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14年,英国人乔治·斯蒂芬森发明了第一台蒸汽机车,从此开始,人类加快由工业革命进入到工业时代的步伐,蒸汽机车成为这个时代文化和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和关键工具,“火车”一词应运而生,牵引着世界的发展。
作为西方工业革命的产物,火车自19世纪晚期进入中国后,在中国得到逐渐运用和发展,尤其在新中国成立后,铁路作为国民经济大动脉和主要的大众化交通工具,对新中国经济建设和人民群众生活产生了巨大影响,而近十几年来,中国高铁发展更是突飞猛进,实现了由“跟跑者”到“领跑者”的历史性超越,中国高铁以其世界最为发达的高铁网、世界一流的“中国速度”,成为一张闪亮的“中国名片”,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强国梦的征程上,继续扮演着“先行者”的重要角色。
值此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之际,回眸新中国铁路70年栉风沐雨的发展历程,我们循着历史的轨迹,打捞岁月的碎片,选取其中一些不同时期、不同类型主型机车的代表,从机车型号的冠名中触摸时代的脉搏,从机型的变化中感受中国铁路尤其是中国高铁的发展,抚今追昔,面向未来,共同来见证中国铁路的昨天、今天和明天。
中苏友好号蒸汽机车
1949年11月“中苏友好号”。当时四方机厂没制造新机车的能力,只能用手头一辆报废破旧机车进行改造利用,抢修翻新了一台机车,作为苏联十月革命纪念日献礼。翻修一新中苏友好号,1949年12月1日在北京站举行了命名典礼。
国庆号蒸汽机车
1950年9月“国庆周年号”也叫“国庆号”。是四方机厂于1950年9月修复组装的,车身两侧镶有铜制铭牌"ㄇㄎ1 2101", 1959年变更型名后改为JF2101号。这台机车出厂后几十年下落不明,直到1991年才在锦州葫芦岛某企业被找到,现由中国铁道博物馆保存。
解放型蒸汽机车
1952年12月30日2121号机车,铁道部四方铁路工厂仿制成功2121号机车(出厂当时叫ㄇㄎ1型2121号)。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50周年成就展览会上,这台机车 以“中国第一台”的身份被拿到该展览会上展出。解放型2121号机车1986年从张家口机务段退役后,为中国铁道博物馆收藏。这台机车的零部件是全部新造的,用的是国产原材料,业界普遍认为是真正意义上中国制造成型的第一台机车。
上游型蒸汽机车
上游型蒸汽机车又称为上游型工矿用小型蒸汽机车。1960年,唐山工厂在MA6(ㄇㄎ6)型机车的基础上改造设计并试制出第一台上游型机车,代号SY,到目前为止共生产1600多台。机车全长21519(21643)毫米,构造速度每小时80公里,模数牵引力204千牛,轴式1—4—1。
建设型蒸汽机车
建设型蒸汽机车是新中国成立后制造的第一台建设型干线货运蒸汽机车。机车为大连机车车辆厂制造,全长23.39米,构造时速为85公里。模数牵引力250千牛,轴式1—4—1。1957年试制出第一台,1988年停止生产,共制造1916台。
前进型蒸汽机车
前进型蒸汽机车,中国第一种自己设计的干线货运机车。1956年9月由大连工厂试制成功,各项技术指标均达到蒸汽机车的先进水平。机车全长26063毫米,构造速度每小时80公里,模数牵引力324千牛,轴式1—5—1。原称和平型(代号HP),后定名为前进型,现用代号QJ。前进型机车先后由大连、长春、牡丹江、沈阳、唐山、大同等工厂小批量生产。1964年,大同工厂对其又进行了一系列改造,使机车的最大轮周功率达到2190千瓦,机车全长也增加到29180毫米。1988年停止生产,共制造4708台。
东方红型机车
东方红1型是四方机车车辆工厂1959年试制,1964年批量生产的干线客运内燃机车,机车按双机联挂设计,也可以单机使用。前73台的机车标称功率是1060kW,最大速度140km/h,车长16550mm,轴式B-B。后36台的机车标称功率增加到1220kW,最大速度降为120km/h。
北京型内燃机车
北京型内燃机车是中国铁路使用的液力传动内燃机车车型之一,也是中国铁路史上最成功的液力传动内燃机车车型。北京型内燃机车的研制过程时值文化大革命,北京二七机车车辆工厂于1968年起酝酿研制大功率内燃机车,1969年成功试制出12V240ZJ型柴油机后,决定了采用两台柴油机装车的6000马力液力传动干线货运内燃机车的设计方案。1970年,北京二七机车车辆工厂研制出北京型6001号干线货运机车,成为迄今为止世界上单节功率最大的液力传动内燃机车。1971年,北京型3001号干线客运机车落成出厂,但试验结果反映出机车和柴油机还存在着较多问题。从1971年至1975年,北京型机车经历了大量试验和改进,12V240ZJ型柴油机亦突破了重重技术难关,并于1974年9月通过了部级鉴定。1975年6月,北京型客运机车正式定型并投入批量生产。
韶山型电力机车
韶山型电力机车,是中国国家铁路电力机车的一种系列类型,因最初在毛主席故乡、即韶山地区附近的株洲联合湘潭电机厂一起研制生产的,故名“韶山”。韶山型机车是中国大陆从建国初期到高铁时代这几十年阶段中电力机车的领头羊兼主力军,曾为中国铁路运输立下汗马功劳,是中国科学家电力机车研制和电气化铁路建设的多年成果,在全国六次铁路大面积提速时期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不过,由于新一代的火车技术全面推广普及投入使用,韶山型电力机车逐渐被和谐型电力机车取代,现已全部停产,但部分还能运作的机车仍在国铁线上运营。
