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舞蹈史诗《黑龙江“四大精神”颂》献礼新中国成立70周年

第一篇章《抗日烽火》——浴血。

排练现场。省非遗保护中心提供

第三篇章《石油之光》——荒原之夜。

总导演李刚。遇波摄

艺术总监高山。照片由本人提供

执行总导演刘晓栋。照片由本人提供

序幕——致敬。

尾声——新龙江花开向阳。 本版照片除署名外均由本报记者邵国良摄

第一篇章《抗日烽火》——露营之歌。

第二篇章《垦荒之歌》——永不放下枪。

第三篇章《石油之光》——我为祖国献石油。

策划篇

为龙江振兴发展振奋精神

□本报记者董云平

大型音乐舞蹈史诗《黑龙江“四大精神”颂》,近日在哈尔滨大剧院首演获得圆满成功。演出现场座无虚席,整场演出持续两个小时,观众情绪激昂,现场掌声雷动,经久不息。

面对震撼而令人荡气回肠的演出、好评如潮的热烈反响,省委宣传部副部长、省文旅厅厅长张丽娜,作为这部剧的总策划更是激动不已。为何会将黑龙江的四大精神搬上艺术舞台?张丽娜充满感怀地说,在党的领导下,黑龙江人民为国家作出巨大贡献,在长期的奋斗历程中用汗水、鲜血乃至生命创造形成了自己的优秀精神。2016年5月25日,习近平总书记视察黑龙江时指出:“东北抗联精神、北大荒精神、大庆精神、铁人精神激励了几代人。今天,我们仍然要用这些精神来教育广大党员、干部,引导他们发扬优良传统,在全社会带头弘扬新风正气。”其实,一直以来,“四大精神”在我省有着高度的情感认同和广泛的群众基础,它早已是黑龙江优秀精神的主要组成部分,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激励几代龙江儿女艰苦创业、不怕牺牲、敢于奉献、奋力拼搏、勇于创造的不竭动力源泉。“四大精神”在时代发展的进程中,具体表现形式虽然发生了改变,但其精神实质、精神内核却一以贯之,并在吐故纳新中发扬光大。

张丽娜说,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改革开放40年重整行装再出发、黑龙江进入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新时期的当下,我省着力打造这样一部反映龙江儿女奋斗历程的英雄史诗,就是为了大力弘扬“四大精神”,为推动黑龙江振兴发展凝聚力量、振奋精神、激发动力,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献礼,也是“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的一次生动展示。

一组组荡气回肠的人物形象、一幕幕波澜壮阔的震撼瞬间、一幅幅生动凝练的历史画卷,《黑龙江“四大精神”颂》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征服了观众。

张丽娜说,我们的创作定位就是要为黑龙江打造一张具有文化品牌价值的靓丽名片,所以这部剧目完全按照大型精品演出的规格和标准进行创作制作。立意鲜明、主题深远、内涵深刻、艺术精湛、形式新颖、制作精良、富于观赏、别具一格,彰显历史风貌,充满时代气息,既有传统之美,又有现代之力,充满浓厚黑龙江地域文化特色的史诗性精品力作,这是我们剧目力争实现的愿景。从首演来看,创作的初衷和理念得到了较完美的呈现。

张丽娜告诉记者,为了打造精品,省文旅厅从去年开始就着手谋划创作,并集结了省内重要创作力量和从我省“走出去”的国内一线主创人员加盟创作。让人感动的是,主创团队、演职人员都自觉将此次创排作为主题教育的具体实践,怀着对“四大精神”的敬畏之心,对黑土地的感恩之情,反复深入到东北烈士纪念馆、大庆铁人纪念馆、北大荒纪念馆、抗联遗址等十多个地点进行创作采风、体验生活,感受龙江的精神力量;来自省艺术研究院、省歌舞剧院有限公司、省龙江剧艺术中心、哈尔滨话剧院、省艺术职业学院、省京剧院、省评剧艺术中心、东北石油大学、大庆文体旅集团演艺公司、佳木斯大学、佳木斯市演艺公司、绥化市北林区龙江剧艺术中心、哈尔滨市道里少年宫、哈尔滨师范大学、鸡西市文体广电和旅游局戏剧工作室、齐齐哈尔话剧团、哈尔滨音乐学院、黑龙江大学等省内18家单位的近千名演职人员参与其中。可以说,主创团队、演职人员都在用四大精神创排《黑龙江“四大精神”颂》,近千名文艺工作者以行动诠释了龙江“四大精神”。

