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江源头到底在哪里?

多年来,东江源头在何处的问题一直争论不休,

东江,古称湟水、循江、龙川江等 ,珠江水系干流之一,向西南流经广东省龙川县、和平县、东源县、源城区、惠城区、博罗县至东莞市石龙镇进入珠江三角洲,于黄埔区禺东联围东南汇入狮子洋,集水面积35340平方公里,河长562公里,平均年径流量257亿立方米。干流在龙川县合河坝以上称寻邬水,汇贝岭水后始称东江。

流域内有新丰江水库和枫树坝水库两座大型水库及为香港供水的东深供水工程,集水面积1000平方公里以上的一级支流有贝岭水、浰江、新丰江、秋香江、公庄水、西枝江和石马河等

东江是珠江流域中与北江、西江、珠江三角洲聚汇广东境内流入南中国海的四大水系之一。东江源头到底在哪里?多年来没有权威定论。2004江西省科技厅作出权威认定:东江源头位于江西省寻乌县境内的桠髻钵山南侧。东江源头的权威认定,是“泛珠三角”治水合作的重要依据。

东江作为珠江流域四大支流之一,是粤港重要的饮用水源和重点水质保护区。东江发源于江西省赣州市南部,东江在江西省赣州市境内有二源:东源为寻乌水,认定源头在寻乌县境内的桠髻钵山南侧;西源为定南水(又名九曲河),源头在安远县境内的三百山。此前,较盛行的说法为东江源头在江西赣州市安远县三百山,这个多年的东江源头之争总算有了定论,其实寻乌,安远都是东江的源头。

发源于江西南部的东江是珠江四大水系之一,1963年国家批准兴建东江深圳供水工程,1965年起正式对香港供水。经过多次扩建改造,该工程设计年供水量达24亿立方米,其中向香港供水11亿立方米。

源头之争的由来:

1,两个县相邻,位置相近,都有水源和东江相连。

2,由于东江是香港供水主要河流,香港回归后,获得东江源头的称号,有利于打香港牌,获得更多招商引起的机会,两个县都在水源地附件设立了很多旅游景点,做了很多宣传工作。

3,两个县都做了一些水源保护方面的工作,花费了一些资金。

4.事关两个县的知名度和景点设置,事关香港与广东政府的东江水源补偿资金

地面之争实际反映的是地方政府的政绩观。

类似的地名争论还有很多:

如重庆、湖南的两县的“桃花源”之争,诸葛亮的出生地之争,

近年来,这种地域之争愈演愈烈。无论是“地名之争”还是“名人故里之争”,归根结底是地方政府的政绩观在作祟,表面上是文化之争,深层次的是经济利益、旅游资源、政绩的争夺。近年来,名人故里之争愈演愈烈,从炎帝到王安石等,文化历史层次的也有夜郎古国故里等,这些有多少是出于对历史文化的认同、保护,传承,发扬,又有多少是为了经济利益?而政府在其中又扮演了什么角色?“地名之争的出路”又在哪里?

名人故里、知名地名是稀缺的文化资源,作为地方的一张名片,在招商引资和发展旅游产业中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对地方政府而言,为官一任、造福一方,不做出政绩,不给当地百姓谋福,那才是失职,争夺名人故里和知名地名,本质上是为当地争利益。中国人做事讲究名正言顺,争来了正名,有利于招商引资、发展旅游。特别是一些历史归属不清的名人和地名,争一争也无妨,如果这种争夺能唤起当地政府对历史文化资源的重视,下大力气挖掘本地历史文化资源,开发出来成为旅游资源,未尝不是一件好事。以中国之大、历史文化之悠久,各地都有个把名胜古迹,开发出来,就大大增加了旅游资源的供应量,既是对乡土文化的保护和传承,也是造福民生的举措。

地名不是该不该争,而是不要仅仅去争全国知名的那一点点资源、地名资源,放开眼界天地自宽,立足本土才有作为。

至于说这种争夺会伤害历史文化,我觉得是不会的,争夺花果山伤害了谁?争夺貂蝉故里伤害了谁?对桃花源而言,重庆、湖南两县的争夺又会伤害谁?这种争夺是良性的竞争,不但无害,反而有益。许多地名本身是说不清到底归谁的,如果能说清,也不用等到今天了,好多地方不妨公平公开竞争一下,这种争夺,其实对双方都有好处的,没有输家。

但是,一些地方政府争抢文化资源,只顾经济利益盲目开发,“吃祖宗饭”按“套路”出牌抢名人、修故居、开研讨座谈、以某景区,“某某故里”自居变成了一些地方的“摇钱树”,甚至有些地方动辄投资上亿却半途而废,变成一片荒凉,这些劳民伤财的工程,很难让老百姓享受实在的好处,所以地方名片关键看怎么样去利用,利用得当造福百姓,利用不当就反而会伤害百姓利益。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