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勒比海盗如何助力大英帝国的崛起?

导读 今天要给大家推荐的是由尼尔·弗格森所著、雨珂所译的《帝国》,书摘的内容与“得到”《施展·国际政

1.

大英帝国的发家秘史≈加勒比海盗们的职业生涯

1663年12月,一个名叫亨利·摩根的威尔士男子驾船航行800公里,穿越加勒比海,奇袭了西班牙沿海前哨,尼加拉瓜湖北部的格兰纳达。

▲ 电影加勒比海盗壁纸

这次冒险的目的很简单,就是为了寻找和偷窃西班牙的黄金,或者其他可以搬运的财物。

据牙买加总督向伦敦发回的报告得知,当摩根和他的手下登陆格兰纳达后,“他们猛开了一阵火,打死了18个神枪手……占领了士军长的驻地,里面都是当地人的武器和弹药,还在大教堂囚禁了 300个青壮年……这场劫掠持续了 16个小时,最后他们释放了所有关押的囚犯,击沉了所有的船只后扬长而去。”

就此拉开了 17世纪最令人瞩目的“打、砸、抢、掠”狂欢的序幕。

别忘了,大英帝国就是通过这种方式发家的:漂洋过海用暴力和劫掠的手段给当地人民带来灾难。

当然,对于力求在异国建立英国式法律体制的帝国主义者,或者希望在海外开展新生活的殖民者来说,他们并不赞同这样的观点。

对于他们来说,摩根和那帮“吃熏肉” 的同伙其实就是小偷,想要偷走其他帝国的利益。

(“吃熏肉”的人是对海盗的称呼,原本指的是那些棕色皮肤的海员或者逃亡的奴隶,他们常在一种简陋的烤架上熏烤肉条,也就是熏肉。)

2.

加勒比海盗亨利·摩根的前半生:奉旨抢劫西班牙,黑白通吃不差钱

这帮海盗们自称“海岸兄弟会”成员,他们建立了一个复杂的分赃体系,包括伤病保险政策。

从本质上说,他们从事的是有组织的犯罪。

▲ 亨利·摩根早年的海盗生涯

当1668年摩根再次在巴拿马发起对西班牙殖民地波特贝洛小镇的劫掠时,他带回来大量战利品——总共2500枚金币——这些金币在牙买加完全可以当做合法钱币使用。采用这种方式,仅仅一次劫掠就相当于获得了 6万英镑。

英国政府不仅对摩根的行为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甚至还积极地鼓励他。在伦敦政客的眼中,海盗行径只不过是向英格兰的欧洲宿敌西班牙发起的一场低成本战争。

事实上,英国王室还给海盗们颁发了 “武装民船”的执照,为他们提供了合法的身份,以便从他们的战利品中分得一杯羹。

大英帝国的起家不仅靠官方的武装力量,也靠民间的掠夺力量,摩根的海盗生涯就是一个经典例子。

摩根对格兰纳达的袭击只是他无数次入侵西班牙帝国中的一次。

1688年,他袭击了古巴的太子港、巴拿马波特贝洛、委内瑞拉库拉索岛和马拉开波岛。1670年,摩根占领了普罗维登斯岛,越海踏上大陆海岸线,并穿过地峡占领了巴拿马。

我们不应该对其行动的规模夸大其辞。事实上,参与行动的船只往往都是些手划小船,1688年在摩根掌控之下的最大的船只也不过15.4米长,上面只架设8门炮。

充其量,摩根的行为只不过“骚扰” 了西班牙商业的发展。即便如此,也足以使他成为一个富翁。

3.

加勒比海盗亨利·摩根的后半生:金盆洗手搞地产,封官加爵得善终

不过,最令人称奇的是摩根用他掠夺来的资金所做的事情。

本来他完全可以回到蒙默思郡,过上安逸的退休生活,就像他说的,成为“髙贵优雅的绅士”。

▲ 爵士时期的亨利·摩根

但是,他并没有就此闲下来,而是投资了牙买加的房地产,在米尼奧河流域(现在是摩根河谷)购置了 5068亩土地。后来,他在圣伊丽莎白教区又添置了 24280亩土地。

值得一提的是,这些都是种植甘蔗的理想土地。而这正是英国的海外扩张本质发生普遍改变的一个关键因素。大英帝国以掳掠黄金起家,但是却在甘蔗种植中得以发展。

17世纪70年代,英国王室花了几千英镑在牙买加的罗亚尔港修筑了防御工事,以保护这里的港口。这些城墙如今依然屹立(不过由于一次地震改变了海岸线,这些城墙离海更远了)。

