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套色印刷术”说起 谈谈元代别具风格的图书出版

元朝初年,统治阶级对于文化和出版事业很不重视。铁木真统一蒙古后,发动了大规模的战争,使我国北方连年频于战祸,经济受到很大破坏。随之出现的,便是文化事业和图书出版业的凋零衰败。

一、元朝图书和出版事业的发展

元世祖忽必烈即位后,于公元1271年建立元朝,1279年灭南宋统一中国后,开始重视农业,恢复经济,发展文化出版事业。忽必烈让有关部门搜集古今农业资料,采集民间实践经验,编成《农桑辑要》一书,颁发全国,指导生产,世称“利布四方,灼有明效”。

由于各族人民在文化事业上的贡献,使元朝书籍出版增多,图书和出版事业也有相应的发展。其中,元曲有杰出成就;社会科学也刊印一批有价值的书籍,自然科学著作有新的成就;印刷工艺、装帧设计都有新的特点。

二、元代的新特点和独特的风格

在文学上,以曲为主流。它不同于汉赋、唐诗、宋词,有自己的文学特色;社会科学,如《元朝秘史》、《元典章》、《元经世大典》等,主要记述蒙古族的兴起和成吉思汗的事迹以及元朝的典章制度等。其书籍内容多偏重于当代政事和自身民族的历史和记述,民族风格比较鲜明;自然科学方面,出版了一批具有科学价值的论著。

在书籍的排印和装帧设计方面,元版书印剧多用赵字体,没有讳字,多有牌记和大黑口,有它独特的时代风格;在图书印刷事业的发展上有突出成就,王桢创造了木活字,发明转轮排字盘。此外,还发明了套色印刷,使元版书别具一格

在文学方面有元曲著作:据钟嗣成《録鬼簿》著录,元杂剧有四百五十八种。另据朱权《太和正音谱》著录有五百三十五种。在流传中遗失不少,现存作品有一百五十种左右。今有记载的元杂剧作家约有一百二十人,如著名作家关汉卿、王实甫,马致远、官天挺、白朴和纪君祥等。保存下来的有:《窦娥冤》、《调风月》、《拜月亭》、《救风尘》、《单会》等。

在社会科学著作方面有:《元朝秘史》(亦名《蒙古秘史》),全书共二百八十二节,有十二卷和十五巻两种分法,撰者不详,成书于元初的十三世纪中叶,是我国蒙古族最早用蒙古文写成的历史文献和文学作品。《元朝秘史》与《蒙古黄金史》、《蒙古源流》被称为有关蒙古民族的三大历史著作。此外还有《元典章》,即《大元圣政国朝典章》、《元经世大典》(又名《皇朝经世大典》)、《元秘书监志》(一称《秘书志》)、《国朝名臣事略》等。

科技方面的著作有:王祯所编《农书》;鲁明善编《农桑衣食撮要》;郭守敬编《授时历》《推步》《立成》《历议拟稿》;朱世杰著《算学启蒙》;危亦林著《世医得效方》;汪大渊著《岛夷志略》等。

三、书籍的排印和装帧设计

元版书的字体多用赵字体。赵字体即赵孟頫体,仍属宋体字体系,但比宋体字圆润,秀媚柔软。他能篆、籀、分、隶、真、行、草书,尤正、行书和小楷,圆转遒丽,有“赵体”之称。他改变宋体格调,形成元体。

赵体具有元代的风格,既不同于宋体,也不同于明体。明体字为横细直粗,字行方正,便于雕刻,阅读醒目,成为十六世纪来汉字的主要印刷体。由于元体区别于宋和明,在书籍字体史上别有一格。

在书籍装帧上,元版书多用大黑口,“包背装”订;而宋版书则多用白口,“蝴蝶装”订。明版书又弃元仿宋,改黑口为白口。这样,元版书又别树一帜。

1

五代、北宋时的书籍基本上都是“蝴蝶装”的形式。元代的书籍盛行“包背装”,它改进了“蝴螺装”的许多不足,使用起来方便得多。后来,“包背装”又将书的封面改用软纸和布帛。在书籍装帧上,元版书不仅有自己的风格,而且比宋代书前进了一步。

四、木活字印刷和转轮排字架

元代对印刷事业的贡献很大。元仁宗皇庆年间(公元1312至1313年),王桢创造了木活字,发明了转轮排字架,提高了印刷工效。

王桢,山东东平人,曾任安徽旌德和江西永丰的县官。他不仅是个农学家,而且还是一位出色的印刷技术革新家。他发现毕昇发明的胶泥活字印刷术有不足之处:“难于使墨,率多印坏,所以不能久行。”经过试验,他创制了木活字,克服了胶泥活字的缺点。后来他又发现,几万个木活字堆在一起,排字很费工夫,为了提高排字效率,他又发明了“转轮排字盘”。用轻质木料做成一个大轮盘,轮盘装在轮轴上可以自由转动,把木活字按古代韵书的分类法,分别放入盘内的一个个格子里,这样使用起来非常方便,是排字技术上的一大创举。王桢在他的著作《农书》里,作为附录,介绍了木活字印书法。

元成宗大德二年(公元1298年),王桢用这套方法,排印了他自己编写的《旌德县志》,约六万余字,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就印了一百部,可见其效率之高(这部县志现已失传)。王桢还根据他的实践经验,编写《造活字印书法》,这是讲活字印刷术最早、最详细的一部著作。

此外,他还写有《写韵刻字法》、《作盔安字法》和《字版韵轮图取字法》等数篇,一并附在《农书》里。这是印刷史上珍贵的文献资料。王桢所发明的木活字印刷术,元朝当时就传播出去。据《宋元时期的文化》一文中引用的资料说,我国考工作者在宁夏发现的西夏文木活字佛经,经考就是元初印刷的。

五、套色印刷术

元代还发明了套色印刷术。这是雕版印刷术新的发展。过去有关史料都认为,套色印刷技术的发明时期是明万历(公元1573至1620年)年间。解放后,我国考古工作者发现了元顺帝至元六年(公元1340年)中兴路(今湖北江陵县)刻印的无闻和尚注的《金刚经》,是用朱,墨两色套印的。经文红色,注文黑色,卷首的灵芝图也是朱墨套色的这一实物证据,确认元代已发明色印刷术,它比有关史料所说的要提前三百多年。

至于这部《金刚经》是否我国套印技术的首次应用,那还有待史学家去定论。但到目前为止无闻和尚注的《金刚经》,则是我国现存套色印刷书籍的最早版本。此书原存南京图书馆,全国解放时,被国民党政府劫往合湾。明万历年间以后,套色印刷广泛使用。因此,元版书中有套色印刷,它与唐、宋版本书籍相比,又有它独特的风格。

参考文献:

《元文类》卷三六,文洲《农桑要》序

刘国钩:《中国书史简编》,书目文献出版社1982年版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