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人生?请从跳出舒适圈开始!

“舒适圈”这个词被大家挂在嘴上,大家喊着走出舒适圈的口号,但是,你真的走出舒适圈了吗?
打个比方,2018年你读了20本书,那2019年你就必须读50本,100本,甚至200本,才算走出舒适区。
那么,一年读20本书,和一年读200本书,一定会有很大差异吗?
难说。
如果你选的书,都限于你“阅读能力的舒适区”内,那么就算总量读了200本,你也很难有长进。
正如作家Viscott曾说:“如果你想要感到安全,就做你已经知道的事情。但如果你想成长,你必须走到你能力的最边沿,这意味着暂时失去安全感。”
阅读也一样,只有跳出你的“阅读舒适区”,伸长你的认知领域 ,才能有所突破。
不过,你听说过舒适区之外,还有其他2个区吗?
1你真的了解“舒适区”吗?
我们都听说过“舒适区”,但你不一定听过另外两个同样重要的区域。美国管理顾问Noel M. Tichy提出,舒适区之外,还有学习区和恐慌区。    

null


01 舒适区舒适区(The Comfort Zone),顾名思义,在这一区域内,你会感到一种习惯性的舒适。这也是很多人常常所处的区域。在这里,我们已经掌握了某一领域的技能和经验,我们可以熟练地完成任务、解决问题,也能很轻松地应对压力。而且,我们会感到自信,很有安全感。在这里,我们不用焦虑。但是,长期处在舒适区,我们会沉溺其中,容易松懈、怠惰、保守,无法取得进步,也无法有效地get新技能。02 学习区舒适区之外是学习区(The Learning Zone)。在学习区,人们可以学习新的技能,去了解从来没有接触过的人和事物。走入学习区,意味着你不得不走出舒适区,走到你能力的边缘处,这会造成一定程度的不适、不安,不过新的技能不会离你太远,是你努力一把,就可以获得的。你大可以继续享受眼前现成的果实,但如果你想吃树上更加诱人的、从来没尝过的新鲜水果,你必须踮起脚点,去够它。03 恐慌区如果你走出舒适区,渐渐变得焦虑,非常不舒服,失去了思考的能力,说明你走得太远,已经超过“学习区”,进入了“恐慌区”(The Panic Zone)。在恐慌区里,你的行为、思考都异常艰难。要求你完成的事情,远远超出你的能力范围。你面对的压力越来越大,你不仅没有提高自信,反而感到深深的挫败。最理想的状态,是停留在“学习区”。虽然舒适区很舒服,但我们必须离开它才能了解未知;恐惧区充满了挑战和机遇,但我们要保证自己处在一个健康、良性的学习状态下。只有进入学习区,才能充分调动我们的好奇心,我们才能成长和学习,并创造新的发现。这个过程,也是探索自身能力和极限的重要过程。
2你的阅读处在哪个区?人们可以通过观察“是否舒适”、“是否不适”、“是否恐惧”来判断自己的情况,但有时候,人们也可能将舒适区和恐慌区与学习区混淆。以阅读为例,你是否已经深陷“舒适区”或“恐慌区”了?    

null


01 阅读舒适区1) 只读跟自己专业相关的书我上大学的时候,第一天有一位老师说,作为英语专业学生,你们要尽全力为自己创造一个纯英文环境,做好4年都不读中文的准备吧。作为一个懵懂的大一学生,我就乖乖听老师的话了。从此宿舍的书架上,摆满了各种英文教科书、英文小说;每天BBC、VOA灌耳朵;当时美国总统大选,奥巴马和希拉里的演讲也是每天都要模仿研究......着魔了似的,我只关心跟英语有关的东西。意识到自己过于封闭在英语的环境里,是后来开始学翻译的时候,才猛然意识到,中文的退步,会非常影响英译中的整体流畅度——写都不会话了。而坚持看中文书籍的同班同学,依然保持着较好的中文语感,翻译就少了很多翻译腔。对于在校大学生来说,为了考试、考证,容易局限在自己的专业领域内,只读专业相关的书。