创作篇

12次精心打磨捧出舞台精品

□本报记者董云平

大型音乐舞蹈史诗《黑龙江“四大精神”颂》在哈尔滨大剧院首演,以其气势恢弘、激情震撼、真诚唯美的呈现,让观众在艺术中领略了“四大精神”的内涵和魅力。而在震撼人心的演出背后,凝聚的是主创人员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整个剧本创作用了近半年的时间,前后进行了12次修改,过程十分艰辛。

全景勾勒龙江儿女坎坷英雄路

黑龙江省艺术研究院院长、国家一级编剧谭博,是这部剧目的编剧之一。首演引起轰动,获得高度赞誉,让他很自豪,也很欣慰。

他说,这部剧目以主题化、民族化、艺术化、多元化、品牌化为原则进行创作,讲求特色,突出原创。剧目在选题角度和开掘上,从历史和时代两个视角,对史实进行高度凝练和诗化,集中反映了“四大精神”的核心内涵,从对历史记忆、现在发展、未来展望三个方面,展现了“四大精神”诞生、发展与新时代的跨越,达到历史与艺术真实的统一;在结构上,这部剧目以“四大精神”为内容,以历史为情境主线,重点写东北抗联精神的牺牲、北大荒精神的奉献、大庆精神的创业、铁人精神的先锋,《抗日烽火》《垦荒之歌》《石油之光》三个主题篇章以其完整性独立成章,同时又以均衡的分割、鲜明的个性构成整部作品的通贯性,互为推进,相得益彰。

谭博说,这部剧目的各篇章虽然是由一个个具体节目构成的,但绝不同于一般晚会的“拼盘”,而是将宏大叙事和细腻描述相结合,以情景表演贯穿始终,选取每个历史时期的代表性人物回眸,在广袤的黑土地上,全景式地勾勒出龙江儿女饱经沧桑不变、历经风雨弥坚的坎坷英雄路。

12次精磨细研再现工匠精神

《黑龙江“四大精神”颂》剧本的创作经过了12次的精心打磨,仿佛经历了凤凰涅槃。期间,主创人员迎难而上,都在用“四大精神”创作这个剧目。

谭博说,音乐舞蹈史诗《黑龙江“四大精神”颂》将“四大精神”整体在舞台上呈现,在全国也是首创。作为编剧,创作音乐舞蹈史诗对他来说也是第一次,所以是个巨大挑战。为了创作出精品,从2019年1月开始,省文化和旅游厅指示省艺术研究院组织主创人员,先后在哈尔滨、大庆、佳木斯、牡丹江等地进行五次采风,参观了东北烈士纪念馆(东北抗联纪念馆)、北大荒博物馆、大庆博物馆、铁人王进喜纪念馆、北大荒开发建设纪念馆和建三江垦区等地,创作采风,体验生活,收集素材,激发灵感。在先期的采风和研讨后,他又查阅了上百万字的资料,完成了创作策划方案,得到了创作组的认可,最终确定了创作思路。

谭博说,剧本12次的大修改中,涉及到的节目非常多,一些节目因为没有达到要求被推翻或舍弃。如戏曲三句半《苦乐年华》先后由三个作者分别创作,他的创作也几次被推翻,直到第七稿才成功。可以说,这部剧目的创作经过了极其认真严谨细致的打磨,从首演来看很成功,赢得了观众的喜爱,这无疑是对他们创作的最大肯定。

呈现篇

用精湛演技诠释“四大精神”

□本报记者肖笛

《黑龙江“四大精神”颂》首演圆满成功,收获好评如潮。这台由我省18家单位的近千名演职人员共同打造的史诗级剧目,被专家称为“一部永不落幕的保留剧目”。演员队伍中,既有经验丰富的知名演员,也有还没毕业的年轻学子,他们在紧张的排练中克服炎热、伤痛,确保呈现给观众的每个细节都做到极致,他们用精湛的演出生动诠释了龙江“四大精神”。

