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驳虎:猪肉涨价是因为环保风暴?全都是造谣!

详解猪肉涨价之谜

文/凤凰新闻客户端荣誉主笔 唐驳虎

猪肉价格空前暴涨,这个大家都知道了。也是人人都关心的重要民生话题。

而在本月初,好几个财经作者,纷纷写了爆款文章。固然是出于一片好心,但在叙述和逻辑上,全都把猪肉供应短缺,严重涨价的帽子扣到了“环保风暴”“激进”头上。

这样的说法,甚至让商业媒体、乃至权威媒体都受到了影响,各家媒体众说一辞,都在批评环保政策“折腾”。

虽然我知道这些说法不对,但实在是忙于别的事务,无暇辩驳。直到我看到了大名鼎鼎的《财新周刊》的社论:

《财新周刊》社论截图

“不合理的生猪禁养、限养规定难辞其咎。据称划定生猪禁养、限养区初衷是为了保护环境,但是,对二者之间的复杂关系应有令人信服的科学研究成果作政策支撑。”

我是被这股不懂装懂、自以为是的劲头给惊了。这样的东西还能当成社论发出来?朋友,你见过养猪场是什么样子吗?你见过猪拉屎吗?

甭管见没见过,猪究竟会不会拉屎,这个问题还要“据称”?还要科研成果作支撑?

当然,近五亿头猪一年会拉多少屎,这就超出普通人的想象范围了,用科学数据来说话的确最适宜。

【养猪是排名第一、占比近半、远超全部工业的超级重污染行业】

2014年环境统计年报显示,全国废水排放折算化学需氧量 2294.6 万吨,其中,工业源为 311.3 万吨、农业源为 1102.4 万吨、城镇生活排放为 864.4 万吨。

与普通人通常想象全然不一样的是,农业排放占比竟然接近一半。

而一般被以为污染罪魁祸首的工业,特别是化工、炼钢等“重污染”行业,却因普遍强制安装污水处理设备,占比已经大幅下降,整个工业体系仅占水污染排放的13.6%。

在农业排放的 1102.4 万吨中,畜禽养殖业高达 1049.1 万吨,另有水产养殖业排放 53.3 万吨。

畜禽养殖业占到了农业排放的95%,更是占到了全国工、农、生活总排放的45.7%。而在畜禽养殖污染中,养猪业又是绝对的大户。

本来,猪肉消费就占了全部肉类消费的65%左右。而猪的粪尿排泄量远高于其他动物,猪粪猪尿又比鸡粪、牛粪难处理,偷排、直排的很多。养猪污染在畜禽养殖污染占到了85%以上。

最后合算下来,养猪制造的废水排放污染,化学需氧量大约在900万吨量级。

正是因为缺乏处理设施、普遍直排,猪比人排放的废水还多,占全国废水排放的约40%,是全部工业污水排放的3倍。

只在超市见过分割切好,在聚光灯下干干净净、鲜嫩诱人猪肉的城市中产,你应该是绝对想象不到,养猪会有多么大的污染。

重点流域化学需氧量排放情况

【广大农民是养猪污染的一线直接受害者】

在骇人的体量背景之下,我们再来看看养猪对具体民生环境的直接伤害。在城市中产的想象中,猪都是“农民伯伯”家里一家一户养出来的。

但现实是,随着时代变迁,大部分农民也都不在家里养猪了,臭,占地方,懒得伺候,想吃就去集市上买。

农村养猪早已成了养殖专业户、乃至外来小老板投资猪场的天下。尤其是后者,往往来自当地县城,和村集体签订土地租用合同,建起几百头猪的猪舍。

而只要搜索“养猪场 村民”,就会看见全国各地的农村一线民众,对养猪场,尤其是小散养殖多么厌恶,苦不堪言。

考虑到很多人都懒得动动指头,这里还是直接给出截屏吧。

部分网络截图

而考虑到农民的信息传播能力、网络舆论能力远不如都市中产,只能被动依赖媒体的报道,你在网上能看到的,也仅仅是巨大问题的冰山一角,而已。

城里人吃着猪肉打着火锅唱着歌,就可以不管不顾农村的严重环境污染问题,广大农民的痛苦了吗?

农民也有权要求还他们新鲜的空气和舒适的生活环境啊!

【禁养区的由来与规定】

当然,列举这些令人震惊的问题事实,绝非要因噎废食,不养猪了——这怎么可能?

