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癌免疫联合治疗的时代最强音:疾病控制率高达93%

肝癌免疫联合治疗的时代最强音:疾病控制率高达93%

早发现早治疗,是抗击癌症的上策,但真正做起来也得有侧重点。中国广泛传播的病毒性肝炎,尤其是乙肝,正是肝癌发病主要的危险因素之一,乙肝大国=肝癌大国啊。

null

防不好防,治也不好治。早期肝癌虽说有手术、肝移植、消融等一系列综合治疗手段,但不管怎么治,复发风险都在70%的数字上居高不下。至于晚期肝癌的治疗?说成是全球医学界的大难题,都不算夸张。

不过在免疫治疗掀起大潮的时代,地平线上也出现了久违的曙光:已经被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授予突破性疗法资格的PD-L1抑制剂Atezolizumab,联合抗血管生成药物贝伐珠单抗(安维汀)的免疫联合治疗方案,就是有潜力破解这道难题的一种新疗法。

众所周知,靶向药的特点是起效快、特异性高,但是容易耐药,而PD-1/PD-L1抗体起效慢,但是一旦起效就不容易耐药,那么PD-1/PD-L1抗体与靶向药联合使用,会不会产生特异性高、起效快、疗效持久的效果呢?

null

PD-1联合抗血管生成抑制剂机制协同:1+1>2

科学家和医生选择让免疫治疗来攻坚,是有理论基础的。与其他实体肿瘤类似,肝癌的发生也少不了各种内外因导致的基因突变,这就会使癌细胞产生可以被免疫系统识别的新抗原,也就是说,肝癌具有免疫原性。

所以,免疫治疗在肝癌破局的关键点,就是充分激活不够敏感的免疫系统,让它们全力对抗肝癌。以PD-1/L1抑制剂为代表的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就是专门给免疫系统松绑的,招式按说是正好对路。

众所周知,由于缺乏理想的靶点,靶向治疗在肝癌上的进展一向不多。要说做出些成绩的,就是抗血管生成药了,目前这类药物已经有五种获批,应用到肝癌一线和二线治疗当中。《肝癌最全最新药物及疗效汇总,一线治疗最高疾病控制率超80%!》

随着免疫治疗的火热,科学界很快就发现,抗血管生成药不只能抑制新生血管形成让肿瘤断粮,它们的作用位点,还对抗肿瘤免疫应答有着重要的影响。拿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这个主要的促血管生成因子来说,它就有好几条不同的免疫抑制途径。

null

如果说PD-1/L1是免疫系统这辆车的“刹车器”,那么VEGF以及其他的促血管生成因子,就是道路上的“减速带”,而且减速作用还是全身性的。不把减速带拔除,让血管正常化的同时改善免疫微环境,PD-1/L1抑制剂恐怕也是独木难支。

所以,PD-1/L1抑制剂联合抗血管生成药的使用,从理论上是有着1+1>2的增效基础的,而抗血管生成药在肝癌临床中十多年的应用,又提供了实践经验。这两位不搭档起来,简直是暴殄天物了。

1+1是不是真的能大于2,还得让数据说话

PD-L1联合贝伐珠单抗

客观缓解率为65%,疾病控制率达到了83%

GO30140临床试验数据显示,PD-L1抗体阿特珠单抗(Tecentriq,T药)联合贝伐单抗在未经治疗的肝癌患者客观缓解率为65%,疾病控制率达到了83%,其中14位有效患者中,10位疗效持续了6个月,其中的3位超过了12个月。美国FDA已授予Atezolizumab与贝伐珠单抗联合疗法的突破性疗法认定,用于晚期或转移性肝细胞癌(HCC)患者的一线治疗。

PD-1联合仑伐替尼

有效率为50%,疾病控制率达到了93.3%

在2019年AACR大会上,一项关于帕博利珠单抗(K药)联合仑伐替尼(乐伐替尼),治疗不可切除肝细胞癌的安全性和疗效的研究发布了更新报道,联合疗法达到了50%的有效率和93.3%的控制率,为晚期肝癌患者带了新的希望。

患者每天1次口服仑伐替尼12mg(体重≥60kg)或8mg(体重<60kg);联合帕博利珠单抗静脉用药200mg,每3周1次。

研究共入组30例不可切除的HCC患者。

至2018年8月23日数据截止时,18例(60%)患者仍在接受研究药物治疗。

CR(完全缓解)率分别为10.0%,

PR(部分缓解)率分别为50.0%,

ORR(客观缓解率)分别为50%,

DCR(疾病控制率)分别为93.3%。

中位PFS(无进展生存期)为9.7个月,6个月生存率和12个月生存率分别为83.3%和59.8%。

试验中最常见的不良反应为食欲减低(63%)和高血压(60%),未观察到新的不良事件。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