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国学大师熊十力的挚友,所写的《别内诗》与《与妻书》齐名

null

近代历史上告别家人、一心赴死的文字首推林觉民的《与妻书》,而王汉的《别内诗》颇不为人知晓。

王育楚的《烈士王汉传》记载:王汉,名潮,字怒涛。湖北浠水人。出身书香之家。早年从父兄习经史,后从同邑名儒学《易》。因为有姚江学的师承渊源,所以经常跟同乡熊十力等人交流心得。他学《易》本属二程一脉,熊十力向他推荐王夫之(船山)著作。王汉读船山《周易内外传》之后,认为足以弥补程颐(伊川)的不足, 而且他认为“学不厌难”,只是痛感清政不纲,外侮日亟,乃推崇顾炎武“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理念,决意匡济时艰。常纵谈国事,间涉《仁学》、《革命军》等书刊,思想日新。“见政府孱靡,处处受外人欺诱凌胁之丧权记载,辄目裂发指,恨不尽取殃民卖国者,一一而根除之。”乃立志以身许国,研兵法,习剑术,广交志士“共筹革命大计。”1904年春,王汉参与组建湖北早期革命团体——科学补习所。

null

1904年10月下旬,科学补习所因响应黄兴领导的长沙起义事泄被封,王汉匿迹汉阳,侍机再起。嗣闻清廷要员铁良将抵鄂,革命党人密谋除之,以寒虏廷之胆,振国民之气,王汉毅然请缨前望,行前,他对妻子高氏说:“夫妻原以恩义结合,君无负我,而我将以老母累君,若何?”高氏不知此为永诀前的预托,以尽心奉侍相答。王汉大为所动,不忍相告,便挥笔留下七言诗《别内》,以辞别新婚月余的爱妻,随后义无反顾地去搏浪一击。

此诗曾在革命党人中广为传诵,但随着岁月的流逝,这首诗的全文至今未见发表,成为王汉及辛亥革命时期诗歌研究中的缺憾。

1979年,辛亥革命武昌起义纪念馆搜集到王汉烈士画像。画像上有辛亥革命元老居正于1948年书录的《别内》遗诗的后半首。1986年,王育楚所著《烈士王汉传》发表,其中恰有《别内》遗诗的起首四句。至此,这首珍贵的诗篇才得以珠联璧合。 

别   内

人生历尽许多艰,方能打破生死关。

今朝一死乃真死,非比往昔徒空言。

未知此去何时会,生死悠悠一寸心。

若使断头成永诀,愿卿含笑贺孤魂。  

时人称此诗“其爱国之恳挚,立志之纯洁,力行之勇壮,敢死之坚定,忠诚无畏,诚足风示一时”。

1905年2月的一天,清大吏户部侍郎铁良乘火车返京,行至河南彰德(今安阳市)下车,正欲换轿入城歇息时,突见一人冲至轿前朝铁良连发三弹,惜均未命中。刺客在追捕之下,愤而举枪自戕未遂,乃投路旁水井自殉。此人即王汉 ,牺牲时年仅22岁。

null

民国成立后,章太炎曾提出表彰先烈,并随手列出名单,王汉为第一人。此事见于报端,然政府表彰之事却迟迟未行。后王汉堂兄王子书,专为表彰王汉之事,访熊十力于武昌。时熊氏为湖北军政府秘书,欣然草拟呈文,请命于黎元洪,要求表彰王汉未果,熊氏乃撰《王汉传》,收入《十力语要》一书行世。且论王汉云:“王怒涛之精神与功德,皆从易学中得来。两湖学者,如王圻水、谭浏阳皆以身命实践其所学,昭然与日月争光矣。”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