五位梅花奖演员同台献艺

在第三篇章《石油之光》中,有一个形式新颖的戏歌《荒原之夜》令观众眼前一亮,这个节目由我省五位梅花奖获得者同台表演,她们运用各自不同的唱腔和剧种优势,演绎“五把铁锹闹革命”中的巾帼形象。她们经过不断排练磨合,使这个节目成为整个剧目的一大亮点。

黑龙江省京剧院国家一级演员、梅花奖获得者张欢对记者说:“我扮演的是一个个性鲜明的油田工人家属形象,接到这个演出任务时,李刚导演跟我沟通,第一唱腔一定要表现得有棱角、有力量,动作也要发挥出我的长处。我是唱刀马旦的,经过认真研究,我在这段戏里,运用了圆场功,拿着铁锹耍了倒提柳、缠腕一系列刀马旦的技巧。这些表演结合最后一个铿锵有力的甩腔,更好地展现了人物形象。”

哈尔滨师范大学传媒学院表演艺术系主任王晓玲运用通俗唱法和接地气的表演展现了东北女人热情豪爽的一面,她对记者说:“我们平时都是挑大梁的演员,这次我们五位梅花奖获得者同台演出,导演根据大庆油田的真实故事为我们创作了《荒原之夜》,将京剧、评剧、龙江剧、通俗歌曲精彩地结合起来,这是一次完美的演绎。”演出结束后,王晓玲在微信朋友圈写道:“假期里参加大型音乐舞蹈史诗《黑龙江“四大精神”颂》的排练,经过一个多月的打磨终于在哈尔滨大剧院演出了,意义重大而深远!这是难得的合作,愉快的创作,更是一个难忘的假期。辛苦过后,是荡涤心灵的快乐。”

克服高温伤痛完成高强度排练

在一个半月的排练时间里,全体演职人员不畏高温酷暑,战胜伤病疼痛,全身心投入,每天排练时间长达十余小时。

黑龙江省龙江剧艺术中心副主任、梅花奖获得者李雪飞说:“排练这段时间,正值盛夏酷暑,时间紧、任务重,演员们发扬了大庆精神、铁人精神,高质量地完成了排练。作为一名共产党员,能够参加《黑龙江“四大精神”颂》的演出,我感到非常荣幸和光荣。‘四大精神’是我省独有的精神财富,是龙江人战胜一切困难的精神支柱,通过参加演出,使我深受教育、深受鼓舞,让我对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有了更深一步的认识。”

黑龙江省京剧院国家一级演员、梅花奖获得者马佳在节目中饰演一名孕妇,她跟着大家一起拿着铁锹开荒种地建设家园。马佳说:“从每个人的服装到发型再到手拿铁锹的造型,每个细节都是经过不断探讨磨合出来的。每排练一次大家就会有新的点子,比如拿着铁锹做什么动作,既能体现当年人们的生活场景,又能将艺术美感呈现给观众。在排练中,马佳常常被感动落泪,她说:“尽管每天的排练时间都超过12小时,但演员们都保持着饱满的精神状态。有的舞蹈演员腿受伤了,缠着绷带,只要音乐一响起,他们就坚持上台排练,这让我很感动。我们文艺工作者要在舞台上,让‘四大精神’传承下去。”

一场精彩的演出,舞蹈演员功不可没。张欢特别提到,让她印象深刻的舞蹈《风雪奋战》,一群年轻的男舞蹈演员穿着棉衣棉裤,带着厚重的头盔,演绎钻井工人在风雪中艰难前行的场面。从彩排到演出,每次看这个节目,她都会被感动落泪。张欢说:“这个舞蹈特别消耗体力,演完后棉衣都湿透了,拎起来得有五斤重,好多演员热得起了痱子,我从他们身上看到了铁人精神。”

用艺术诠释“四大精神”内涵

黑龙江省评剧院国家一级演员、梅花奖获得者王向阳感慨地说:“演英雄也是向英雄学习的过程,‘四大精神’激励了我们这一代人成长,我是带着对英雄的崇敬之情,不断揣摩人物的心理状态。可以说,这次演出,是对演员的一种激励和心灵的净化。这次能参与到《黑龙江“四大精神”颂》的演出,我感到很自豪,我们每个演员都全身心投入排练,不断打磨唱段和动作,听到演出时观众给予的热烈掌声,我觉得我们的付出是值得的。”

