郁达夫为它打call:“网红村”东梓关的“杭派style”

白墙黑瓦,错落有致,看似江南水乡,又独具现代气质。2017年,位于杭州市富阳区场口镇的东梓关村因为一

白墙黑瓦,错落有致,看似江南水乡,又独具现代气质。2017年,位于杭州市富阳区场口镇的东梓关村因为一组照片爆红网络,古朴雅致的村落民居,吸引着游客、学者、设计师们纷至沓来,成为了名副其实的“网红村”。

网红爆款凭借“杭派民居”的“颜值”和“气质”,东梓关村从传统古村落华丽转身为旅游目的地爆款。

“东梓关在富春江的东岸,钱塘江到富阳而一折,自此以上,为富春江,已经将东西的江流变成了南北的向道……”在郁达夫笔下,东梓关是一个恬静、悠闲、安然、自足的江边小镇,民风淳朴。

陆运的兴起,水运的衰落,让曾是富春江水上关隘的东梓关,亦经历了一番从富裕繁盛到冷落寂寥的沉浮。如今,随着美丽乡村建设工程的不断推进,这个有着1500多年历史的江南古村正逐渐走向复兴。

2017年,位于杭州市富阳区场口镇的东梓关村因为一组照片爆红网络,古朴雅致的村落民居,吸引着游客、学者、设计师们纷至沓来,成为了名副其实的“网红村”。

集“颜值”与“实力”于一体

如 同走进吴冠中的画里

凭借“杭派民居”的“颜值”和“气质”,东梓关村从传统古村落华丽转身为旅游目的地爆款,成为了其中的一个典型缩影。

什么是“杭派民居”?2014年,杭州提出要创建一批“杭派民居”示范村,计划用3至5年时间,培育一批具有杭州特色的农村新型业态。

在开展历史文化古村落的保护工程的同时,东梓关也成为了杭州地区首个“杭派民居”示范村项目。

“现在农村很多房子的建设要么没有秩序、五花八门,要么千村一面、缺少特色。”富阳区人大办副主任叶建华介绍,为了避免出现这样的情况,当地政府决定先由村集体统一征地,并特别邀请了“gad绿城设计”,对46户农民回迁安置房进行统一规划、设计、建设,力求完整地呈现地方传统风貌。

据了解,一期的46户安置房共有4种户型,拼合成12栋楼,不同于我们印象中传统的江南水乡建筑,东梓关的新民居采用了现代的设计语言,以抽象的屋顶线条和外实内虚的界面处理塑造传统江南民居的神韵和意境。

▲东梓关村建筑神韵(图片来源:杭州市富阳区人民政府网站)

在满足“好看”这一最基本的条件之外,当地村民们更关注的是房子的实用性和经济性。

对于设计师孟凡浩而言,最大的难题无疑是设计理念与村民观念的差异。为了尽可能满足村民们个性化的需求,孟凡浩团队前期进行了细致的走访和问卷调研。

在空间规划上,根据当地村民的意见,房屋保留了前后院和天井。“除此之外,当时不少人提出要有灶台,要有储藏农资和农具的空间,要有停电瓶车的地方等,最后都保留了下来。”村民许佳回忆道。

考虑到村民的经济承受能力和今后的可推广性,房屋在设计上也充分控制了成本,材料尽可能本土化,现采现用。据介绍,基于120平方米宅基地的三层小楼,每平方米价格约1300元,每栋房屋的造价为40万元左右。

如今,走在盛夏时节的富春江边,一幢幢鳞次栉比的乡间村居,神似吴冠中画笔下的江南水乡,与田园风光交织成一幅极具生活气息的水墨画卷。

与此同时,东梓关村百余幢遗存的清末民初建筑,如郁达夫小说《东梓关》中提到的“许家大院”、“春和堂”药房、张绍富创立的“东梓关”骨伤科医院旧址等修缮如故的历史古迹,在与新式“杭派民居”的互相映衬下,更显千年古村的厚重与生机。

▲郁达夫

“空心村”变“民宿村”

给你《诗经》般的“栖迟”

实际上,在最初的计划里,东梓关沿江25亩地范围内危旧住房统一征迁,村民将被安排搬进镇上的公寓,享受更好的配套及住房设施。这也意味着,原本就已面临“空心”的村子将更加冷清。

