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来源:华润三九官网
近日,华润三九医药股份有限公司(下称“华润三九”)披露半年报,报告期内其实现营业收入71.67亿元,同比增长10.73%;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7.22亿元,同比增长108.39%,但扣非净利润为9.76亿元,同比增幅26.37%。
华润三九称,净利润大幅增长的主要原因是品牌非处方药(OTC)、中药配方颗粒等业务增速较快,部分业务费用投放进度相对缓慢,同时,今年4月1日执行的减税降费政策对其盈利增长亦有一定贡献。
虽然华润三九上半年盈利上扬,但其综合毛利率却下降1.37%至66.06%。就不同产品而言,其医药行业、医药行业—处方药毛利率均下滑,分别为2.07%和5.43%,仅自我诊疗业务毛利率提升1.09%了。华润三九表示,这与部分产品提价有关。时代财经了解到,因为今年是流感高峰期,不少非处方中成药上调价格,华润三九的感冒灵、强力枇杷膏等都有小幅提价。
甩“烂尾包袱”
华润三九上半年净利大增的原因,除了主打的两个板块产品的升级,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出售子公司三九医院股权,赚了6.8亿的投资收益,这个历史遗留的“烂尾楼”终于变现。
据时代财经了解到,三九医院于1994年经批准,由三九企业集团(华润三九前身)负责筹资建设并于同年8月1日开工,但此后再无消息。华润三九去年的半年度财报显示,三九医院已为停止施工状态。
相关资料显示,24年间,华润三九对三九医院的建设投入高达3.38亿元,比预算高135.14%。而三九医院自上个世纪90年代开工建设后一直没有产生营业收入。截至2017年年底,三九医院公司已经累计亏损3.11亿元,所有者权益账面值约1.87亿元,全部权益价值约为7.2亿元,评估增值近5.32亿元,评估增值率为284.03%。
对于这个久未产生收入的医院资产,华润三九在去年11月下旬决定出售,公开挂牌转让其所持三九医院82.89%的股权。
出售三九医院让华润三九取得投资收益约6.8亿元(税后),并且在今年上半年,其还注销了旗下深圳华润三九现代中药有限公司。华润三九在半年报中写到,两项举措优化了资产配置,有利于其集中发展主营业务。
北京鼎臣医药管理咨询中心创始人史立臣向时代财经表示,“目前,国家各大政策纷纷落地,医药行业正处于变革期,包括外资企业在内的很多企业都在剥离非主营业务,来实现在主营业务上的'聚焦'。”
“‘聚焦'对于企业来说在渠道资源、政府资源、营销资源等的获取上均有利好,但此次华润三九舍弃了其他业务的决策是否是关于‘聚焦'的动作还不能定论。”
研发费用仅为销售费用零头
历年来,华润三九的销售费用占比过高一直被市场诟病。今年上半年,因为投放进度相对缓慢,华润三九的销售费用微增2.1%
华润三九一直是各大综艺影视作品中植入广告的常客,2018年因销售费用高达65亿,占应收比例近半而倍受瞩目,其中,仅市场推广费就高达近44亿。
据时代财经了解,2010年公司在更名为“华润三九”后,销售费用就从11.6亿飙升到2018年的64.69亿元。10年增加了53亿,累计增长454.8%。
但在销售费用大增的同时,华润三九2016年至2018年在研发投入的金额分别为2.8亿、3.26亿、4.97亿,相应年份研发投入占比仅3.1%、2.9%、3.7%,甚至不及在市场推广费用上的零头。
“不注重研发是现在药业的一大问题。”史立臣告诉时代财经,“目前市面上发展较好的国企也主要是基于占有了大量的政策资源、政府资源、营销资源、产品资源等,所以企业可以较为稳定地发展。但不管是中药企业还是大型药企,如果不注重研发,必然会影响企业长远发展。”
为何看好自我诊疗市场?
上半年华润三九总营收71.67亿元,其中自我诊疗业务实现营业收入36.95亿元,占比51.56%,
华润三九的自我诊疗业务覆盖了感冒、皮肤、胃肠、止咳、骨科、儿科、膳食营养补充剂等近10个品类,同时,华润三九还在自我诊疗业务的基础上增加品牌建设及终端合作,构建慢病管理平台等行动。可以说,自我诊疗将是华润三九在新零售、新的业务模式的重要入口。
但是,对于华润三九加大对自我诊疗业务的发展,史立臣并不乐观。他表示,“自我诊疗是国家90年代末推出的,是当时医改时期关于非处方药主次上面对患者发放的一本关于自我诊疗的书籍,但到现在为止,患者对于自我诊疗水平几乎没有提升。所以,企业想依靠患者自身进行自我诊疗购买药品是根本行不通的。”
对于为何华润三九在自我诊疗上的发展虽并不被外界看好,但业务占比仍不降反增?史立臣解释道,“华润三九在自我诊疗上的发展并不是原有字面意义上的自我诊疗,而是在品牌影响力的基础上强加了一个自我诊疗的名字而已。而自我诊疗占比不断增加的原因也只是非处方药品类比例的上升所导致。”
关于外界对华润三九推动自我诊疗业务的质疑,时代财经致函华润三九董秘邮箱,其回复称,公司认为自我诊疗业务具有长期发展潜力,主要是基于在消费升级、消费者健康意识升级以及老龄人口比例持续上升对慢病管理类的产品需求提升层面考虑。并且今后会逐渐将自我诊疗业务从以治疗为中心,向预防、保健和康复的两端延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