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马俑中未发现头盔 秦军是否没有头盔呢?
秦军秦始皇兵马俑出土的时候,考古学家们发现了一个奇怪的现象,发掘秦兵马俑的过程中出土兵器上万,却没有一顶头盔的存在,因为怀疑是否秦军无盔?因此一些学者援引《战国策》的说法,秦军“跿跔科头,贯颐奋戟……捐甲徒裎以趋敌”,认为是秦军为了彰显勇敢而不装备头盔,由此引申出秦军不重视防护。不过,1998年,在秦始皇陵墓内发掘出一座大型陪葬坑,里面有大量石质头盔模型,从而颠覆了以往对于秦军无盔的说法。兵马俑无盔,更多是因为其是处于检阅状态下,“免胄”是一种礼仪的需求。其实根据复原秦甲的情况来看,秦军其实十分重视战士的防护。秦甲由前甲(护胸腹)、后甲(护背腰)、披膊(肩甲)、盆领(护颈项)、臂甲(护臂)和手甲(护手)等不同部分组成。不同的兵马俑还因兵种、身份、战斗需要的不同而设计铠甲。比如步兵的前胸、后背和肩部易受伤害,其铠甲多由前甲、后甲和披膊等三部分合成。骑兵必须便于骑射,其铠甲比较短小,长仅及腹,没有披膊。车御的臂、手、颈易受攻击,其铠甲不仅有前甲、后甲,甚至还有臂甲、手甲还有盆领。一般来说,秦代处于中国军队由皮质札甲向铁质札甲过渡的时期。中国甲胄修复专家白荣金先生认为,用皮革而不是青铜制甲不能简单理解为防御装备落后。因为青铜的结构强度和硬度并不算理想,并且容易破裂。此外,青铜密度高,也就意味着在同等重量的情况下,皮甲能够提供更好的防护厚度。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曾结合曾侯乙墓出土的髹漆皮甲胄进行过复制试验,发现皮甲甲片经过鞣制、合成、髹漆之后,质地十分紧密结实,拥有良好的防护性。此外由于皮革的弹性,其对钝器的打击拥有较好的防护性。当然,秦军重装步兵缺乏对于腿部的防护,其防御力要弱于装备着“三属之甲”的魏国战士,但这是为了机动力而做出的必要牺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