由于当年的牙买加很快成为一个海盗根据地,因此,这笔投资看上去还是很有必要的。

英国王室已经从牙买加的蔗糖进口关税中获取了丰厚的利润。该岛已经成为英国的一个经济基地,因此值得不惜成本进行防御。

不可思议的是,在罗亚尔港监察工事建造的不是别人,正是亨利·摩根——此时的他已经被封为亨利爵士了。

就在他袭击格兰纳达之后的几年内,摩根不仅变成了一个大种植园主,还成为罗亚尔港驻军的副海军上将和司令官,英国海军部法庭的法官、治安法官,甚至牙买加代理总督。

曾经的摩根只是一个得到官方许可的海盗,一个民间探险家,如今却受雇于大英帝国,可以统治一个殖民地。

不过,1681年在“一次醉酒后……由于反复发表种种夸张言论”,他失去了所有的官职。

不过,他最终还是体面而光荣地退休了。他在1688年8月去世时,罗亚尔港的船只依次鸣炮22响向其致敬。

摩根的生涯生动地体现了大英帝国建立和发展的过程。只有从海盗国家转变为政治强国才可能改变世界,但是如果国内没有发生一些革命性事件的话,这个变化也不可能出现。

4.

相比西班牙和葡萄牙,英国是帝国竞赛的落后者

曾经有人认为,大英帝国是“不经意间”建立起来的。殊不知,英格兰的扩张远非机缘巧合,完全就是有意识地模仿。

经济历史学家常常将英国称为“第一个工业国家”,但是,在欧洲各国争建帝国的竞赛中,英国绝对属于起步晚的。

比如,英国直到1655年才统治了牙买加。那时,大英帝国的版图不过包括加勒比海的几座小岛,北美的几个“种植园”,以及印度的一些港口。

▲ 1492年哥伦布在美洲发现新大陆

而1.5个世纪之前,克里斯托弗·哥伦布就已经在美洲建立了西班牙殖民地。西班牙帝国成为全世界觊觎的中心,它西起西班牙马德里,东到菲律宾马尼拉,还囊括了秘鲁和墨西哥——美洲大陆上最富有,人口最多的国家。

比西班牙帝国幅员更辽阔,但财富稍逊的则是葡萄牙帝国,西起大西洋的马德拉群岛和圣多美,东到巴西的广大领土,还在西非、印度尼西亚、印度,甚至中国建了无数的贸易港口。

1493年,罗马教皇发出公告,将其在美洲的贸易转到西班牙,在亚洲的贸易转到葡萄牙。在殖民地统治中,葡萄牙人获得了糖、香料和奴隶。

5.

落后者英国的财富获取方式:掠夺西班牙的船只和殖民地

但是,最让英国人嫉妒的,是西班牙人在美洲殖民地发现的宝贝——黃金和白银。

从亨利七世开始,英国人就开始梦想着找到他们的“黄金之国”,以期自己也能依靠美洲的贵金属发财。

但长期以来,他们总是无功而返。获得财富的方法只是利用他们的航海技能去掠夺西班牙的船只和殖民地。

早在1496年3月,显然是受3年前哥伦布代表西班牙王室发现美洲的故事所触动,亨利七世向威尼斯航海家约翰·卡伯特颁发了许可证,全权授权他及其儿子开展以下行为:

打着大英帝国的旗号乘船开赴太平洋东岸、西岸和北岸(南岸就不去了,以免与西班牙利益相冲突)的所有地区……

以开发和探索那些对基督教教徒来说未知的、野蛮人和异教徒聚居的任何岛屿、国家、地区或者省份,无论它位于世界的哪个位置……

从而攻克、占领和占据他们发现的任何有能力统治的城镇、城堡、城市和岛屿,因为我们在那里的封臣、代理总督和代表已经为我们获得了治理这些城鎮、城堡、城市和岛屿的统治权、资格和司法权……

6.

英国建立新教帝国的初衷:抗衡天主教帝国-西班牙

▲ 开启英国宗教改革的亨利八世像,小霍尔拜因所作,现存于北约克郡霍华德城堡

宗教改革后,英国建立帝国的野心变得愈发强烈,当时一些支持英国与天主教西班牙开战的人开始声辩,英国负有建立一个新教帝国,以抗衡西班牙和葡萄牙“教皇”帝国的宗教责任。

伊丽莎白时期的学者理查德·哈克卢特也声称,如果教皇能够赋予费迪南德和伊莎贝拉以占领基督教世界之外的、“你已经发现的,或者即将发现的……那些岛屿和土地”的权力,那么英国王室也有责任代表新教“扩大和推动……基督教信仰”。

因此,英国建立帝国的初衷就是为了对抗老对手西班牙。大英帝国是建立在新教基础之上的,就像西班牙是建立在天主教基础之上一样。

7.

英王依靠海盗对抗西班牙帝国的内因:财政上依赖议会,政治上无法集权

当然,两国的政治差别很明显。西班牙帝国是一个集权的独裁帝国。

当国库中充满了从美洲掠夺来的贵金属时,西班牙国王便按捺不住一统世界的野心了。这些钱除了用来增添他的荣耀之外,还能干什么呢?