东风型内燃机车
东风型内燃机车,原称巨龙型、ND型内燃机车,是中国铁路使用的内燃机车之一,也是中国第一代电传动内燃机车的代表车型。东风型内燃机车是由大连机车车辆厂于1958年试制、经改进设计后于1963年投入批量生产的干线货运内燃机车,机车以仿制苏联的10L207E型二冲程中速柴油机为动力装置,标定装车功率为1800马力。1972年,大连机车车辆厂通过改变机车的牵引齿轮传动比,使机车构造速度由100公里/小时提高到120公里/小时,并开始批量生产用于干线客运的东风3型内燃机车。从上世纪60年代至80年代,东风型内燃机车曾经是中国铁路内燃牵引动力的主力之一。
东风4型内燃机车
东风4型内燃机车(DF4),是中国铁路第二代电传动内燃机车的首型机车,也是中国首次设计研制的交-直流电传动内燃机车,该型机车从研制到成熟亦经历了一段坎坷的历程。上世纪60年代中期,大连机车车辆厂、大连热力机车研究所、大同机车厂开始研制240/275系列中速柴油机,至1969年研制出首台东风4型内燃机车,此后多年一直处于“一边生产、一边改进”的局面。1974年,东风4型内燃机车初步投入批量生产,但在运用中柴油机又相继出现大量问题,在历经大量设计改进和试验研究之后,柴油机的可靠性和耐久性得到大幅提高。随后,作为东风4型机车的升级产品、装用16V240ZJB型柴油机的东风4B型内燃机车于1982年面世,并于1985年投入批量生产,成为中国铁路史上生产数量最多、运用最广泛的内燃机车车型。
和谐号动车组
中国铁道部将所有引进国外技术、联合设计生产的CRH动车组车辆均命名为“和谐号”。和谐号动车组通常用来指2007年4月18日起在中国铁路第六次大提速调图后开行的CRH动车组列车。CRH(China Railways High-speed)中文意为“中国高速铁路”,是中国铁路总公司对中国高速铁路系统建立的品牌名称。和谐号动车组是我国铁路全面实施自主创新战略取得的重大成果,标志着我国铁路客运装备的技术水平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中国也由此成为世界上少数几个能够自主研制时速380公里动车组的国家。
和谐型内燃机车
“和谐型内燃机车”(注意不是“和谐号内燃机车”)简称HXN,请不要将其与HXD(和谐型电力机车)和CRH(和谐号动车组列车)弄混淆。目前和谐型内燃机车(HXN)分别是由中国北车集团大连机车制造厂生产的和谐3系列内燃机车(HXN3系列)和由中国南车集团戚墅堰机车有限公司生产的和谐5系列内燃机车(HXN5系列)两种。现中国北车与中国南车已合并为“中国中车”。
复兴号动车组
复兴号动车组列车,是中国标准动车组的中文命名,由中国铁路总公司牵头组织研制、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达到世界先进水平的动车组列车。英文代号为CR,列车水平高于CRH系列。三个级别为CR400/300/200,数字表示最高时速,而持续时速分别对应350、250和160,适应于高速铁路(高铁)、快速铁路(快铁)、城际铁路(城铁)。早期的两个型号是红神龙和金凤凰CR400BF。复兴号CR400系列是上档时速400公里、标准时速350公里。在350公里时速下复兴号与和谐号CRH380相比,总能耗下降了10%。复兴号从300公里提高到350公里时速,能耗大概增加20%-30%。因为京沪高铁客流量占中国高铁客流量的六分之一以上,沿线经济能力强和需求强,所以中国铁路总公司在京沪高铁逐步恢复350时速,其它线路则视条件而定 。2018年7月1日起,全国铁路实行新的列车运行图,16辆长编组“复兴号”动车组首次投入运营。2018年12月9日,“复兴号”中国标准动车组项目获第五届中国工业大奖。2018年12月24日,时速350公里17辆长编组、时速250公里8辆编组、时速160公里动力集中等多款“复兴号”新型动车组首次公开亮相,成为中国高铁最新一代的标志性品牌。
立足新时代,展现新作为。在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重要历史节点,将中国标准动车组命名为复兴号,真实记载了中国高铁技术装备走向世界先进行列的发展历程,充分展示了中国铁路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创造人民生活新时空的美好愿景,深情寄托着中国铁路人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追求和期盼。如今,中国高速铁路、既有线提速、高原铁路、高寒铁路、重载铁路均达到世界先进水平,铁路总体技术水平迈入世界先进行列,部分技术处于世界领先水平;中国标准的复兴号动车组家族越来越庞大,路网密布,高铁纵横,奔驰在中国广袤的大地上,并随着“一带一路”战略逐渐走向世界——“复兴号”可谓名副其实。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别人可以做到的,我们也要做到;别人做不到的,我们努力做到。从蒸汽机车到内燃、电力机车,到高铁动车组,再到复兴号横空出世,中国铁路的发展史,是一部迎难而上、自强不息、创新创造、可歌可泣的创业史、奋斗史,在中国铁路人的身上,凝结着中华民族最为宝贵的优秀品质和奋斗精神,他们吃苦奉献、负重前行,坚韧不拔,勇攀高峰,正在不断续写并创造出中国铁路新的辉煌。
融媒体中心 出品
文字:江南铁韵
图片:张卫东 胡国林
漫画:薛雅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