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八般兵器,是中国古代主流冷兵器的统称,分别是:刀、枪、剑、戟、斧、钺、钩、叉、镗、棍、槊、棒、鞭、剪、锤、抓、拐、流星。值得一提的是,这些兵器都是近战时使用的,像弓箭、弩、攻城云梯、霹雳车等虽然也都是兵器,但第一不是近战时使用的,第二不用依靠使用者自身的能力,它们可以归纳为战争机械,所以我们暂时不将它们盘点在内。
这十八类兵器代表了中国武术文化和中国尚武文化的精髓,中国自古以来就有自己的“武”文化,而且别具中国特色,无论是在战场上还是在施展中国武术方面,都是为中国人而量身定做的,无论长短武器,都可以做到招式灵活多变,方法多样从不死板,而且中国武器具有无限包容的特性,在实战过程中,也会学习兼容其他民族武器的特点,在曾加杀伤力的同时保证武器的实性和灵活性,最终形成了中国独有的十八般兵器。
前期我们曾经讲过:刀、枪、剑、戟、斧、钺、钩、叉八个部分,今天我们来说说鞭、锏、锤、抓四个部分,这四种武器都属于重兵器,战场上双方将是都身披甲胄,一般的利器都穿不透,但是使用厚重的钝器猛砸,即便是一下伤害不到对方的肉体,也同样可以破坏敌人的铠甲,令敌人的防御力大减。下面我们就来具体看看这些武器的使用方法。
鞭
鞭在古代有两种,一是软鞭,一是硬鞭,软鞭整体类似于绳索,有金属、麻绳或牛皮等材料制作,而硬鞭的外形就像一根竹子,通身用实铁铸造造,以挥舞时的重力加惯性力,给敌人以致命伤害。
软鞭的种类有很多,金属材质的有:七节鞭、八节鞭、九节鞭、十三节鞭、牛皮鞭、蚂蟥鞭、绒绳鞭等,是由一节节的金属棍链接而成,有人曾误以为它们应该归属于流星一门,其实这里面有很大的区别,流星门类是以流星武器上的头来伤人(比如流星锤上的锤),而软鞭靠的是鞭身的灵巧,整体都可以作为武器伤人。软鞭是最为灵巧的武器之一,身法灵动,气势如虹,借用手、足、肩、肘、膝、跨等部位,运用惯性力,借力打力,攻守兼备无人敢近前。
硬鞭就像是一个带节的铁棍,有很多环状的凸起,用于减小受力面积,增加杀伤力。最初的鞭是由锏进化得来的,与锏相比起来,鞭更加的粗重,破甲能力和杀伤力都比锏有所提高。
硬鞭在使用上又可分为单鞭和双鞭两种,双鞭与锏的使用方法类似,甚至同样的武功,用鞭用锏都可以混用,单鞭可以双手持握,鞭法攻防兼备,讲究:抽、劈、扫、挡、架等招式和技法并用,挥舞起来嚯嚯生风,专门对付身披铠甲的敌人,在破甲方面能力显著,一鞭下去,可以直接砸烂敌人的头盔,如果打到身上,即便是穿着铠甲,也会被砸的骨断筋裂,身受重伤,在医学尚不发达的古代,痊愈的可能性极低。
古代用鞭的名人和他们的兵器有:《封神演义》姜子牙所用的打神鞭;春秋战国时伍子胥以钢鞭鞭尸楚王;唐朝尉迟恭所用十三节钢鞭《隋唐演义》中被封为打王金鞭;《水浒传》中呼延灼所用精钢双鞭等。软鞭在小说中多有出现,如《射雕英雄传》中的梅超风所用的软长鞭;《侠客行》中的丁不四用的九节鞭等。
锏
锏是与硬鞭是同出一门,最初都是由单纯的两根铁棍演化来的,演化过程中两者的样子发生了变化,鞭整体呈圆柱状,分为若干个节,每个节都有一圈环状结构增加杀伤力和破甲能力,可单持可双持,而锏的外部大都呈长方体结构,有四条笔直的棱,棱面无节无刃,很少有单持,一般都是双手双持。 鞭和锏都是短兵器里的重武器,锏又因为双持双打,招式灵活所以比鞭更加受战士喜爱,锏的杀伤力堪称短兵器中之最,非力大之人不能驾驭,也非只用蛮力就可以舞动,锏法招式灵动,讲究插、架、截、扫、劈、拦、点、格等招式,挥舞起来,犹如两条银蟒罩身,敌人不敢近其前,在近战当中,锏作为一种钝器,有着很好的破甲能力,对于身披甲胄的敌人,可以直接破防,如果被锏打到,就会形成很严重的内伤,尤其是打在躯体上,强大的冲击力会震裂内脏从而形成重伤,而且锏本身也非常重,加上使用者本身的力量和挥舞时的惯性力,几乎无法用任何武器格挡,只能退后避其锋芒。
