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系三农 文化下乡 筑梦农村建设 传递新生力量

2019年8月,为了传承和延续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奉献社会的精神、传递重视农村学子的爱心,同时为国家精准扶贫政策的顺利实施和三农问题的进一步解决献出一份绵薄之力,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社联赴蒲城旱区农业调研队开展了详细具体的支农支教活动。

队伍以“深入调研旱区农业,志在扶贫”为主题,走访农户,获取一手民生资料;以“发掘学习乐趣,激发学习积极性”为目标开设课程,课堂中师问生答,笑语一片。队员们希望借此机会,深入挖掘旱区农业发展潜力,考察农民生活现状,以了解农村实际需求,同时通过所学和询问老师,尽力为农村发展难题做出解答。

发现农村困境 助攻发展难题

在支农方面,本次调研的大方向为石道村的农业生产发展情况,从国家政策、现代化农业、生态农业、农业当前市场和农民经济收支情况等多角度制成问卷,在石道村的7队中均匀分配问卷,深入农民家中进行调研,贴近田间学习相关知识。以期能够提取出具体数据并进行综合分析与评估。

自扶贫政策实施以来,本村已脱贫149人,现贫困人口仅为5人。队员们向村干部了解到,政府给予村上扶贫支持资金每户5000元、帮村子修了3000米的水利管道,粮食、教育和医疗方面也十分照顾。同时,还有社会公益组织向村里捐献米、油和棉衣等生活用品。村民们对目前振兴乡村的大环境很满意,也站在自己的立场上给国家提出了建议:只要政策和监管双管齐下,中国农村一定发展得越来越好!

三农政策行之已久,在各地区各部门的认真贯彻落实下,农村发展态势向好,农民群体积极探索发展农业新方法,新途径,在此次关于蒲城县石道村的调研中,队员们发现尽管这里存在着水资源匮乏的农业发展限制性条件,当地居民也曾困扰于灌溉用水不足、水资源分配不均的情况,然而在不断探索中,当地居民改良了作物品种,选择种植较为耐旱的作物,同时较为合理地利用灌溉水资源,调整分配状况,较之以往,已大有改观。

石道村地理位置偏僻,交通不便,农产品的销售与推广成为一大难题,且缺乏相应的青壮年劳动力,田地利用率相对较低。在这样一个劳动力不足、信息相对闭塞的村落,队员们试图寻找到传统与现代更好结合的新方向。同时,队员们希望通过对主要种植农作物的调查,了解本地发展特色农业的可能性以及之后大规模市场化发展的可能性。

开拓学生思维 放飞稚嫩梦想

本次支教活动招收了小学一年级到初中三年级,跨度为九年的学生近40名。除了文化课之外,本队还增加了相关艺术和体育课程,尽己所能带动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队员们的每一节课堂都是上一节课堂的进步与成熟;同学们的眼中散发着渴望知识的光芒,他们的喜悦太过真实。一到三年级的孩子们积极努力地练习老师讲授的古诗和数学题;四到六年级的同学们热情洋溢地回应着老师在课堂上提出的每一个问题;初中的同学们安静而稳重,他们坐得住冷板凳,也耐得住题海艰辛。

给孩子们上课的同时也是对队员们的历练,在一天天和学生们的相处中,队员们纷纷从对授课一无所知的“小白”,变成了可以在课堂上和学生们轻松互动的“小老师们”。怎么在确保上课质量的同时让课堂生动起来、怎么和学生们朋友般地相处、怎么在课堂上启发学生们积极思考、怎么高效地备课、怎样对不同阶段不同程度的学生因材施教……队员们感谢这些孩子,是他们让队员从听课的桌椅中走到授课的讲台前,是他们让队员的身份进行了学生到老师的转变,也是他们让队员体会到了老师们教书的不易和知识的可贵,明白了每一节课的每一分钟都是老师们的心血浓缩而成的、都是不容浪费的、珍珠般可贵的瞬间。

支教之末,队员们感叹,在这偏远而不发达的石道村中,并不缺乏热爱学习、热爱生活的新一代,他们中的有些人甚至比物质条件富足的孩子们更加懂得知足常乐的道理,更加珍惜生活中的每一处美好。

我们深入农村关注农民,全力推动文化下乡,尽一己之力为本村农业发展和农村教育事业添砖加瓦,助力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全面建设。

null

null

null

null

null

null

null

null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