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品如何进行设计鉴定?看这一篇就够了!

作者:执金吾、远望江湖(笔名),从事军品质量监督工作30年,主笔多项国家军用标准和军事规章,作为高级审核员、高级审查员,参与**家军工企业质量体系审核和资格审查;军品工程阅历和实践经验丰富,质量管理理论功底深厚。在质量体系建设、军品型号项目管理、技术状态管理、产品质量问题处理、军品试验考核、质量通用特性工程技术应用等方面有独到的见解。

null

近日,专家做客融融标准群,针对军品设计的鉴定工作进行了分享,以下为分享内容:

实际工作中,笔者发现很多以三级、三级以下军工产品为主的企业,对设计鉴定工作,特别是对相关概念、工作要求、内容和程序等理解不深,导致实际工作中出现一些问题和困惑。因此,有必要与大家一起学习交流有关这方面的工作。

设计鉴定的目的和意义。从技术层面考虑,作为设计确认的一种方式,产品研制工作结束后,应进行全面的考核,验证其是否达到和满足《技术协议》和使用要求,并固化技术状态。装备管理的角度看则比较直接,有关军事规章规定:武器装备未经设计定型(鉴定),不得交付部队使用。

设计鉴定与设计定型。GJB1362A中设计定型定义为:国家军工产品定型机构对军工产品的战术指标和作战性能进行全面考核,确认其达到批准的研制总要求和规定标准的活动;军工产品鉴定则是指由定委组织或经定委授权,对军工产品组织实施试验考核,确认其达到规定的标准和要求,并办理审批手续的活动。军工产品定型分设计定型和生产定型。同样是考核,定型与鉴定的区别主要在于考核的对象级别,即产品级别。军工产品分一级、二级、三级、三级以下产品,一级军工产品指“列为军队主要装备研制项目的军工产品”,二级则指“列为军队一般装备研制项目的军工产品和主要装备研制项目的配套设备、配套软件等”。其他的为三级或三级以下产品,主要是正式装备军队的技术简单的军工产品。

为了更加直观地理解,我们可以换个角度理解。其实一些熟悉历史的老同志知道,以前叫法为“一类、二类、三类、三类以下产品”,后来改为“级”。“级”的叫法也可以根据定型(鉴定)权限区分。即:国务院、中央军委军工产品定型委员会(一级定委)权限内的产品就是一级产品,一级定委按军工产品类别设立的专业定型委员会(二级定委)权限内的产品就是二级产品。一级、二级产品以设计定型的方式考核,三级或三级以下产品以设计鉴定方式考核。当然,“经改进、改型、技术革新后未改变原有主要战术技术性能和结构的装备,以及一般装备研制项目的配套设备、配套软件及其相关部件、器件、原材料等军工产品”(GJB1362A 4.3g)也可采用设计鉴定方式考核。

设计鉴定准则。目前,规范军品设计定型工作的军事规章和军用标准已经比较成熟且成体系,主要的有《军工产品定型工作规定》、《军用软件产品定型管理办法》、GJB1362A、GJB170系列等;设计鉴定工作则尚没有统一的规范性法规和适用的军用标准,各军种自行确定权限范围内的工作要求,如比较有代表性的某军种的《三级航空产品鉴定工作实施细则》等。虽然两者在程序、方式、方法上有比较大的差别,但设计鉴定的工作原则均遵从《军工产品定型工作规定》和GJB1362A的基本要求,归纳起来主要有:

1.新产品研制应先进行设计鉴定,再进行生产鉴定;生产批量很小或技术协议要求不进行生产鉴定的产品,可只进行设计鉴定;

2.按引进图样、技术资料仿制和国产化的产品,只进行技术鉴定或生产鉴定;

3.己设计鉴定产品的技术改进和产品的可靠性增长,单件生产或技术简单的新研产品,按有关规定进行适当级别的技术鉴定;

4.凡能独立考核的配套产品和一般零部件、元器件、原材料,以及配套检测设备等,均应在上一级产品设计定型(鉴定)前完成设计鉴定;

