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的李白的一生,懂他更懂他的诗

李白是盛唐文化孕育出来的天才诗人,其非凡的自负和自信、狂做的独立人格、豪放洒脱的气度和自由创造的浪漫情怀,充分体现了盛唐士人的时代性格和精神风貌。

c7d15f01c2104d5d9d439f496ed823bd.jpg

盛唐诗歌的气来情来、神来,在李白的乐府歌行和绝句中,发挥得淋漓尽致。他的诗歌创作,充满了发兴无端的滤湃激情和神奇想象,既有气势浩瀚、变幻莫测的壮观奇景,又有标举风神情韵而自然天成的明丽意境,美不胜收。李白的魅力,就是盛唐的魅力。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秦安)。李白“五岁诵六甲,十岁观自家”,“常横经籍书,制作不倦“(《上安州装长史书》),“十五观奇书,作赋凌相如”(《赠张相镐》二首其二)。由此可知,他早期曾受过很好的教育。

他的少年时代,受道教的影响很深刻。蜀中是道教气氛浓郁的地方,青城峨眉的好几位著名道士,是开元年间很受朝廷重视的人物。李白家附近的紫云山是道教胜地,青城山是道教十大洞天之一,环境对他的神仙道教信仰影响至大。道教的影响,几乎伴随了李白一生。

6dcb015d13fa4da8943c4a3b1ef75b67.jpg

大约在18岁时,李白隐居大匡山读书,跟随赵蕤学纵横术。在以后的岁月里,我们还可以看到李白思想中纵横家的某些印记。在大匡山的几年,他往来旁郡,游剑阁、梓州。20岁游成都谒见益州长史苏题,受到赏识。他后来说的“十五好剑术,遍干诸侯”,可能即指此事。蜀中又是一个有着任侠风气的地方,侠士风概对李白也有影响。

开元十二年(724年)李白游峨眉山。秋天,他从峨眉山沿平羌江(青衣江)东下,至渝州,写下了《峨眉山月歌》

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在这首诗里,开始出现了李白日后诗中的那种浓烈、奔泻而出的感情,那种奔放的气势。第二年春,他东出夔门,“仗剑去国,辞亲远游”(《上安州裴长史书》)。他东游洞庭,登庐山,至金陵、扬州,往游越中。然后西游云梦,经襄阳,作客汝海,不久便在湖北安陆定居下来,与故宰相许園师的孙女结婚,从此“酒隐安陆,蹉跎十年”(《秋于敬亭送从侄游庐山序》)。以安陆为中心,开始他的干谒与漫游的生活,历江夏襄阳洛用北上太原南下隋州,义回到洛阳。

225d16cee46d4d25afd2424268086817.jpg

他后来有《忆旧游寄谯郡元参军》诗,记此数年间之行踪。这几年,他以一种迫切强烈的心情,上书安州裴长史韩朝宗,希求荐用。“高冠佩雄剑,长揖韩拥州”《《忆襄阳旧游赠济阴马少府巨》)。韩朝宗以善举贤才名闻当时,但他也未能荐举李白。

干谒失败之后,他大约在开元二十四五年前后,西人长安求住,结果仍然是大失所望。他在长安看到的是官场的黑暗,心中充满愤慨与不平。《古风》中的好几首,作于此时。《蜀道难》《梁甫吟》《行路难》都集中地表现了这个时期的愤激不平情绪。

《行路难》云大道如青天,我独不得出。羞逐长安社中儿,赤鸡白狗赌梨粟。弹剑作歌奏苦声声,曳裾王门不称情。阅九门不可通,以额关闹者怒”(《梁前吟》)。他带着失败的心情离开长安,再次漫游,从梁来而至洛阳、襄阻然后举家迁居山东任城与孔娘父等隐于徂徕山,。

0c035dc329274e179a9744b3c12e974c.jpg

或者由于李白的名声,或者还有人荐举,天宝元年(742年),机会终于来临,李白奉召入京供奉翰林。这是他一生中最为得意的时期、玄宗“降辇步迎,如见绮皓。以七宝床赐食,御手以饭之…置于金弯殿,出入翰林中,问以国政,潜草诏,人无知者”(李阳冰《草堂集序》)。