在不少村民都不愿意离开的僵局下,同步启动的“杭派民居”试点项目带来了新的转机。此后,东梓关的“一炮而红”引来了众多关注度,更让村民们开心得合不拢嘴。

村民赵小儿是A—20幢的住户,也是民宿“栖迟”的主人。提起最初搬到新居时的情景,她还经历了一番内心的波折,“第一眼看见效果图的时候,虽然觉得很美但仍有些怀疑,甚至建造过程中也完全没有来看过”。

因为要照顾上了年纪的父母,原本居住在富阳城区的赵小儿一家三口回到了东梓关,“以前村子里都见不到几个年轻人,所以我们也不怎么愿意回来,那时候对安置在这里并没有抱太大希望”。

抽完签,分了房,家家户户都热热闹闹装修了起来,东梓关也因为一组全景航拍照,成功在网络上走红,这让赵小儿在看到美丽乡村建设成果的同时,也起了开民宿的心思。

《诗•陈风•衡门》有云:“衡门之下,可以栖迟。”在东梓关,“栖迟”也正如诗经所述,每天都吸引着四方游客来此游息。“现在,我们每天可以在院子里种种花,享受生活的同时还能接触来来往往不同的人,真是以前没想到的。”赵小儿感慨道。

▲“长塘夜月”:东梓关八景之一(图片来源:杭州市富阳区人民政府网站)

据了解,“杭派民居”在建设之初,就明确“以增加农民收入为根本”,并与民宿经济相结合,“目前一期的这46户新居,已有22户人家开了民宿”。村党总支书记罗江伟介绍,在美丽乡村建设和民宿经济的带动下,村里不少年轻人都从外面回来了。

A—18幢民宿“梓墅”的主人许佳也是其中之一,作为土生土长的东梓关人,许佳还记得小时候村子里的热闹景象,经由水路经商往来的人和向“骨科圣手”张绍富求医问诊的人络绎不绝。

“村子慢慢萧条后,年轻人都出去打工了,直到美丽乡村建设工程实施以后,很多人才陆陆续续回来。”原本早已定居富阳城区的许佳一家五口,也选择了回归乡村。

刚开始做民宿的时候,许佳也只是单纯觉得可以提供住宿交个朋友,但随着村子发展越来越好,“一方面越来越想和大家分享东梓关村民的幸福感,另一方面也想通过提供旅游线路和活动规划的配套服务,吸引更多游客,来带动村集体经济发展”。

如今,东梓关村在发展民宿经济的同时,还为村子里提供了不少就业岗位,许佳分享说:“像我们民宿需要烧饭或打扫卫生,都会找村里的阿姨,一次支付200—300元。”

“卖风景”也要“卖商品”

“颜值”转化为“产值”

民宿经济的发展是美丽乡村建设的附属产物,在富阳区委书记朱党其看来,实现乡村振兴、发展美丽经济、促进农民增收,产业是根本。

2018年,朱党其在调研东梓关期间,提出了“十个一”的产业发展思路,即建造“一个小型鱼市场”,开设“一批特色江鲜菜馆”,每年举办“一场富春江江鲜大会”,开设“一批各具特色的民宿”,种植“一批地方特色的花卉苗木”,营造“一个乡村味十足的环境”,建造“一个小型骨伤康复中心”,成立“一个强有力的领导团队”,建设“一个小型旅游接待中心”和“一个小型会议场所”。

▲东梓关村

“未能抛得富春去,一半勾留是江鲜。”因东梓关依富春江而立,江鲜资源丰富,一年四季中,白鲈鱼、刀鱼、鳊鱼、鲢鱼、江虾、铁壳秤砣蟹等江鲜层出不穷、鲜美无比。

利用东梓关在外知名度不断攀升的机遇,场口镇在2018年国庆节期间创新推出江鲜大会这一节庆活动。短短八天时间,共吸引游客37万人以上,旅游总收入超过1000万元,直接受益人数上千人,创造了乡村旅游的一大奇迹。

而就在今年7月1日,首届富春江开渔节也在东梓关开启,“渔文化”成为了这里最鲜明的印记。如今,不少村民们还摆起了小摊,自发地做起了生意,有的卖小吃,有的卖蔬菜瓜果,都有了可观的收入。

“接下来,通过进一步丰富古村业态,拉长产业链,实现‘村’与‘园’、卖商品与‘卖风景’的互动融合,把‘人气’转变成‘财气’,真正使‘颜值’转化为‘产值’。”叶建华说。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