佳木斯大学音乐学院舞蹈系学生高威参演了三个篇章中的九个节目。他的曾祖父是红军烈士,家里几代人都是共产党员。今年6月,高威成为家中最年轻的第四代党员。他在接受采访时说:“进组后,导演给我们年轻演员讲解了东北抗联精神、北大荒精神、大庆精神和铁人精神的历史背景和背后的故事。从小受家人的影响,我对第一篇章《抗日烽火》中的每一个场景都很熟悉,表演时总会有发自内心的感动。”高威说,正是因为心中有东北抗联精神,才能演好东北抗联精神。作为一名新生代党员,他会将这种精神继续传承发扬下去。

反响篇

这是一次难忘的精神洗礼

□本报记者肖笛

19日晚,大型音乐舞蹈史诗《黑龙江“四大精神”颂》在哈尔滨大剧院隆重首演,在场的观众深感震撼、深受教育、深有感触。看到动情处,许多观众流下热泪,大家都感到这是一次精神上的洗礼和思想上的升华。演出结束后,观众纷纷在微信群中交流感受并晒出演出图片,表达激动的心情。

绥化市纪委监委宣传部副部长刘丽宏看过演出后激动地说:“第一次看到我省创排这样主题宏大、思想深邃的演出,我感到很震撼。‘四大精神’是我们龙江人精神的具体写照。特别是第一篇章《抗日烽火》所展示的东北抗联精神,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观看节目时,我深刻地感受到先烈们是在用信仰和精神的力量去抗衡艰苦的生存条件。可以说,这是一次触及灵魂的思想洗礼。我认为,在新时期,我们依然要传承弘扬抗联精神。经过近三个月的‘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使我对演出所展现的龙江‘四大精神’有了更深刻的了解,它让我更加深刻地思考了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以及我们共产党人应该为了谁、依靠谁。它必将激励黑龙江各行各业的人们在这片黑土地上用实际行动践行初心和使命。”

黑龙江艺术职业学院现代教育技术中心主任遇波全程参与了彩排和演出,他深有感触地说:“龙江‘四大精神’,感天动地。将‘四大精神’搬到舞台,这是一个很大的创新。从排练到演出,每次看到动情之处我都会流泪,几次拍照时相机的取景窗都看不清了。铁人妈妈寻找铁人时的一段道白、抗联战士冻死在山里的情景……这些场景都十分感人。我相信它不仅仅感动了我,也感动了现场观众,演出时,现场多次响起热烈的掌声。”演出结束后,遇波还将彩排和演出时拍摄的照片制作成美篇作品发到微信朋友圈,在微信中被多次留言转发,阅读量超过4000次。

网友“丁香”看过演出后第一时间在微信上留言:“太震撼了,感谢演职人员的辛苦付出,给我们观众带来视觉、听觉的双重盛宴,身为龙江人我感到十分自豪!”网友文武说:“这样大手笔的制作,十分震撼!应该多演几场,让观众在欣赏时从中受教育。不忘初心、珍惜现在,展望未来。”此外,场外共计五万余人通过网络直播观看了这场演出,好评如潮。网友“平安是福”在留言区里连发了3个竖起大拇指的表情包,并留言说:“太震撼人心了,为导演和演员们点赞”;网友“雪莲花”说:“震撼!我被感动得流泪,许久不曾看过这样感人的文艺作品!感谢所有台前幕后人员的付出,为我们带来了一场视听盛宴”;网友“三毛大叔”说:“演得好!这样大型的音乐舞蹈史诗很少见,代表了龙江的最高水准”;网友“黄小秋”说:“热血中华儿女,牢记历史不忘先辈,珍惜当下美好生活”;网友“建军”说:“黑龙江‘四大精神’,让龙江人骄傲,让龙江人自豪,不忘历史,继续努力,为龙江发展再立新功”。网友留言页面里,满屏都是大家发来的“大拇指”和“掌声”表情包。很多网友观众看得热血沸腾,他们赞美这场大型音乐舞蹈史诗,同时也通过观看节目,被激发出自豪感和自信心,进而树立了建设美好家乡的愿望。

艺术篇

用艺术手法跨时空呈现“四大精神”