他自己也说:“一朝君王垂拂拭,剖心输丹雪胸臆忽紫白日回景光,直上青云生羽翼。幸陪鸾驾出鸿都,身骑青龙天马狗,王公大人借色,金紫经来相趋”(《驾去温泉宫后赠杨山人》但不久,就为朝中权贵所谗毁,他在佳途上再次遭受打击,天宝三载(744年)以“赐金放还”的名义被迫离开长安。这次他的愤慨更为深广:“玉不自言如桃李,鱼目笑之下和耻。

e411fc7045044318aaf87c9f5cc1ecbf.jpg

楚国青蝇何太多?连城白璧遭谗毁。”(《鞠歌行》)他沿黄河东下,来到洛阳。在洛阻,李白与杜前相遇,结下

了千古传颂的深厚友谊。两人同游梁、宋,在那里又遇高适,怀古登临,酒射猎。之后,他在齐州请北海高天师授道箓,再次举行入道仪式。这时他的思想是复杂的,既悲慨不平,“我本不弃世,世人自弃我”(《赠蔡山人》),对朝廷充满不满与失望的情绪,但又关心国家命运、积极入世希望建立功业的心情并没有消退。

他寄家东鲁,南下吴越,北上蓟门,近10年的漫游,都带着这种复杂的心情。北上蓟门经大梁时,他醉别于逖,依然是一腔慷慨豪情:“太公渭水猎,李斯上蔡门。钓周猎秦安黎元,小鱼兔何足言……劝尔一杯酒,拂尔裘上霜。尔为我楚舞吾为尔楚歌。且探虎穴向沙漠,鸣鞭走马凌黄河。耻作易水别,临歧泪滂沱。”(《留别于十一逖裴十三游塞垣》)在幽州,他预感到安禄山行将叛乱,忧虑不安。安史乱起,他正在庐山,永王李璘奉玄宗普安郡制置诏,出兵东南,经九江,李白以为报国的时机已到,入永王幕,慷慨从军。而此时肃宗李亨已在灵武即位,叛乱罪讨伐李璘。李白也因反叛罪蒙冤入狱,长流夜郎。乾元二年(759年),他在流放途中遇赦放回,流寓南方。上元二年(761年)闻知李光弱出征东南,他又想从军报国,无奈半道病还,往当涂投奔县令李阳冰。于次年病逝于当涂,年62岁。

盛唐士人积极入世、进取的人生态度,在李白身上被理想化了。李白是个功名心很强的人有着强烈的“济苍生”、“安社稷”的儒家用世思想。但他既看不起白首死章句的儒生,不愿走科举入仕之路,又不愿从军边塞;而是寄希望于风云际会,始终幻想着“平交王侯”、“一匡天下”而立抵卿相”,建立盖世功业之后功成身退,归隐江湖。他仰慕传说中做过小贩、屠夫,80岁在渭水边上遇文王,90岁封为齐侯,建立了不世功业的吕望;仰慕筑过墙,后来建立伟大功勋的傅说;仰慕隐于高阳酒肆,后来不费一兵一卒就为刘邦赢得72座城池的郦食其;仰慕鲁仲连、宁、戚、范。而事实上他所面对的现实与他所仰系的这些带着传奇色彩的人物所处的环境已经完全不同。他的过于理想化的人生设计,在现实人生中当然要不断遭致失败,这使他常常陷于悲愤、不平、失望之中。但由于他始终向往着这样的理想,他又始终保持着自负、自信和豁达、昂扬

的精神风貌。

756f7d3b8e1846bb81004072aad40e64.jpg

他是高度升华了盛唐土人的人世进取精神,并把它带进了一个理想化的境界神仙道教信仰在李白的思想中占有重要地位,在他的近千首诗中有10多首与神仙道教有关。当他仕途失意的时候,便进一步走向道教但有时他又对神仙世界持怀疑态度:“仙人殊仿佛,未若醉中真。”道家和道教信仰给了他一种极强的自我解脱的能力,他的不少诗表现出人生如梦、及时行乐的思想,而其实是渴望任随自然、融入自然,在内心深处深藏着对于人生自由的向往。在他的人格里,有一种与自然的亲和力。山水漫游,企慕神仙,终极目的是要达到一种不受约束的道遥的人生境界。他的狂傲不刷的性格、飘逸洒脱的气质,都来源于这样的思想基础。

贺知章曾称他为“谪仙人”,他也以“谪仙人”自居,同样出于对不受约束的自由人生的向往。他的明朗,自信、壮大、奔放的感情,也基于这样的人生向往。李白人格的最突出特点便是独立不羁,不受任何约束。这是自魏晋开始的人的觉醒发展至巅峰的产物,是盛唐精神高度升华的产物。

f39065da008c4d858bdc16ffc592ac18.jpg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