null


2) 只读对职业发展有用的书这个比较像第一类“只读专业书”,也就是说为了提高工作技能,在读书的选择上,可能太有功利性。一头扎入python编程中,“我的世界是由数据搭建的,文学有什么价值?”但《流浪地球》《三体》这样的科幻大作,却是出自高级工程师刘慈欣之手。“都什么年代了,谁还读诗啊?”而《中国诗词大会》的火热,让我们不断地重温国学的博大精深。杭州外卖小哥夺冠第三季,才女武亦姝被保送北大,读诗真的没用吗?为了职业发展,选择“有用”的书籍可以快速提高自己的职场竞争力。不过,过犹不及,与“无用之书”错过,往往会错失拓宽思维、发掘自己真正兴趣爱好的机会。3) 只读自己喜欢的某一类型的书你是否对某一个作家、某一种写作风格或某一类型的故事感到痴迷?爱上三毛、张爱玲、亦舒等的人生三观,于是好几个摘抄本都记满了她们的至理名言;东叔出书的速度,绝对满足不了我刷书的速度,《白夜行》已经3刷;穿越的玛丽苏网文读完不够,还要熬夜看爽文,夜晚全靠它们度过了......你会发现,你的阅读会停留在同一个味道、同一种风格、情节,甚至同一路思维的无限循环中。02阅读恐慌区1)读超出理解能力的书对哲学感兴趣的读者,在入门的时候很有可能会陷入“经典必读”的怪圈。也就是说,他们很可能会买《西方哲学简史》《中国哲学简史》《哲学的故事》这种一听起来就非常专业、非常厉害的书。因为常规思维,一门学科,必须读点硬核的,否则会从一开始就打不好基础。但如果你对哲学知之甚少,一上来就选择大部头学习,很容易超出你的理解范围。所谓揠苗助长,就是选择了超过自己阅读能力范围的书籍,给自己过多的压力。不如从《苏菲的世界》《哲学家们都干了些什么》这种有故事性、或形式比较有趣的入手,你会更容易接受。2) 读超出语言能力的书James是一个英语单词量只有1000-2000的学生,为了逼着自己一把,他决定开始读《了不起的盖茨比》的英文原版,整个过程都充满了挫败感。他在每一页都标注了生词,和晦涩难懂的长句结构,常常需要反复琢磨才能理解。

null


他大量的时间都投入到查询一个又一个生词的过程中,失去了对整段内容,乃至整章内容的理解。他不是在看一本浪漫经典的爱情小说,而是在翻阅生词本,越看越没自信,有种“遥遥无期”的感觉。读超出自己语言能力的书,往往会剥夺你的阅读乐趣,让你感到气馁、痛苦。3) 逼着自己读完全不感兴趣的书为了职业的发展、考学压力,或者只为融入他人的对话,你是否曾经逼着自己看一些“无趣的书”?为了加入同事们讨论互联网行业的火热讨论中,你暗暗买了一本《逻辑思维》;为了显示自己卓越的办公技能,你买了一本excel无师自通,但事实上你根本用不上那么多技巧;对英语并无太多兴趣的你,为了自律也加入了英语打卡的学习小组中,每天阅读几页原著,发个朋友圈就是精神支柱。这个过程中,你一直在“逼迫”自己,去接纳自己不感兴趣的内容。如果以上6种情况,有一种你命中了,那么请停下手头的阅读,好好想一想:你真的要继续这样的阅读吗?3怎样定位你的“阅读学习区”?01 扩大你的舒适区2000多年前,在堪称古代文明之巅的雅典卫城中,哲学家苏格拉底被人们称为“最富有智慧”的圣人。苏格拉底却淡然地说:“我所知道的,只是我的无知。”

null


为了解释这句话,他用木棍在地上画了一个小圆圈,然后又在小圆圈外面画了一个大圆圈:“小圆圈就是你们的认知,大圆圈是我的认知,我只是比你们知道多一些东西而已。大圆圈以外的东西,是我们都不知道的。所以每个人能做的,就是不断拓展自己的圈子,让更多'未知'变成'已知'。”走出舒适区,是个老说法。不如说,扩大你的舒适区。阅读的时候,尝试着涉猎自己不曾读过的内容,不拘泥于自己的专业、职业和固有喜好举个栗子,很多人认为,为什么一定读经济学相关的书?似乎经济学跟他们的工作、生活没有太多直接的关联。不过,翻一翻《薛兆丰经济学讲义》你会发现,读这类书,并不是因为你是经贸专业的,或是你想成为一个经济学家。通过了解经济社会的运行规律,你可以摆脱直觉和经验的控制,颠覆自己相信多年的尝试和思维定式,你将学会探究现象背后的原因,而不是动不动就抱怨、指责。RECOMMEND推荐阅读

null


《上帝掷骰子吗》《上帝掷骰子吗?:量子物理史话(修订版)》带读者做一次量子之旅,从神话时代出发,沿着量子发展的道路,亲身去经历科学史上的乌云和暴雨,追逐流星的辉光,穿越重重迷雾和险滩,和最伟大的物理学家们并肩作战。除了回顾基本的历史背景,还将向着未来探险,去逐一摸索量子论面前的不同道路,闯入人迹罕至的未知境地,和先行者们一起开疆扩土。让人惊叹的,不仅仅是沿途那令人眼花缭乱的绚丽风景,更来自于人内心深处的思索和启示——那是科学深植在每个人心中不可抗拒的魅力。

