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彩妹摆贵州丨揭秘“中国汞都”——铜仁万山的前世今生

多彩妹摆贵州 News Watch 揭秘“中国汞都” ——铜仁万山的前世今生 A colorful

多彩妹摆贵州

News Watch

揭秘“中国汞都”

——铜仁万山的前世今生

A colorful day, a wonderful start! 多彩的一天,美好的开始!欢迎收听“多彩妹摆贵州”。铜仁地区地处中国汞矿最重要的上杨子成矿区,汞矿分布集中,储量大,品位高,朱砂结晶体瑰丽奇特、世所罕见。

自殷商开始,就有百濮族人在黄道淘沙溪一带发现丹砂,随之有人开采露头丹砂,留下相当数量的历史老硐。秦汉时期,人们崇尚炼丹术,这一带即已开始冶炼。唐垂拱二年(686)锦州(铜仁隶属)进贡光明丹砂。“锦州丹砂”实为铜仁丹砂,即为境内汞产品见诸史籍最为明确的最早记录。《明史》更是明确,太祖时(1368)“惟贵州大万山长官司设水银朱砂场局”,是时,万山汞矿已实行官办。同时,思南、印江、石阡等地朱砂亦为官家开采。

晚清时期(1840—1911),铜仁“矿禁”废除,不仅有民营,也有官办。尤其在洋务运动中,英、法殖民主义者趁机入境开办“英法水银公司”,在其经营10余年,虽带来先进的开采及冶炼技术、设备,然而却掠走水银700余吨,获利400万银圆。

民国前期,境内汞矿资源的开采及冶炼多为民营分散经营。尤其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暴发期间,因军火生产之需,汞价高涨,境内不仅万山、铜仁,包括松桃、印江、江口、思南、石阡、沿河、德江等地的汞业生产纷纷土法上马,均达到前所未有的鼎盛时期。

民国25—34年(1936—1945),境内汞业转为国民政府资源委员会垄断开发和经营。抗日战争胜利后,因汞价下跌,工人反抗日益高涨,汞业管理无法维持,国民政府假以“不争民利”“还矿于民”等口号自动退出,于是民办汞业又掀起高潮,各地汞矿大都由地方绅士雇工经营。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国家在万山建立现代化的汞工业企业——贵州汞矿,其所占有的汞矿储量,所具备的采、选、冶技术装备和工艺水平、科研能力等,均在中国汞行业中独占鳌头,其朱砂和水银产量一度分别占全国的75%和50%。

1952—2001年,万山累计生产经营49年,后因汞资源枯竭而关闭,累计生产的水银和朱砂达3万吨,上缴国家利税15亿元。其中20世纪60年代初,在国家处于经济困难时期,为偿还苏联外债,向苏联出口水银5196吨,为国家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万山特区成为中国最大的汞金属和朱砂生产基地和中国最大的汞化工系列产品生产基地,成为享誉世界的“中国汞都”。

21世纪初,境内汞资源相对枯竭,铜仁汞矿与贵州汞矿相继破产。然而,汞金属的保有地质资源量仍有6387吨,居全国之首,万山特区仍为国内汞系列产品聚集中心。特区政府提出“产业转型”,除了发挥优势资源发展多元工业,还开采边远保有汞资源,开发精、深汞化工系列产品,并利用970千米的汞矿遗址,开发“地下长城”“矿山公园”文化旅游业,使之成为“中国汞矿史的教科书”。

参考资料:中国新闻网 铜仁网等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