复杂、多元、严重的工业污染,能够通过技术和法规手段得到治理;体量更大,但成分简单的猪业污染,自然同样可以、并且应该得到治理。

福建环保报告,养殖污染与水污染构成强相关。

2015年,决策层审议通过《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俗称《水十条》),启动了水环境综合治理专项行动。

行动计划明确规定,在全国范围内:

推进农业农村污染防治。防治畜禽养殖污染。科学划定畜禽养殖禁养区,2017年底前,依法关闭或搬迁禁养区内的畜禽养殖场(小区)和养殖专业户,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等区域提前一年完成。

2016年底,环保部、农业部联合制定了《畜禽养殖禁养区划定技术指南》,供各地(具体为县一级)划定时参考。划定禁养区,旨在让养殖场离开重点环境地区,是减少污染影响最易见效的措施。

怀柔是北京重要的生态涵养区划,尽管如此,除城区和104平方公里的慕田峪长城风景名胜区和115平方公里的喇叭沟门自然保护区外,大部分地区仍然可以保有养殖场。

这里需要说明的是,除了发达全域城区,禁养区并非全行政区域禁养,而是不同区域有不同的管理要求。

像北京市划定的禁养区面积总数为5190.25平方公里,而北京市域总面积为16410平方公里,即使在首都,禁养区面积占比也不到1/3。

并且禁养也不是只针对养猪,鸡、鸭、牛、羊、鹅、兔等十余种经济动物的集中饲养都在其列,达到规模标准则一视同仁。因为是“畜禽禁养区”而不仅是“无猪区”。

禁养的依据

具体而言,畜禽禁养区范围在《技术指南》和2013年的《畜禽规模养殖污染防治条例》里都有规定,重点是:

(一)饮用水水源保护区;

(二)风景名胜区;

(三)自然保护区的核心区和缓冲区;

(四)城镇居民区、文化教育科学研究区等人口集中区域;

(五)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禁止建设养殖场的区域。

其实说到底,以上所列的,本来都是不得建设养殖场的区域,在之前的各种相关法规中也都有反复体现。《技术指南》只不过是重申了一遍原则。

比如,国家基本农田保护区,是非经特批,不得用于任何建设项目的。像这样的就无需重复了。

而作为水污染防治的重点,《技术指南》还指出,禁养区划定还需兼顾重要河流岸带、重要湖库周边、江河源头区等对水环境影响较大的重点流域周边范围。

北京平谷,也属于生态涵养区。禁养区主要也是城区、饮用水源保护区和四座楼自然保护区

【各地方禁限标准的具体划定】

具体划定禁养区的权限,交给了当地县一级政府。那么,是否如同高论所言,“不合理的生猪禁养、限养规定难辞其咎”?

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我花了整整一天的时间,认真阅读对比了近100个县市区的《畜禽养殖禁养区划定方案》及其地图

这100个县市区,从大兴安岭到西双版纳,由福建沿海到新疆边境,从首都北京到偏远小县,涵盖了东、中、西部地区,经济发达地区与养猪主产区,具备足够的代表性。其中又以四川、湖南这两个中国养猪头两位的大省为主。

在看完这么多个县市区的《划定方案》之后,终于可以总结归纳各地的禁限标准

在相关法规和《技术指南》的基础上,各地区的规定基本相似,但在具体要素,尤其在人口集中区、饮用水源保护区以及重要河流、重要交通干线这几个方面的禁养设定不尽相同。而这不同又主要体现在扩展距离上。

城镇及其外扩200米的划定

1、人口集中区主要指城镇、以及位置较独立的学校等文教科研区,大部分地方将未来规划区也纳入禁养区中。另外不少地方一般还纳入工业园区,有的旅游区如安徽黄山还包括度假区、独立建设的星级酒店等。

但是,绝大部分地方,都未将行政村、自然村纳入禁养范围。这也意味着广大农民厌恶的问题还是没有解决。

除人口集中区本身,禁养区一般还包括一个外扩的边界隔离缓冲区。这个外延距离在一般在200~500米。

此外还有文物保护单位的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地带。这个原则在法规上也是有要求的。

但各地的实际划分中,有些是统一定在了500米半径,略大了一点,有的则一本正经地列了牌坊、祠堂、石刻、古建之后,给了一个外延5~10米的控制范围。

理论上就是挨着了,但在这些建成区,边上即使有人想建,也能有地方建养猪场吗?这就比较搞笑了。

山西吕梁离石区(主城区),禁限的主要也是城区和远山的自然保护区

2、重要河流、水库,这也是实际影响差异最大的地方,一是数量二是距离。

尤其在南方,河道众多。但养猪场尤其是无处理设施的养猪场,直排、偷排、漏排,猪粪尿直入水环境构成巨大污染。

作为无奈的“被动防护手段”,也就是只能让这些无处理的养猪场,离地表水体远一点。即使直排、偷排,或者夏季涨水,猪场粪尿也尽量少直入主要地表水体。

防护目的是,猪场粪尿尽量少直入主要地表水体

而由此定下的距离,从主要河道到次要灌渠,有5米的,10、20米的,也有200、500米内的。

如果在河道不多的北方,再定个5米,这样的禁区就会很少。但在实际中往往无法避免畜禽粪污对河流的污染。

而在水网密集的南方,定一个500米,由此构成的禁区面积,影响的动静就会较大一些。

湖南郴州嘉禾县

3、在地下水源取水井、地表水源取水点的距离限定方面,范围从30~2000米均有,差别极大。

这样的差别甚至会出现在同一个地区的不同取水点上,大概是与具体的水层地质结构有关。

从数字距离来看,感觉30米的距离还是太近了。从防止渗漏、臭气出发,至少也应是100米开外为宜。当然,这还得各地地层划分的人员最清楚本地情况。

水环境是一个复杂的大系统。水污染防治必须着眼于整个流域或区域,进行综合防治。

水源地距离限定

4、重要交通干线沿线

在相当一部分地区的《划定方案》里,交通干线(包括公路、铁路)两侧也是禁养的。

有的定在了20~30米,基本上是公路法规自身要求的最低值。有的定在100~200米,还有不少是定在了500米。

在纵横交错的水网隔离之外,还有一个纵横交错的交通网隔离。

可能很多人就会质疑了,这是不是地方政府在嫌弃养猪场,在大搞沿线的“形象工程”瞎作秀啊?《技术指南》里也并无此项规定啊?

