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记得康永哥在《奇葩说》关于“同性恋”的一期栏目里,声泪俱下地说出了那句“我们不是怪物”。
这句话,刺痛了多少人的内心。当时,高晓松立马回应道“异性恋中王八蛋的人多得去了”。
由于群体基数的关系,异性恋中的“王八蛋”的绝对数量远远超过同性恋,可为什么同性恋们老被视为“异类”、“怪物”,被污名化呢?
这其中有伦理观念、社会认知、文化程度、眼界阅历等一大堆的因素造成的,然而还有一点是同性恋群体内的因素:同性恋的“自我污名化”。
这几天,几段疑似一位刚出道没多久的偶像明星的爱情动作视频在微博和推特传播。先不说光凭身上那几个痣,是否可以证实是那他本人,单单网络上那些“叫卖”着5元就发视频链接的同性恋们才真是恶臭到了极点。
虽然视频发布者在第一时间删除了原视频,可还是被很多人下载或录屏了,并在网络上“洋洋洒洒”地传播。
想对这些充满“好奇心”的同志们普及一个法律知识,传播这类视频可是犯法的。有人说,拍视频是他自愿的啊。是呀,拍摄视频是当事人的意志决定的,但你们大肆得在网上传播也是你们的主观意识下做出的行为啊。
一位知名博主对这件事愤怒的写下了这样的一句话,大致内容是:“以前说女人何必为难女人,是因为在男权当道的社会里挣扎的女性们,很容易把自己的不幸和怨怒转嫁到同为弱者的其他女性身上。同样的道理也适用于同性恋们。本来大家在异性恋统治的世界里生存已不是那么容易了,不互相帮助得拧成一股绳争取自身的权益就算了,反而经常窝里斗,自己人很爱往自己人身上插刀。这些人真的是又LOW又坏。你们为了几块钱就不顾有可能毁掉甚至谋杀了一个小男生的结果,良心真是被狗吃了。”
我们总以为离“恶”的距离很远,殊不知,“恶魔”就在我们身边。我们与恶的距离很短,我们这个群体里,也充满着“怪物”。
今年上半年,网络上爆出了一起“一个0一晚无T大战十个1”的新闻,内容细节描述地很具体,引发了好多Gay博主和网红纷纷转发,且配的文字很多是在表达“羡慕”之情的,一时间引发了舆论的巨大讨论,后被证实是个假新闻,纯属虚构。
我不知道这样的新闻可以给“故事虚构”者带来多少流量。但我知道的是,这样的新闻对于同性恋群体就是一种“自我污名化”。就单单“无T”这个词,就足以让网络杠精和“恐同”博主们逮到机会、尽其所能地辱骂和污名男同性恋了。
我很无奈地看到,编造和传播这样新闻的是我们这个所谓的“群体里”的一份子,我们自己在给自己泼脏水。如果说部分异性恋群体是在抨击、伤害同志群体,那这些博主的所作所为,无疑是给对方递上了行凶武器。
2
去年4月,微博发布了一个公告,将“同性”题材与血腥暴力、黄赌、违法犯罪等一同列入了清理的名单里。
一时间,微博网友“炸”了。很多朋友,平时转发评论都只是抽奖、购物的,都用行动向这项充满了歧视的“通告“发出抗议。
最终,微博在第二天解释“此次清理的名单不包括同性题材,之后人民日报挺同志的《不一样的烟火》一文更是在网络刷爆。
而我却在软件上看到一个身材很好的网红直播时说道:“我才不管什么歧视不歧视呢,我只在乎今晚有多少小可爱给我刷小礼物。刷最多的亲,有幸跟我一起发生些什么哦。给我刷礼物的人才是GAY,否则你们做什么,我都觉得恶心和鄙视。哈哈。”
类似不考虑自己身份,不为社群着想,单纯通过“露肉”而获取利益的内容,如今多到让我恍惚了。
我恍惚的是一半的人在为群体的权益抗议,而另一半人却以一副”高高在上“的心态鄙夷和讥笑着这些人,同时只考量自己的利益。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被杜牧用一首诗骂了妓女1200年。而今天这些不停在各种平台给同志群体抹黑的同性恋们,你们如何展示自己的“后庭花”我不关注,但可否不要老把自己的恶臭传播给社会,让社会以为所有的同性恋都跟你们一样的味道呢。