□本报记者李树泉

大型音乐舞蹈史诗《黑龙江“四大精神”颂》19日晚在哈尔滨上演,它的思想性和艺术性,让在场观众再一次感受到血与火的年代距离我们其实并不遥远。

用黑龙江资源讲黑龙江故事

整体设计是演出的艺术之魂,如何在有限的时空之中艺术地表现黑龙江“四大精神”需要晚会主创人员积极而用心的思考和工作。

演出总导演、国家一级导演、现任中国教育电视台导演的李刚说,一台晚会表达不了“四大精神”,所以我们把它做成史诗剧,而不是晚会。用黑龙江资源讲述黑龙江故事,节目百分之八十都是原创,比如“三句半”,我们用京剧小花脸,用京剧鼓点,用京剧形式阐释和创新,此外我们继续保留经典的东西,比如表现开发北大荒的诗《永不放下枪》等,因为我们现在很难演绎出当时的东西。大庆精神和铁人精神是彼此交织的,我们把它们放在一起,同时把这两种精神说深说透。

艺术总监、国家一级编剧、曾任海政文工团团长的高山说,表达“四大精神”需要四台大型晚会的容量,现在把它压缩成一台演出,对晚会的整体设计要求是非常高的。在设计之前,很多人包括家人都认为这很难实现,所以我从情感和情怀的角度出发,进行灵魂式思考,比如抗联部分,我紧紧抓住“牺牲”的主题。生命是可贵的,所以我们必须清楚这些烈士是为了谁而牺牲的,从杨靖宇到赵一曼,他们在密林深处为祖国牺牲的情怀,这就是我们必须紧紧抓住的点。

执行总导演刘晓栋说,我们首先立足于严格尊重历史的真实性以及典型人物和典型事件,结合历史背景与环境,进行节目创作。其次面对如何让晚会诗化的问题,我们将音乐、舞蹈、戏剧、诗歌等多元艺术门类有机地表现与融合,从而突破原来的模式,达到一种创新的高度。再次从画面和音乐上,不仅引起观众内心的震撼与形式的美感,而且更加注重情感表达,紧紧抓住情感力度,在满足观众的视听感受之外,满足他们的情感期待。

英雄人物就是最闪亮的星

现场观众在演出中看到的是精彩的画面、精湛的演出,而在这些精彩的背后,则是全体演职人员的奉献,是主创人员的艺术匠心。

高山说,我们把“四大精神”设计成四个具体的场景,把第一章设计成“头年这场雪”,表现抗联战士在密林中坚守民族尊严、与侵略者进行斗争的精神;把第二章设计成“那年好大风”,表现十万转业官兵脱下军装、开荒生产的奋斗精神;把第三章设计成“好大一场雨”,表现大庆人如何在荒原上树立起一座共和国的丰碑;把结尾设计成“这片蓝蓝的天”,表现今天黑龙江的奋斗与拼搏。整场演出就是四个字,“家国情怀”。

李刚说,我在铁人纪念馆看到“五把铁锹闹革命”的故事,当年孙维世把它做成话剧,我把这个故事拿过来做成表演唱,用黑龙江“五朵梅花”(五位获得戏剧“梅花奖”的演员),一人唱一段。整台节目应该像波浪一样有起有伏,我们把表演唱变成伏的部分,从而使前面的强度到这里变得舒缓一些,同时在表演唱后面设置伴舞,烘托一下整体气氛。我们演出不用明星,因为赵一曼、王铁人这些英雄人物就是最闪亮的星。

刘晓栋说,演出最震撼的场面是“我为祖国献石油”。在演员设置上,我们动用了所有的男性舞蹈演员。因为第三章位置比较靠后,我们担心观众看了一个半小时后会有疲惫感,所以我们必须从节目形态和表现力上避免雷同和审美疲劳。第三章表现难度很大。我们通过拉井绳,比较纯粹地讲述石油工人的奉献精神,此后无缝衔接到歌曲演唱,以各种新颖的形式重新解构“我为祖国献石油”这首歌,使它看上去像音乐剧,又像歌舞片,创作起来比较自由,一层层地把石油工人的精神面貌、生活态度等等推向节目的高潮。

以“四大精神”的劲头儿演“四大精神”

参与演出的全体人员非常敬业,几乎每个人都在说,我们是在用“四大精神”的劲头儿来演“四大精神”。刘晓栋说,用“四大精神”演“四大精神”,这是号召大家的一句话。刚开始排练的时候并不是所有人都在状态,这么多单位、这么多人合在一起,虽然大家对“四大精神”很熟悉,但是并不能迅速进入状态。但是五十多天排练下来,演员真的是感动到我们。现在我们不能简单地用进步来说他们,现在他们对“四大精神”有了更深刻的体会,这种精神力量帮助大家克服了许多困难。

