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花灿忆故人 李绍明学术思想座谈会召开

您的浏览器不支持此视频格式 封面新闻记者 闫雯雯 2009年8月,著名民族学家李绍明先生辞世。在他辞
打开凤凰新闻客户端 提升3倍流畅度

封面新闻记者 闫雯雯

2009年8月,著名民族学家李绍明先生辞世。在他辞世十周年之际,为纪念这位杰出的民族学家、人类学家、历史学家,四川省巴蜀文化研究中心、四川大学藏学研究中心、四川省民族研究所在成都市武侯祠博物馆召开李绍明先生纪念座谈会。由著名学者段渝、著名作家王国平主编的《民族花灿忆故人——李绍明先生辞世十周年纪念文集》出版。

李绍明先生从青年时代就获得良好的社会学和民族学教育,并多次参加过全国的民族学田野调查;他在1959年就进入华西大学社会学系学习,1953年毕业于四川大学历史系民族学专业,1954年毕业于西南民族学院民族问题研究班。先后在阿坝州、全国民大民委四川民族调查组等从事民族学、中国民族史、民族问题与民族政策研究。

李绍明享有较高的学术地位和诸多的社会荣誉,担任了很多在民族学届有影响力的学会的会长和理事。主持了十余项国家,省级社科研究项目。他学术视野开阔,思想体系完整,有许多创建性的独到见解,为中国民族学的发展作出了许多重要的贡献。他积极倡导建立有中国特色的民族学学科体系,1980-1981年在四川大学讲授《民族学》课程,其后整编成书,观点引起国内外学术界广泛关注;通过对凉山彝族奴隶制的研究,为丰富学科理论及凉山社会改革的实践作出应有贡献。他总纂的《凉山彝族奴隶社会》一书被誉为“科学大厦的奠基石”;主持羌族社会历史调查,合著《羌族史》,为羌学奠定坚实基础;主持横断山区“六江流域”民族综合考察,开创藏彝走廊民族综合研究。

在座谈会上,李绍明的学生和故人们纷纷发言回忆他的学术以及生活诸事。

日本爱知大学教授松冈正子从日本赶到成都参加会议:“李老师是我从1988—1989在四川大学读书的时候的老师。我在大学的办公室里有个菩萨像,是李老师送给我的,我每天都要跟佛像对话,就像是还在与老师交流。李老师给我们留下了很多问题,指引我们继续在民族学上的研究。”

李绍明的儿子、作家李铣表示:“我们今天的纪念既是一种回忆,将过去的精神找回来;更是一种对于未来的精神之墩,做学术和做人都是这样。”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