云南楚雄双柏县

这其实并不是“形象工程”。准确说也和防治水污染关系不大,而是此前就有的防疫要求。

根据《动物防疫条件审查办法》(农业部令2010年 第7号)中第五条,动物饲养场、养殖小区选址应当符合下列条件:(三)距离城镇居民区、文化教育科研等人口集中区域及公路、铁路等主要交通干线500米以上。

当然,这个防疫要求也有可商榷之处,500米是相当稳妥的距离,距离200米、300米行不行?

所以有些地方的禁养区,划得是比防疫要求要小一些的。这也是为了减少需要搬迁养殖场的影响。

四川广元旺苍县,禁养区与限养区的划分

5、禁养与限养

另外,《技术指南》在具体条文里,还把禁限要求分为“禁止建设养殖场”和“禁止建设有污染物排放的养殖场”两类。

而在各地的实际案例里,这两个等级大多被直接细分为“禁养区”和“限养区”两个等级。

禁养区内不得新建、扩建,已建成的养殖场限期完成搬迁或关闭。限养区内一般不得新建、扩建,已建成的要建设达标粪污处理设施,经过无害化处理用作肥料还田。

6、拆迁与补偿

这里还需说明的是,禁养区养殖场搬迁关闭,不是毫无商量的野蛮强拆。地方政府都是要给补偿的。

补偿项目包括:养殖棚舍、附属设施工具、土地租金补偿;动物销售损失、停产停业损失、搬迁临时安置补偿等等。

7、划定范围与实际影响

那么,说了那么多,各地方的具体禁养区域划定,有没有不合理的地方?

有,就这100个样本所见,有2~3个中东部地方,把交通干线、人口集中区的扩展距离到1000米,把水库、河道的扩展距离划到1000~2000米以上,这样的禁限区划定就过大了。

还有1个青海某地,大概是仗着西部地广人稀,把扩展距离全部定到了3000米,这就有点太离谱了。

但除了这几个极端案例之外,大部分地区的划定还是稳妥严谨的,毕竟拆迁养殖场,地方政府是要出钱的。

而且相当一部分地区的《禁养区域划分方案》,是经过公示讨论、实地探勘后作出的。

所以,可以总结:

(1)生猪禁养限养总的规定原则,都是有出处、有原因的。

(2)具体的禁养区域划分,在大部分地方是合理、严谨的。

像部分重点地区提前启动禁养区划定,2015年全国农业养殖水污染化学需氧量就下降了3.1%,而值得注意的是,农业养殖污染——主要就是养猪污染2011年才开始纳入统计。此前一直没有重视过这个问题

广东韶关南雄市

【禁养限养造成的实际影响】

到2017年上半年,全国实际划定的禁养区面积63.6 万平方公里(主要由自然保护区、人口聚居区构成),关闭或搬迁禁养区内畜禽养殖场21.3 万个。

那么,禁养限养究竟造成了哪些实际影响?有资料称,2016年因环保整治而拆迁的生猪存栏达到3600万头,2017年拆迁2000万头。合起来大约是6000万头。

进而得出结论:环保风暴超级汹涌,禁养导致猪价暴涨。

首先,以上所指可能是受影响拆迁的存栏头数。但相当一部分禁养区猪场在拆迁之后,搬迁到了适养区,重新开张。

查近年来的生猪存栏头数统计(美国农业部数字),从2015年到2018年,猪存栏总数从4.7亿头下降到4.4亿头,规模下降实为3000万头,约6.3%。

近年来的生猪存栏头数统计

而出栏头数、猪肉总产量变动均在4%左右,猪肉总产量从5650万吨下降到5400万吨。相较以往年份,属于正常波动,不足以对生猪价格造成重大影响。

其次,最关键的时间逻辑在于,2017年底,各地禁养区内猪场,就已经基本按照要求拆除完毕。

但到了2018年5月,猪肉价格却从2016年的高点,降到了一个新的波谷……

猪周期示意

来来来,这是怎么一个逻辑?

2017年底该拆的猪场早就拆光了,怎么过了半年,2018年中期猪肉价格又降到谷底了呢?

还有,禁养限养是针对全部经济肉用动物的,养鸡场、养牛场同在此列,但为什么鸡肉和牛肉本身没有暴涨呢?(因为猪肉暴涨,供应骤减,导致连带涨价这是另一回事)。

所以说,说环保调整导致了今天的猪肉价格暴涨,这近乎是造谣了。

我们需要去探究、了解猪肉价格暴涨背后的真实原因。

详情请关注“唐驳虎”下篇分析。

独家首发于凤凰新闻客户端,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