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农业废弃物“变废为宝”

□文/摄本报记者王莹

“我的研究简单来说就是将农业废弃物如人畜粪便、农作物秸秆等利用厌氧发酵技术转换成干净清洁能源沼气的过程,产生的沼气用于燃气、发电、照明,真正做到将身边的废弃物变成绿色能源。”将农业废弃物变废为宝,是苏小红的研究目标。

苏小红是农业部农村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重点实验室成员,现就职于黑龙江省能源环境研究院,主要从事农业废弃物处理与资源化利用方面的研究。33岁的苏小红,虽然年纪不大,但从开始科研工作至今已主持了黑龙江省青年基金项目等项目5项,参与完成中央引导地方科技发展专项等项目10余项,发表论文10余篇,参与完成论著1部,申请国家专利9项。

为更好解决我省秸秆过剩带来的环境污染及资源浪费问题,2017年,在苏小红积极协调下,黑龙江省科学院与农业农村部沼气科学研究所共建联合实验室框架协议签署。该实验室的建立有助于充分发挥好沼气所和能源院各自在生物质能源上的技术优势,解决好养殖业末端处理能力不强的问题,实现寒区养殖业、种植业废弃物的高效循环利用。

每年秸秆如何环保处理成为一大难题。秸秆的木质纤维结构影响了其厌氧消化性。为寻找一种预处理成本低又能提高消化性的预处理方法,苏小红每天泡在实验室里割秸秆、粉秸秆、调制粪便发酵……每每做这些实验时都会弄一身臭味,但她工作起来什么都顾不上,只想抓紧一切时间高效工作。功夫不负有心人,苏小红终于开发了一套适合东北高寒地区秸秆储存与处理的方法——黄贮法,经过黄贮后的秸秆厌氧消化性能大幅提高,且储存简便高效。目前,该技术已申请国家发明专利4项,同时在大型沼气工程中应用。

“出生在农村,能为农村环境改善和农民做点实事一直是我的愿望,但我的科研之路才刚刚开始,学无止境,未来仍要不断深入学习研究,让科研成果受益于更多的人。”苏小红说。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