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魏晋时期的书法世家,大家最熟悉的应该就是王氏家族,毕竟这个家族出了两位书法史上最耀眼的两位明星。但是,如果魏晋书法世家你只知道王氏一家的话,那你就只是个菜鸟了。其实,魏晋书法除了王氏家族、除了钟繇,还有一个起着重要作用的家族,他们便是今天我们要讲的卫氏家族。在上周,我们已经讲过卫氏家族的重要人物"一台二妙"之卫瓘,今天我们来说说他的父亲、卫氏书法家族的奠基人卫觊(注:文中图片为卫瓘和卫铄作品)。
多数朋友从书法上第一个知道的卫家人应该就是卫夫人卫铄了,毕竟几乎每一个在讲王羲之学书法经历的故事中都会提到她,而相对而言她的祖父卫觊就比较少被提到了。卫觊(155—229年),字伯觎,河东安邑(今山西夏县)人。三国时期政治家、文学家、书法家,官至尚书、封阌乡侯,晋朝太保卫瓘之父。
卫觊曾任曹操司空府的属吏、茂陵县令、尚书郎。建安四年,历史上一场著名的战役官渡之战即将爆发,此时的局势对于曹操来说很是不利。荆州牧刘表答称支持袁绍,而关中诸将亦保持中立,坐观成败。于是曹操派卫觊出使益州请刘璋帮忙出兵牵制刘表,并让他镇守关中,以稳定局势。
其实此时的关中情况并不乐观:诸镇派系林立、拥兵观望,倘若政策不当,一定会立马大乱,一定会威胁到曹操。所以卫觊此行所承担的责任是相当重大的,这也能从侧面反映出曹操对他的信任。在了解了关中的情况和问题之后,卫觊想到了从加强对盐的管理入手的办法,并在给荀彧的信中阐述了自己的计划。
盐是人们生活的必需品,而古代由于生产能力不足,盐的产量很有限,因此谁控制了盐谁就掌握了主动权。卫觊的计划是这样的:将盐设专人监卖,再拿赚到的钱买米,把米供给归来的百姓,鼓励他们辛勤耕作,积累粮食,以使关中重新富裕起来。远方的百姓听说了这些事,也一定会日夜兼程竞相回赶,逐渐削弱各路将领的势力。
这样一来,地方官府的力量日渐增强,百姓的生活也富裕起来,关中也就不会乱。荀彧把他的建议报告给曹操,曹操采纳了他的意见。等到关中各地照此执行以后,曹操就把他召回来,并提拔为尚书。
以卫觊为核心的卫家和以钟繇为中心的钟家,都是当时出名的书法之家。这两家在书法上各有所长,又相互竞争,同时也有家族间的恩怨情仇。之前在卫瓘那篇文章中提到的因谋反被卫瓘所除的钟会便是钟繇之子。曹魏能昭扬后世的书家,除钟繇外,也只有卫觊能与之并驾齐驱了。康有为在《广艺舟双楫》中,认为"钟派盛于南,卫派盛于北","后世之书,皆此二派,只可称为钟、卫"。
其实这个卫氏家族的名人除了我们在本文中提到的这几位书法家外,还有一位名人,他就是以高颜值著称的、古代四大美男之一的卫玠(对,"看杀卫玠"说的就是他)。他是卫觊的曾孙、卫瓘的孙子,是继何晏、王弼之后的清谈名士和玄学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