5.三级以及三级以下产品开展设计鉴定工作前,应按有关规定办理型号命名手续。

设计鉴定准备。产品开展设计鉴定审查前,主要的准备工作有两部分,设计鉴定试验和准备设计鉴定审查所需的技术文件。关于试验,需要在两个方面重点关注:

1.试验种类。以电子、机电产品为例,理论上应包括常温检测、环境适应性试验、电磁兼容性试验、电源特性试验、软件第三方测评和可靠性鉴定试验。有些特殊的机械产品,还要进行寿命试验和静强试验等,实际中主要以双方《技术协议》为准。是否需要做软件第三方测评,视软件等级和规模,由承制方与相关方商定;多数情况下,考虑到经费、周期与产品重要度、复杂程度的匹配,可以采取可靠性评估替代可靠性鉴定试验的方法确认产品可靠性水平。当然,还有一种方法,就是按照GJB1407 “一项成功的增长试验可以免去可靠性鉴定试验”的要求,前期研制阶段的工程试验可采取可靠性增长试验方法开展,视试验结果免去可靠性鉴定试验。“成功”的标准是什么,谁来判断是否“成功”。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很难也不能一概而论;

2.试验顺序。特别是环境适应性试验的顺序非常重要。因为“顺序”本身既是需要重点控制的内容,也是考核产品的一项内容。军品的实验室试验,尽量在实验室内模拟真实的战场环境因素是试验成功的关键,这也是GJB150系列标准的精髓之一。试验顺序的原则在GJB150.1和GJB150.1A均有明确要求,即:“从产品实际可能遇到的起主要影响的环境因素出现的次序考虑安排试验顺序”,“试验顺序应根据试件的特性、具体工作顺序、预期使用场合、现有条件、各个试验环境的预期综合效应等因素确定”等。如何科学合理的确定试验顺序,我们将在后续发布专题文章详细讨论。这里只是给出原则性的建议,可以参考GJB150.1 附录A,先确定产品的组合类,再依据《环境试验顺序表》确定。一旦确定了顺序,就必须按顺序开展试验,调整顺序需要征得有关方面的同意。需要说明的是,考虑到研制周期等因素,不同类别的试验可以并行实施,但需承担一定的工程风险。如相同技术状态的试验样机分成两部分,同时开展环境适应性试验和可靠性鉴定试验。

关于技术文件,归纳起来,大体上需要准备31种技术文件提供设计鉴定审查(详见表1),表中推荐了可参考的相关标准,标准都可以在融融网内搜索到。

表1:设计鉴定审查技术文件清单

null

《研制总结》、《质量工作报告》、《标准化工作报告》等主要文件,设计鉴定审查时应做到与会专家人手一份,其他为备查资料(完整1套即可)。

如果以可靠性评估的方式验证可靠性指标符合情况,设计鉴定审查时,应以《可靠性评估报告》作为考核依据,而不是《可靠性预计报告》。因为,评估和预计是两回事,预计值与评估值往往差别很大;需要关注的是,虽然设计鉴定考核的是MTBF最低可接受值,但可靠性建模分配预计工作必须以MTBF目标值为基准。否则,目标值就成了虚幻的、形式上的指标。

设计鉴定审查。一般以会议形式实施,按照鉴定权限由主管机构(单位)组织。会议成立专家组,听取承制方汇报和有关单位的报告,通过质询、答疑、讨论、评估,形成审查结论。审查结论一般包括:

1.经设计鉴定试验考核表明,产品性能达到批准的战术技术指标或技术协议的要求;

2.经部队(或试用单位)的试用考核,表明产品满足使用要求;

3.产品符合通用化、系列化、组合化的要求;

4.产品设计图样(含软件源程序)和相关的文件资料完整、准确,符合标准化的要求;

5.产品配套齐全,能独立考核的配套设备、软件、部件、元器件已完成鉴定;

6.工艺稳定,测试设备和专用工具齐全,原材料、元器件、部(组)零件等有稳定可靠的供货来源,具备小批生产能力;

7.研制过程出现的较大质量问题均已归零;

8.承制单位具备国家或军队认可的质量认证资格。

文中观点仅为笔者个人见解,不代表任何机构和组织。不对之处,请批评指正。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