因为锏有很强的杀伤力但比较短属于近战武器,所以大都作为武将的近战武器,比如我们熟悉的唐朝名将秦琼,在马上都是用枪,马下才换成锏。也可以说,锏是武将的看家本领,所以在汉语中形容制胜的办法被称为“杀手锏”。
古代用锏作为武器的名人及武器有:《隋唐演义》唐朝秦琼所用金装熟铜锏;《隋唐演义》中罗艺的银装锏,后送给秦琼;《杨家将》中八王赵德芳所用的王命金锏等。
锤
锤是中国古代最古老的兵器之一,也作为皇家仪仗礼器,象征着至高无上的权力。古代帝王的仪仗主要有金瓜钺斧朝天镫以及各类神兽持杖,其中的金瓜就是最早期的锤,持金瓜的武士都是虎背熊腰的壮士,十分威武,所以这样的仪仗兵又被称为“金瓜武士”。 在古代最早的刑罚中,有一种执行死刑的方式叫做“金瓜击顶”就是用金属铸成的瓜状武器击打头部致死,这可以说是锤在古代最早的应用了,金瓜后来经过一些演变,重心的分布更加合理,从而成为一种威力强大的武器。
锤头大都遗传了金瓜的外形,用金属铸成一个球状结构或方体结构,汉朝与匈奴的战斗中也曾出现过双持的长方体锤头,跟我们现在用的锤子十分相像,锤又分单持、双持、长柄和短柄之分,单持的长柄锤多用于骑兵作战,使用近两米长的锤柄,上悬一个至少十几斤的锤头,威力巨大,奋力一击有万钧之力,根本无法格挡,即便是对方身披重铠,也会被砸成重伤或直接被砸死。 双吹更多用于步兵对战,短兵相接,实际上单锤大约长八十厘米左右,锤头一般在六到八斤重,能拿动十几斤的锤已经是很不容易了,一手拿一个,总重量就有二三十斤,如果不是专门受过训练的大力士,拿起来都是非常困难的。
锤作为重兵器的典型代表,重量可以称得上冷兵器之最,必须是受过专业训练,力量十分巨大的大力士才能驾驭使用。锤法讲究:涮、冲、盖、云、擂等技法,招式大开大合,重攻不重守,因为锤回防不够迅速也起不到多少挡防的效果,不如全力一攻,敌人无法招架也无法反攻,也就不用持锤来格挡防御了,锤的杀伤力也是非常巨大的,锤本身的重量加上惯性力和武士本身的力量相结合,任何防御在它面前都形同虚设,几乎是触之即亡。
古代知名的锤兵器与用锤的武将很多,《隋唐演义》中有隋唐八大锤:李元霸的擂鼓翁金锤;裴元庆的八棱亮银锤;秦用的黄铜倭瓜锤;梁士泰的镔铁轧油锤。另外还有:《封神演义》中黄天化的亮银锤;《岳飞传》中的岳云的烂银锤等等。
抓
抓是一个统称,又叫做:挝、拽、铁爪等。史书上多记载爪是一种仪仗礼器,在武术中多有应用,但是对这种武器实用的记录和战场上的记录却不多。 抓的样子有很多,最让人难忘的就是它有一个造型很别致酷似人手掌或者动物脚掌的抓首,有人手型、鹰爪型和虎爪型等样式,后面连着一根长长的手柄,又因为手柄的长短和使用方法的不同分为单持长抓、单持短抓、双持短抓三个类型。
人手型的抓大都成为挝,有呈掌型的又呈爪型的更多的是一只手伸出两个手指并且手握一支笔,这是古代皇家仪仗的典型代表,象征着文武双全,是文和武融合的重要体现,在实战武器中多以手掌呈现爪状出现。
在实战中因为抓都是用金属铸造比较重,为了给武器减重达到灵活的目的,很多人会选择用三股勾结构或鹰爪结构的抓,可以让招式更加灵活,更容易施展个人武功。 小说中用抓作为武器的并不多,金庸小说《天龙八部》中有一个云中鹤,就是用一副短柄单持的重抓,并施展看家本领蛇鹤八打,动力深厚,毫无破绽,幸亏被王语嫣道破,众人才将他制服。 自从我们的祖先捡起石头的那一刻起,人类就走向了发展武器的道路,随着历史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武器也在不断的发展,这些武器从狩猎自卫,逐渐演变成同类之间的不断相残,但同时也对我们的文明发展做出的不可磨灭的贡献。中国人自古以来都不崇尚以武力解决任何问题,但我们却会用最优秀的武器来捍卫我们自己国家的利益和民族的尊严,中国人对此决心坚定毫不动摇,这就是中国的尚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