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中日两国的新闻报纸上看“七七卢沟桥事变”| 微思客

十四郎 | 微思客撰稿人 1937年是民国二十六年,也正是昭和十二年。就在这年的七月七日,北平郊外卢

十四郎 | 微思客撰稿人

1937年是民国二十六年,也正是昭和十二年。就在这年的七月七日,北平郊外卢沟桥的一声枪响,将中日两国推入了长达八年之久的战争状态。为更好的了解事发当日在卢沟桥所发生的情况,笔者专程赴日本东京的国立国会图书馆查找到了《东京 朝日新闻》中针对此事件的若干报道;同时也翻阅了当时国内著名的《申报》,两相比较一下后,发现挺有意思。

《申报》 题目:

华北形势突变 日军炮轰宛平县城】

1937年7月9日

天津

八日上午一时许,丰台卢沟桥附近中日军队发生冲突,迄五时许方止,双方正派员驰往调查事因。(八日专电)

津当局得报,迄八日下午六时止,宛平形势已缓和,双方正努力和平解决。(八日专电)

北平

日军昨夜向宛平县城及卢沟桥开炮轰击,嗣经双方派员调查交涉,迄傍午尚未解决。今晨九时后,炮声停止,枪声仍连续未断。(八日专电)

卢沟桥演习之日兵一中队,约六百余人,于七日晚十二时许,突向二十九军驻卢步兵射击,双方遂即开始接触。至八日晨四时许始停止,双方互有死伤。卢沟桥车站暨附近所有煤厂,俱被日军占领。宛平县城亦被日军包围,刻二十九军驻卢部队,仍在永定河与彼方对峙中。(八日中央社电)

八日下午七时半起,平市西南城角又隐闻炮声,传日军复开始向我攻击。(八日中央社电)

日军向卢沟桥宛平县城,自今晨五时半起,开炮百余发。卢沟桥被炮炸断,我军死伤五十余名。七时三刻,日方因与我方谈判和平解决办法,入休战状态,要求我驻卢沟桥军队撤退,我方严拒。至十一时半和平破裂,十一时半后,卢沟桥日军即作紧张布置,取四面包围形式,通州日军三百余名,丰台日军一千余名,先后于下午一时许开至齐化门外永定门外,我方为城防起见,同时将外城各门关闭。今晚八时起,宣告临时戒严。(八日专电)

日方要求我军撤出卢沟桥,我方不允,迄今晚九时仍僵持中。今晚八时,卢沟桥又有炮声,日方今井,松井和知迭访我方当局接洽。秦德纯,冯治安,张自忠,张允荣等各要人,终日会商应付办法。迄深夜,犹在秦邸未散。(八日专电)

自卢沟桥事件发生后,日驻屯军参谋长桥本,及八日晨派往宛平县与该县长王冷斋交涉之日顾问樱井等,皆希望该事不再扩大,惟日方所提条件过苛,须我方先将驻卢沟桥军队撤退,然后再谈其他问题。我方驻军,当坚决表示,愿与卢沟桥共存亡。并称,和平固所愿,但日军要求我军撤出卢沟桥,则有死而已。卢沟桥可为吾人之坟墓,士气激昂,均抱宁为玉碎勿为瓦全决心。现我军正严阵以待,如日方不撤回无理要求,我方决不与晤谈。至军事方面,卢沟桥守军团长吉星文正沉着应付,刻在黑桃村对峙中。据宛平县守城我军在城上语记者,日军早拟侵夺卢沟桥,连日在该地演习,籍窥形势。七日日军忽向该地增防,遂不幸发生此事件。日方所称有一士兵失踪,纯系藉口之词,吾等为国服务,决以死报国云。态度沉着而悲壮,秦德纯,冯治安,张自忠等态度均镇静,表示愿和平解决,但不能附无理之条件。(八日中央社电)

  

宛平县县长 王冷斋 (保定军校步科2期)

樱井 德太郎

《东京 朝日新闻》 题目:

我军针对不法射击实施反击 廿九军被解除武装】

1937年7月9日

北平特电

八日午前零时许,我驻屯部队在北平郊外卢沟桥附近正进行夜间演习。突遭在卢沟桥驻屯的二十九军三十七师(师长冯治安)所属之二一九团一部的数十发枪弹之非法攻击。我军即刻向丰台驻屯部队急报并要求出动,随即针对中国军队采取了包围态势并进行对峙。我军要求中国方面针对其不法行为进行严重道歉。但在上午四时二十分前后,中国军队再次对我实施非法射击。对此我方予以坚决还击,两军即以机关枪和迫击炮相互还击。交战的枪炮声一直持续到破晓时分,在北平城内亦可听闻。此后我军击退了中国军队,并占领了龙王庙。目前正针对卢沟桥的中国军队实施解除武装的行动。(北平特电八日发)

八日上午九时半,根据中国方面的停战要求,两军开始停战。我方要求中国军队需在上午十一点前完全撤退,否则将对其实施全歼作战。目前双方正在交涉中。(北平特电八日发)

天津特电

中国驻屯军司令部八日上午八时半发表,我丰台驻屯部队遭受中国军队的非法炮击,现已开始严正交涉。位于卢沟桥北千余米处龙王庙的中国军队八日上午五时再次向我非法射击。我军立即开始还击并占领龙王庙。目前正针对在卢沟桥的中国军队实施武装解除,同时我军严促中国军队针对其不法行为实施反省。(天津特电八日发)

卢沟桥

乘坐汽车向北平城外西南方行驶11英里,便来到日中两军交战中的卢沟桥。伴随着接近目的地,枪炮声越来越激烈。行驶一个半小时后便来到平汉线的陆桥附近。这里有我方的增援部队的一支,乘数台卡车正在侦察前方之敌情。向远处眺望可发现,大概半英里外就是宛平县城(卢沟桥城)。在县城后方一带的树林中有数十处地方升腾着炮火的硝烟。迫击炮声,机关枪声不绝于耳。稍后发现县城内高高竖起两支白旗,随即记者便驱车赶往城西门试图采访,但却被城上的中国士兵喝止住了。记者掏出相机试图证明自己的身份,但中国兵却持枪假意作射击状,拒绝记者进城......(卢沟桥常安特派员八日发)

冯治安将军

对比中日两国主流媒体针对当日事件的报道后不难发现,对垒双方均抱持有“息事宁人”的心态且不考虑扩大 化。原本军事演习时就包含着各种可能,而两国陈兵于此地已有多日,既缺乏互信又无法杜绝意外的发生。故此 直至今日,究竟是谁真正打响了“卢沟桥第一枪”的事情,在中日两国间的史界仍没有个定论。7月7日交战中的 双方恐怕谁都没有料到,一次小小的擦枪走火事件旋即在历史大势的推动下演变成了两国间的大战,而且持续了 八年之久。战后的日本与中国更是发生了翻天覆地之变化。读到此处不得不令人倍感唏嘘!

编辑:Franco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