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兔子”是马拉松比赛中对配速员(也叫领跑员)的俗称。
他们和参赛者们一同起跑,并依照固定的速度前进,帮助跑者了解自身速度,不至于过快或过慢于自己预设的时间。
配速员由于经常在比赛中穿着显眼的衣服、戴着兔耳朵的装饰,因此被称为兔子。
“兔子”的起源
最初的“兔子”,是在专业运动员小范围内,队友间为了相互保驾护航而设。 一个团队在不同的比赛阶段会安排速度稳定的选手领跑,其他人的任务就是跟住他的步伐,节省思考和变速的力气,保存实力为最后冲刺。
开创大型马拉松赛事配备官方兔子先河的,是1999年的巴黎马拉松。 除了专业选手自己团队里的“私兔”,组委会还为业余参赛选手设定了从3小时至 4 个半小时不同成绩,总计7个时间点的配速领跑员,带领选手完成目标成绩。
随着马拉松比赛越来越受欢迎, “兔子”的安排甚至成了办赛成功与否的一个评判标准。 如今各地马拉松赛场上,组委会一般会安排一定数量的分时段的配速员,也是组委会精心组织安排的,方便业余跑友跑出节奏、实现目标。
很多时候,兔子的称呼前都有一个象征时间的数字,比如“400兔子”,意思是在4小时左右完成马拉松比赛的定速员,“530兔子”就意味着定速员要在5小时30分左右完成比赛。
“兔子”的分类?
一、“官兔”和“私兔”
“官兔”是由赛事组委会指定,经过一定程序进行报名和筛选的,一般来说实际水平都会稍快于预定成绩。比如全马330兔子基本上都能跑进3小时20分,全马400兔子很大一部分PB接近3小时30分。
“私兔”是由选手个人聘请,尤其是那些高水平的选手,很多都会聘请私兔。当然,聘请私兔要付出一定费用,而要当这些高手的私兔,必须具备接近一流的实力。
二、“专业兔子”和“业余兔子”
“专业兔子”指帮助专业选手冲击更好成绩的领跑员;“业余兔子”指引导业余选手的领跑员。
在一场全马比赛中,“业余兔子”往往会跑完全程,而“专业兔子”一般带领前30公里,剩下的路程留给“主力”选手发起冲刺。
“兔子”的重要作用
“兔子”不仅能够帮助业余跑友更好地完成比赛、创造PB; 对顶尖高手来说,往往他们更需要兔子,以便为自己掌控节奏、突破空气阻力,好让自己专心跑步,争取刷新赛会乃至世界纪录。
大量世界纪录就是这样创造的。 比如英国选手波拉·拉德克利夫2003年在伦敦马拉松创造女子世界纪录2: 15: 25时,就请多位男选手领跑(这一做法如今已被禁止——女子纪录必须在全女子比赛中创造,才会得到承认)
2008年9月在柏林马拉松,埃塞俄比亚名将海利·格布雷塞拉西请了至少四个肯尼亚高手给自己当兔子。 这些兔子在完成任务之后,一一中途退下,留下格布雷塞拉西一人笑傲终点大门,创造当时2: 03: 59的世界纪录。
在2017年的NIKE“破二”行动中,请了29位世界顶级长跑运动员组成兔子方阵。 每轮6位兔子,排成三角形,除了帮助三位顶尖“破二”选手保持配速,并且形成一堵挡风墙,为选手破风! 最终帮助基普乔格以2小时00分25秒完成比赛,创造人类历史。
2018年柏林马拉松,三名2:06水平内的精英兔子领跑基普乔格,其中两位是基普乔格的私兔,一位赛事官方兔子,帮助基普乔格创造历史,2:01:39打破世界纪录。
有和没有“兔子”,竟然是天壤之别
芝加哥马拉松作为可以和柏林马拉松媲美的全球最快赛道之一,也有着辉煌的历史。 芝加哥马拉松男子赛会纪录是前世界纪录保持者基梅托于2013年创造的2:03:45。
但自从2015年开始, 组委会为了提高比赛的纯粹性和竞争性,取消了领跑“兔子”。 没有了兔子之后,芝加哥马拉松前三名成绩有了一落千丈。所以,从 2018年开始,芝加哥马拉松重新启用精英兔子领跑员!
不仅是芝加哥马拉松,同为世界马拉松六大满贯赛事的波士顿马拉松赛也一样没有精英选手的领跑员,加上赛道坡度大、比赛气温偏高,尽管波马名气大、阵容强,但冠军成绩基本在2小时10分左右徘徊。2018年波士顿马拉松更是因为恶劣天气,被日本选手川内优辉以2:15:58成绩夺冠。
逆袭的“兔子”
一般来说,兔子的任务基本是按照目标成绩的平均配速、或者稍慢的配速跑完固定距离,此后退出比赛,留一定的余地给热门选手全力发挥、冲击好成绩。但是,不是每个私兔都甘当绿叶,有些甚至会抢了雇佣者的风头。
在2014年捷克的一场半程马拉松比赛中,32岁世界纪录保持者基普桑也前来参赛,为了稳操胜券,基普桑请了一只私兔: 名不见经传的同胞杰弗瑞·罗诺。 罗诺实在是个无名小卒: 在国际田联的运动员页面上,连他的出生日期都没有,参赛纪录只有孤零零的一项。 基普桑对罗诺的要求也不高: 只要为自己领跑前10公里就行。 谁知罗诺在完成任务之后,竟一发不可收拾,以1小时0分17秒的成绩一举夺冠,同时刷新赛会纪录!
像这种兔子的“逆袭”并非头一次发生。 1994年在洛杉矶马拉松,美国人保罗·皮尔金顿以3000美元的价码被聘为兔子。 跑到16公里时,他领先第二名两分钟之多,索性将优势保持到底,以2小时12分13秒夺冠。
“兔子”应该怎么跟?
在平时的马拉松比赛中,我们常常会碰到跑着跑着兔子不见了,跟着兔子怎么那么累诸如此类的问题。 兔子究竟应该怎么跟呢?
百分百依靠兔子并不是达成自己制定的完赛目标的合理的方式,我们要学会跟着兔子让你的效益最大化——做一个若即若离的猎人。 一般的话,在一开始的 5-8 公里可以按照自己平时已经打磨过千百遍的配速去跑,一定要忘掉那些兔子吧。 在 8 公里以后,我们就转职成为了追寻兔子的猎人,穿梭在人群中找到他们,把它们作为评估比赛的指示物。
PB的关键是要稳定发挥出自己平时的训练水平。首先要养成敏感而准确的主观感觉(速度感、疲劳的把握、伤痛的把握等); 还要对比赛要形成足够的掌控力,调控竞技状态和速度。 在此基础上,“兔子”才可以起到锦上添花的作用。
“兔子”是马拉松中不可或缺的一道风景,
让我们感谢那些无私奉献,
帮助跑友们实现目标的“兔子”们。
内容自来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