null


《哲学家们都干了些什么?》《哲学家们都干了些什么》宇宙的外面是什么?世界会不会是假的?我是不是活在虚拟世界/别人梦中?上帝到底存在还是不存在?这个世界有没有终极真理?……你知道吗,你想过或者没想过的这些奇形怪状的问题,早在几千年前就被哲学家们一本正经地提出,挖空心思地找证据,面红耳赤地争论过了。在整个世界忙着探索、开垦、打仗、上天、发展的漫长历史中,这帮哲学家们却神经质地死磕这个世界的真相和人生的意义,就好像一个网络游戏里的角色试图琢磨自己手里武器的代码是什么……翻开本书,从神烦的苏格拉底开始,彻底了解人类史上的哲学家们,以及他们穷尽毕生的经历和苦思后提交的最终答卷。

null


《你一定爱读的极简欧洲史》《你一定爱读的极简欧洲史:为什么欧洲对现代文明的影响这么深》从三大元素:古希腊罗马文化、基督教教义以及日耳曼战士文化开篇,描述了这三大元素如何彼此强化,又相互对立,最终形塑为欧洲文明的内核;继而在诸多世纪以来催生帝国与城邦。激发征服与十字军东侵,造就出许多性格截然分明的人物——如仁慈的皇帝、好斗的教皇、侠义的骑士,乃至世上第一批享受繁荣和启蒙果实的公民。《你一定爱读的极简欧洲史》以清晰、幽默、发人深省的笔调,杂以活泼的插图,叙述了一个不同凡响的文明。

null


《一个人的朝圣》哈罗德•弗莱,六十岁,在酿酒厂干了四十年销售代表后默默退休,没有升迁,既无朋友,也无敌人,退休时公司甚至连欢送会都没开。他跟隔阂很深的妻子住在英国的乡间,生活平静,夫妻疏离,日复一日。一天早晨,他收到一封信,来自二十年未见的老友奎妮。她患了癌症,写信告别。震惊、悲痛之下,哈罗德写了回信,在寄出的路上,他由奎妮想到了自己的人生,经过了一个又一个邮筒,越走越远,最后,他从英国最西南一路走到了最东北,横跨整个英格兰。87天,627英里,只凭一个信念:只要他走,老友就会活下去!这是哈罗德千里跋涉的故事。从他脚步迈开的那一刻起,与他六百多英里旅程并行的,是他穿越时光隧道的另一场旅行。

null


《杂食者的两难》自从人类开始围坐在一起共同进餐,饮食之道就与文化而不仅仅是生理需求,结下了不解之缘,人类透过饮食,将自然转化为文化。数百万年来,人类已经整合汇编了明智的饮食之道,包括饮食的禁忌、仪式和烹调方式。让我们避开有害的食物,摄取有益的食物,身为杂食者的人类便无须餐餐面对吃与不吃的两难。然而,20世纪后半期,在工业化食品和不成熟营养学的推波助澜下,人类创造了新的食物链。餐桌上的食物与它的源头越来越远,而人类则萎缩在工业化食物链的末端,丧失了与自然之间的原始记忆,更无从判断哪些食物该吃,哪些不该吃。于是我们发现自己在的卖场与餐桌前面临杂食者的两难:要吃有机苹果还是普通苹果?如果要吃有机苹果,那要吃本地的还是进口的?要吃野生鱼还是养殖鱼?应该吃肉还是吃素?如果吃素,要吃纯素还是乳素食?作为美国饮食界的引领者,迈克尔·波伦长期关注饮食议题,企图在工业社会与田园自然中寻求调和。在本书中,他以田园调查的方式走访农场、研发室、牧场、食品加工厂和超市,从产地一路追踪到餐桌,如侦探般地揭开现代食品的面貌,追寻现代饮食如何成为人类疾病的来源,给出了杂食者“到底要吃什么”的答案。02 学会与不适相处在你扩大舒适区的过程中,你将会感到一定程度的“不适”,这是你必须接受的,当然也是在你承受范围内的。为自己制造“不适”,就像强行把自己从温暖的被窝拉出来,穿上运动装,去爬山。爬山的时候,你会感到浑身酸疼、气喘吁吁,真是不如在被窝里睡个懒觉舒服......但是登上山顶,俯瞰整座城、大山在你的脚下,这种令人激动、酣畅淋漓的喜悦,会让你铭记于心,回味很久。

