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国际交流协会会长刘利民: 职业教育要坚持“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

每经记者:温梦华 每经编辑:杜毅 9月6日至8日,由太和智库发起主办、每日经济新闻·每经智库战略合作

每经记者:温梦华 每经编辑:杜毅

9月6日至8日,由太和智库发起主办、每日经济新闻·每经智库战略合作的第三届“太和文明论坛”在北京举行。

六年来,“一带一路”倡议由理念变为行动,由愿景化为现实,有效促进了经贸与投资合作,有效密切了人文交流往来,为各国和世界经济增长开辟了新空间,为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作出了新贡献。中国教育国际交流协会会长、教育部副部长(2010~2016)刘利民认为,“一带一路”建设也是中国教育国际交流的顶层设计,是中国教育走向世界舞台的路线图,是在更高层次、更大范围、更广领域推进教育国际交流合作的重要抓手。

刘利民 图片来源:主办方提供

“一带一路”职教先行

演讲中,刘利民首先给出了一组数据:截至目前,我国已经与24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签署了高等教育学历学位互认协议,有60所高校在23个沿线国家开展境外办学,16所高校与沿线国家高校建立了17个教育部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推进了优质教育资源共享。

“随着‘一带一路’建设的持续推进,教育的基础性和先导性作用日益凸显,教育交流和人才培养将为沿线各国的互联互通不断创造平台,持续提供支撑。”刘利民指出。

开幕式现场,刘利民分享了今年7月马来西亚和柬埔寨的出访,了解“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职业教育发展的情况和需求。他表示最直观的感受就是“一带一路”职教先行;职教合作,师资先行。

据了解,伴随着一大批重大的工程和国际产能合作项目相继在沿线国家落地,对技术技能人才极为迫切的需求,需要大批高素质劳动者参与建设,而这恰恰是我国职业教育的强项和优势。目前,中国举办着世界上规模最大的职业教育,中高职院校1.17万所,在校生近2700万人,每年开展技术培训上亿人次,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了大批的应用性人才和技术工人队伍。

刘利民表示:“中国职业教育伴随着我国日益强大的现代工业体系而成长,肩负着培养多样化人才、传承技术技能、促进就业创业的重要职责。”

“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

随着职业教育作用的愈发凸显,2019年,国务院专门颁布了《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描绘了职业教育的顶层设计和施工蓝图。与此同时也提出,我国高职院校今年要扩招100万人,并从失业保险基金结余中拿出1000亿元,统筹用于职业技能提升行动,加快培养各类技术技能人才,扩大就业。

刘利民指出,要进一步加强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职教合作的目标,中国的职业教育和“一带一路”职教合作进入了大有可为的政治红利期和发展机遇期。”

现场,刘利民也就加强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职业教育合作分享给出了自己的几点建议:

第一,在人才培养方面坚持“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培养满足各自需求的高素质国际化人才。

第二、在标准建设方面,也要坚持“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凝练符合国际规范、突出中国特色的教育标准。

第三,在人文交流方面要坚持“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促进中外民心相通。

刘利民总结道:“面向世界,职业教育要继续坚持‘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借助‘一带一路’政策优势和企业资源优势,培养更多高素质高质量的劳动者,促进‘一带一路’国家产能和装备制造合作,推进世界经济的共同发展繁荣和沿线国家的民心相通。”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