英国的情况却不同,君王并非独享权力,相反,君王的权力是有限的。

国内富有的贵族阶层,以及上下两院,都瓜分了君王的权力。1649年,一位英国国王甚至因为竟敢反抗议会的政治声明而遭到处决。

由于在财政上依赖于议会,因此英国国王只能依靠民间的探险力量发动他们的战争。

▲ 现藏于卢浮宫的《狩猎图》,图中主角是后来被议会砍头的英王查尔斯一世

但是,英国王室的弱点从长远来看却成为一大优势。

主要原因在于,政治权力越分散,财富也就越分散。同时,征税政策只有得到议会的批准才能实行。

因此,有钱人有充分的理由相信,不会有一个绝对的权威来强行征收他们的财产。事实证明,这成为探险者最重要的驱动因素。

8.

英王依靠海盗对抗西班牙帝国的外因:西班牙无敌舰队的威胁

以无耻的海盗传统为基础,英国发展了“武装民船”或民间海战制度。

面对西班牙的直接威胁——强盛的西班牙发展起了强大的“无敌舰队”,以及更强大的国力——伊丽莎白一世作出了一个显然很敏感的决定,准许了这种民间海盗行为,反正这一切已经发生了。

▲ 1588年,英西海战的战况图

就这样,掠夺西班牙就成了一项战略行动。

英国在1585~1604年间与西班牙多次发生战事,每年差不多有100~200艘船负责在加勒比海骚扰西班牙船只,抢夺回来的财物每年至少价值20万英镑。这是彻底的海上大混战,同时,英国的“暴力复仇船只”会攻击任何一艘离开或者驶入伊比利亚港口的船只。

“海洋是唯一一个自然归属于我们的帝国。”英国萨尔托恩的作家安德鲁·弗莱彻曾在17世纪末这样写道。在18世纪初叶,詹姆斯·托马斯也曾写道,英国建立了一个“当之无愧的海上帝国”。

可以说,大英帝国崛起的关键就在于无敌舰队建立后的1个世纪里,海上帝国的梦想变成了现实。

9.

英国称霸海洋背后的系统能力:对航海技术的优化+对海员健康的重视+对自然劣势的忍耐

为什么英国人是抢夺髙手?

要知道,他们必须克服很多自然劣势。比如,大西洋的风和洋流呈顺时针流动,使得葡萄牙和西班牙的船只比较容易到达伊比利亚半岛和中美洲地区。

相比而言,大西洋东北部的大部分时间吹的是西南风(来自西南方向),这使得去北美洲的英国船只不得不顶风行驶。如果他们顺着南大西洋常见的东北风开往加勒比海,就比较容易。

不止如此,在航海技术上,英国人也曾落在了后面。但是,英国人后来在航海技术上也奋起直追。

▲ 17-19世纪的帆船式巨型舰

到伊丽莎白一世时,一种“帆船式巨型舰”的结合体,或者说大型帆船诞生了,上面能够装载四门朝前开火的大炮,这种大型帆船成为英国舰队的主力。它的打击力或许不如巨型舰,但是在速度和军火装运方面已经完全可与之媲美了。

在船只设计不断进步的同时,英国的枪炮也随着铁矿的发现和铁用途的增加而得到了改进。英国人自己生产的铁制加农炮虽然很难发射,但造价便宜(是一般加农炮价格的1/5)。这就意味着“每英镑打出的炮”更多,这种技术优势差不多持续了一个世纪。

另外,随着德特福的港务局重组、欧几里得几何学的应用、对磁罗经以及磁极认识的提高,以及对诸如《水手的镜子》等书中用荷兰语绘制图表的翻译,和一些更加精确的地图的出版(莎士比亚的《第十二夜》中就提到过“新增了东西印度群岛的新版地图”),英国水手的航海技术也逐渐提髙了。

此外,英国人对海员健康的关注和改善,也开了先河。

在欧洲人的探险之旅中,疾病在很多方面都被证明是所有困难中最折磨人的。

1635年,卢克·福克斯曾这样描写水手的命运,说水手们“只能忍受和忍耐坚硬的船舱、冷咸肉、常常被打搅的睡眠、发霉的面包、湿漉漉的衣服,以及没有火的生活”。

坏血病是长途海航过程中常见的疾病,因为传统的水手食物中缺乏维生素C;另外,船员也很容易得脚气病和食物中毒,瘟疫、斑疹伤寒症、疟疾、黄热病和痢疾(可怕的“便血”)。

乔治·沃特森在1598年出版的一本书《偏远地区的疾病治疗》,是这方面的第一本教科书,虽然它的用处不大(因为他的治疗方法多半是放血或者改变饮食)。

直到18世纪下半叶,医疗方面才算有了突破。当然,大不列颠岛似乎从来不乏能够忍受海上艰难生活的强壮男人——比如莱姆豪斯的克里斯托夫·纽波特,他是从一个普通的水手成长为一个富有的船主。

最早,纽波特在西印度群岛打劫为生,1599年,他袭击了墨西哥的塔瓦斯科,在与西班牙人的作战中失去了一只胳膊。看来,亨利·摩根式的人物还真不少。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