮声,日方今井,松井和知迭访我方当局接洽。秦德纯,冯治安,张自忠,张允荣等各要人,终日会商应付办法。迄深夜,犹在秦邸未散。(八日专电) 自卢沟桥事件发生后,日驻屯军参谋长桥本,及八日晨派往宛平县与该县长王冷斋交涉之日顾问樱井等,皆希望该事不再扩大,惟日方所提条件过苛,须我方先将驻卢沟桥军队撤退,然后再谈其他问题。我方驻军,当坚决表示,愿与卢沟桥共存亡。并称,和平固所愿,但日军要求我军撤出卢沟桥,则有死而已。卢沟桥可为吾人之坟墓,士气激昂,均抱宁为玉碎勿为瓦全决心。现我军正严阵以待,如日方不撤回无理要求,我方决不与晤谈。至军事方面,卢沟桥守军团长吉星文正沉着应付,刻在黑桃村对峙中。据宛平县守城我军在城上语记者,日军早拟侵夺卢沟桥,连日在该地演习,籍窥形势。七日日军忽向该地增防,遂不幸发生此事件。日方所称有一士兵失踪,纯系藉口之词,吾等为国服务,决以死报国云。态度沉着而悲壮,秦德纯,冯治安,张自忠等态度均镇静,表示愿和平解决,但不能附无理之条件。(八日中央社电)
宛平县县长 王冷斋 (保定军校步科2期) 樱井 德太郎 《东京 朝日新闻》 题目: 我军针对不法射击实施反击 廿九军被解除武装】 1937年7月9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