同样,也是去年,有个知名微博搞笑博主举报了一个充斥着“恋童/娈童”情节的网站,几名网站的“维护”人员被逮捕,均是同性恋。这件事,无论是在同志群体中还是整个社交媒体上,对于举报的行为,大多数都是称赞和支持的。
但是,在我开心地看到一个恋童癖网站被关闭,违法人员被逮捕的同时,却在贴吧上看到这样一条的帖子,内容大致是:“举报的这个人NMSL,创建网站很辛苦,懂吗?造福大众关你屁事啊。反对恋童,就是在反对同性恋,懂吗。”
看到这样的内容,首先觉得发言者很可悲,竟然单方面地把同性取向跟恋童癖画上等号,无知的你跟社会上那些“不明事理,不管一切”都要恐同的脑残杠精有什么区别;再者,我挺“同情”这个人的,“造福大众”这种可笑至极的话也用的出来,活该被举报。
然而让我无奈的则是持有这样的观点的竟然还真的不止一个。不管出于什么目的,身为同志却不断给这个“艰苦”的群体抹黑、不断破坏,说真的,如果用“恶臭”来形容他们,我甚至都觉得我玷污“恶臭”了这个词。
3
以前看过一个小视频,一个中年男子在国内某二线城市的公共厕所里,但凡看到一个自己觉得长得好看的男的,就上前搭讪,还会主动提出在厕所隔间里帮对方K-O-U。
很多路人都觉得这个人是疯子,但还真有几个人同意跟他进隔间。我一直觉得这样的视频是摆拍的,路人都是演员,所有都是安排好的。
直到有一天我在厦门某商业广场附近的天桥下跟朋友聊天,一个看起来40岁的叔叔竟然主动上前搭讪我朋友,然后说了句“我好想跟你爽一下啊。我好喜欢你。”这样的行为让我隐约觉得也许我之前看过的那个视频不是摆拍,是真的有人会这样。
即使我和我朋友都是GAY,但在完全素未相识的情况下,直接主动过来搭讪,还说了这么“没礼貌”的话,说实在的,我觉得我被冒犯和恶心到了。
GAY尚且会这样觉得,万一被骚扰的是个直男,人家会怎么看你。而对你的这些看法又会完完整整地直接加注到了对整个同性恋群体上。
当然,不管是同性恋还是异性恋,都有很多人爱看“动作“电影,热衷“开车彪车”,喜欢字母圈亦或是恋物,这是属于个人趣味的范畴,无伤大雅,只要不影响他人的情况下,没有任何人有资格对这些过分解读和批评。
“我们不是怪物。”
这里说的“同志自我污名化”是那些总是用自己的恶臭行为给我们这个本不应该被“标签”化的群体抹黑的人,是那些自己已经“恶心他妈给恶心开门,恶心到家了”的,还不断向社会宣扬同性恋都是这样的人。
这些人,以同性恋的身份不断地给这个脆弱的群体泼脏水,才是真正的Gay圈里的“肮脏怪物”。
“法律难以改变人们的偏见,但法律不可以为偏见服务。”
同性恋之所以饱受歧视和偏见,正如我开篇说的,是由于很多重的因素造成的。但我开心地看到,社会开始慢慢地在纠正一些偏见,缓缓地消除一些造成偏见和歧视的因素。
澈澈曾经在《15岁少年自杀,同性恋个体和同志自媒体需要承担什么责任?》中写道:“同志媒体用真实的故事、相似的经历,告诉有同性恋成员的家庭,如何理解和接纳性少数亲人。这才是媒体向社会、向同志圈传达的正能量。而那些光怪陆离的,只关于性方面的猎奇以及衍生出的段子,该停止了。至于如何帮助困境中的Gay,如何关注他们的精神需求,这是同志自媒体和博主需要自省的问题。”
同性群体已经那么艰难了,能不能我们的个体中少一些“自我污名化”,少一些“鄙夷”呢,别老“标榜”自己是GAY却不断自己给自己泼脏水。
可不可以为消除偏见和歧视稍微努力下呢,这份努力仅仅只是要求身为成年人的你别再通过一些恶心的言论和行径为这个群体“抹黑”了。
作者 / 爱鲸鱼的小斌 编辑 / 李澈 排版 / s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