高山说,参加演出的演员达到上千人,如何把各个院团各个演职员捏沙成团,形成战斗力,其实是一个相当困难的课题。每一个人都应该知道,我们不是代表哪一个院团,而是代表“四大精神”。正是由于“四大精神”的感召,才让我们参加演出的所有人成为一个大家庭,成为一个顽强的战斗队。每一个人都从抗联英雄、北大荒人、铁人和大庆人身上,从他们的灵魂中寻找到了创作的动力。在现场演出中,所有人的状态都非常好,表现出了“四大精神”的魂魄。

李刚说,这些演员真的太好了!一旦进到排练场,“四大精神”和艺术热情就让你走不了了。虽然存在天气热等艰苦的条件,但是每一个演职人员都是热情高涨,排练的时候非常认真,每个人脸上都带着戏,每个人都是主演,场面非常感人。这次排练演出真的是一场洗礼。我非常感谢黑龙江的演职人员,比如服装,上千件的服装,不仅需要设计服装,还需要做旧服装,不仅需要做一遍旧,而是需要做三遍旧,只有这样才能让服装符合历史状况;再比如舞美总设计李霂,是从南京请来的,他此前设计过“印象刘三姐”。这次是春节前排练,原计划今年准备国庆演,现在提前一个半月演,时间紧、任务重,这些演员非常能打硬仗,有人老婆生孩子没有回去,有人抽两个小时去结婚。演员状态好,因为是“四大精神”激活了他们。

链接

《黑龙江“四大精神”颂》简介

《黑龙江“四大精神”颂》是一部黑土地上的英雄史诗,一曲黑龙江“四大精神”的浩然长歌。该剧目首次通过艺术形式将东北抗联精神、北大荒精神、大庆精神、铁人精神综合呈现在舞台上,填补了我省舞台艺术史上的空白,是我省宣传思想文化战线履职尽责、以实际行动践行初心使命的具体举措。

这部壮丽的红色史诗以奋斗为主线,以黑土为底色,分为序幕、第一篇章《抗日烽火》、第二篇章《垦荒之歌》、第三篇章《石油之光》以及尾声五个部分,三个篇章依次展开,分别选取每个历史时期的代表人物回眸,集中地展现了一组组荡气回肠的人物形象、一幕幕波澜壮阔的震撼瞬间、一幅幅生动凝练的历史画卷,艺术再现了黑龙江艰苦卓绝的牺牲奉献和波澜壮阔的创业历程,矗立起一座座历史丰碑,吹响了新时代的奋斗号角,必将为龙江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凝聚力量。

《黑龙江“四大精神”颂》是“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的生动教材。2016年5月25日,习近平总书记视察黑龙江时指出:“东北抗联精神、北大荒精神、大庆精神、铁人精神激励了几代人。今天,我们仍然要用这些精神来教育广大党员、干部,引导他们发扬优良传统,在全社会带头弘扬新风正气。”“四大精神”是我省独有的宝贵精神财富,是黑龙江优秀精神的主要组成部分,是“中国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激励全省人民“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力量源泉。《黑龙江“四大精神”颂》是对黑龙江人民英勇抗争、不怕牺牲、艰苦创业、勇于创造的生动诠释。

《黑龙江“四大精神”颂》是我省为新中国成立70周年献礼的精品力作,集结了省内重要创作力量和从我省“走出去”的国内一线主创人员加盟创作。来自省艺术研究院、省歌舞剧院有限公司、省龙江剧艺术中心、哈尔滨话剧院、省艺术职业学院、省京剧院、省评剧艺术中心、东北石油大学、大庆文体旅集团演艺公司、佳木斯大学、佳木斯市演艺公司、绥化市北林区龙江剧艺术中心、哈尔滨市道里少年宫、哈尔滨师范大学、鸡西市文体广电和旅游局戏剧工作室、齐齐哈尔话剧团、哈尔滨音乐学院、黑龙江大学等省内18家单位的近千名演职人员参与其中,是我省近年来打造的一部规模最大、水准最高的舞台艺术作品。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