null


走入阅读学习区,意味着你要为自己制造“不适”,不断发掘自己的潜力,在某一领域已有的理解基础上,读一些更深层次的书籍,拔高你的认知。这个过程是辛苦的,需要你坚持付出,甚至是克服自己的坏习惯。为了避免“一蹴而就”,并帮助你尽快适应“不适”,完成阅读计划,小K将推荐些时间管理、个人习惯管理的书籍:RECOMMEND推荐阅读

null


《精进》盲目的努力,只是一种缓慢的叠加。在《精进:如何成为一个很厉害的人》中,作者提出了一种更有效的提升自我的方法:用持续精确的努力,撬动更大的可能,这便是精进。这本书为大家提供了时间、选择、行动、学习、思维、才能、成功七个方面的精进路径,只要依循书中的方法反复磨练,便可以日益精进,成为一个很厉害的人,找到实现自我的那条成功之道。这本书将帮助你——◎ 建立平衡的时间观,度过真正有质量的人生◎ 建立选择标准,解决选择中的两难困境,找到适合选项◎ 高效、即刻行动,在行动中增长智慧◎ 通过提问、解码、操练、融合,成为高段位的学习者◎ 了解潜意识特性,借助思维工具,突破大脑的限制◎ 优化个人资源,有策略地培养后天才能,成长为T型人才◎ 找到你的独特性,开辟个人独一无二的成功之路

null


《原则》*华尔街投资大神、对冲基金公司桥水创始人,人生经验之作作者瑞·达利欧出身美国普通中产家庭,26岁时被炒鱿鱼后在自己的两居室内创办了桥水,现在桥水管理资金超过1 500亿美元,截至2015年年底,盈利超过450亿美元。达利欧曾成功预测2008年金融危机,现在将其白手起家以来40多年的生活和工作原则公开。*多角度、立体阐述生活、工作、管理原则包含21条高原则、139条中原则和365条分原则,涵盖为人处事、公司管理两大方面。此前从未有过的逐一详细解答,配合达利欧多年来的各种实例和感悟。任何人都可以轻松上手实践。用以指导桥水日常管理,是桥水的员工手册,帮助桥水屹立40余年不倒,经受住了现实考验。*半个金融圈、投资界、管理层都在期待简体中文版2010年起,简略版的原则被放在桥水官网上,至今共计被下载了超过300万次,无数企业、管理者、职场人士争相阅读。*适合多层次、多领域的读者从为人处世、理解现实到日常工作、企业管理,覆盖管理者、普通白领、一般大众。所提炼的原则,也包括投资方面的感悟、公司治理、人类进化等,合适多层次、多领域的读者阅读.

null


《拖延心理学》《拖延心理学》通过鉴别和检查那些我们将事情推掉的背后原因——对失败、成功、控制、疏远和依附的恐惧,加上我们的时间概念问题和大脑的神经学因素——为我们学会怎样理解拖延的冲动以及怎样以全新方式采取行动做了一件非常扎实的基础工作。《拖延心理学》为我们提供了达成目标、管理时间、谋求支持和处理压力等一系列方案来克服拖延问题,作者提供的方案极为实用并经受过实践的检验。本书还考虑到工作和生活节奏不断加快的当代文化诉求,以及诸如注意力缺失紊乱症、执行功能障碍症等神经认知问题对拖延的影响。《拖延心理学》甚至还为生活和工作在拖延者身边的人群提供了不少实用性建议。

null


《时间管理》《时间管理:如何充分利用你的24小时》为“简单有趣的个人管理”丛书之一。《时间管理》作者从大量关于时间管理的书籍和文章中归纳出约50条原则,并在书中一一展示。《时间管理》以故事的形式来介绍时间管理,行文生动活泼,配有精美描图。适合对时间管理感兴趣的读者休闲阅读。

null


《如何高效学习》《如何高效学习》一位因为快速学习而成名的神奇小子,他应用自己发明的学习方法,完成了10天搞定线性代数,1年学习4年MIT课程的“不可能任务”。《如何高效学习》就是对他学习方法的全面介绍,其中包括整体性学习策略的核心思想和具体技术,详细介绍了快速阅读法、流笔记法、比喻法、内在化等七大方法,并为高效学习提供了从生活到时间管理的整体解决方案。跟随作者,你也将成为高效学习的超级学霸。03 随时保持阅读的乐趣不管是舒适的选择,还是颇具挑战性的任务,最重要的是,一直保持收获的乐趣,不丢失读书的初心。“真正的阅读是一种深刻而愉悦的体验,从中找到了自己塑造了自己;而每一本在心目中值得阅读和记住的书,都是因为其中蕴藏着未来你更期待的那个自己。”

null


只有持续不断的趣味性,才能让你留在阅读的学习区,一步一步进阶挑战,树立更大的自信心。RECOMMEND推荐阅读

null


《质数的孤独》这本书是意大利80后作家、粒子物理学博士保罗·乔尔达诺的处女作,2008年出版后,即获得意大利最高文学奖斯特雷加奖,并迅速成为欧美超级畅销书,迄今在欧洲销量已超过500万册。同名电影于2010年9月在威尼斯电影节首映。马蒂亚是一个年轻的数学天才,他相信自己是质数中的一个,而中学同学爱丽丝正是他的孪生质数。他们都有痛苦的过往,同样孤独,同样无法拉近和其他人之间的距离。从少年到成年,他们的生命不断交叉,努力消除存在于彼此间障碍,相互影响又彼此分离,就像孪生质数,彼此相近却永远无法靠近。

null


《蔡澜旅行食记》本书收录蔡澜先生近两年的最新文章,涵盖以寻味为目的的旅行游记和杂感随笔。看世界,从莫斯科到布宜诺斯艾利斯,阅尽欧美风情风物;游中国,从辽宁大连到香港上环,品味不同民俗美馔;聊饮食,从杯面、酱料到鱼卵、咖喱,指点美食,激扬文字。文章均系在内地首次发表。随书附有蔡先生专用插画师苏美璐女士的插画50余幅,相得益彰,风格别具。

null


《如果没有今天,明天会不会有昨天?》假设你在桥上,目睹电车即将撞上轨道上的五个人,拯救他们的唯一办法,就是把站在你身旁的一个人推下去,你会怎么选择?假设博物馆里每一幅画都是相同的红色画布,只有画名和简介不同,策展人说每幅画想传达的意念也有所不同,你可以要求退钱吗?假设村里的理发师只能帮不自己刮胡子的村民刮胡子,不能帮会自己刮胡子的村民刮胡子,他自己的胡子要由谁来帮他刮?以上问题都是哲学家精心设计的“思想实验”,因为哲学无法用科学实验来检验其正确性,于是哲学家在脑中设计出具体的假设情境,测试哲学理论是否符合我们对于相关概念的理解,以找出人生根本问题的答案。苏格拉底、柏拉图、萨特、加缪、尼采……众多伟大的哲学家都曾设计过思想实验。新锐哲学家伊夫•博萨尔特精选其中最经典的55则,用清晰易懂的方式加以阐述、推演,引领读者探讨最令人彷徨的人生11大主题。

null


《知乎周刊·带你去听古典音乐会》觉得古典音乐的门槛过高,望而却步?不要怕。从贝多芬、莫扎特开始,从喜爱的电影配乐开始,从维也纳新年音乐会开始,跟知友一起扎实地入门吧。对乐理知识一窍不通?不用担心。古典音乐是如何命名编排的?怎么分辨各种乐器的音色?如何评价一位指挥家的功力?看过知友的回答,你都能了解。指挥万一在演出过程中不小心把指挥棒甩出去了怎么办?首席小提琴家万一拉断了弓毛怎么办?(别笑!)这些事即便没亲眼看到,看过本期周刊,你也能知晓。试着用宠溺味蕾的心情对待你的耳朵吧——勇敢尝试,用心感受,并对美好的事物保有一份耐心。

null


《如何给狮子剥皮》如果你不确定自己的知识广博到可以回答“如何给狮子剥皮”这样的问题;如果你对古老失传的手艺和技能充满兴趣;如果你是一个冷知识爱好者和不折不扣的“书虫”;如果你具备探险精神并愿意用热情介入历史和生活……别犹豫,这本《如何给狮子剥皮》不会让你失望。本书从大英图书馆的百宝箱中搜集了各种各样关于生活技巧、社交礼仪、生存技能的建议。资料来自中世纪的手稿、维多利亚时代的生活手册和二十世纪早期的自助指南,从栽花到养蜂,从医学到魔术,带你探秘维多利亚时代多彩的历史画卷,为你展现真实可靠的“前现代”生活图谱。从细节窥见时代,以趣味探索生活,这既是一本奇妙的生活宝典,又是一册不可多得的历史资料汇总,更是一场真正的趣味冷知识盛宴——那些搜索引擎解决不了的问题,在这里可以找到奇妙的答案。走到你能力的最边沿,这意味着暂时失去安全感。但请记得,当你辛苦、不适的时候,一定是在往前走。
携一个移动图书馆,翻一座知识书山;Kindle,为阅读而生,为热爱存在,为你的远方和田野而来。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