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女与盛世,港姐与牛市,这一表一里的两条线索,曾以同一逻辑在香港这座追求真善美、也在疯狂造富的城市强烈交汇。今日,“香港小姐”已不复往昔风采,而香港的财富,又会何去何从?
◎作者 | 沽民
◎来源 | 格隆汇(hkstocks)已获授权
格隆汇APP原创首发,订阅格隆汇APP会员,领先市场一步!
香港铜锣湾,波斯富街与礼顿道的街角,今天,这里矗立着一座略显瘦高的商场,名叫“利舞台广场”。在周围香港电讯以及“利园”一期二期……五期的环绕之中,这座利舞台显得不那么起眼。
今日铜锣湾利舞台广场(图中红框处),图片来源:Google Map
但是它的前身“利舞台戏院”,却曾经连续12年(1973年到1985年)是万众瞩目的香港小姐竞选的决赛场址。
曾经的铜锣湾利舞台戏院,已于1995年拆除
沧海桑田,雁过不留声,只有这未曾改变的“利舞台”三个字,仿佛见证了这里曾经的盛世年光与纸醉金迷。
1973年3月24日,南国的海风还带着料峭的春寒,铜锣湾利舞台戏院里,香港小姐选举的决赛正在进行。
这一年,香港小姐竞选活动由TVB接手,以“美貌与智慧并存”为竞选口号,并以“世界小姐”和“环球小姐”为蓝本。
参加香港小姐选举的阵容十分豪华,不仅最终结果史无前例地选出了两位香港小姐(孙泳恩和狄波拉),而且这一年也是 “不老女神”——赵雅芝——的初次登台亮相。
一个芳华时代。
01
前世疯狂
1973年,也是港股史上第一次疯狂。
这一年3月,香港恒生指数创股市建立以来的新高,在过去三个月内上涨接近1.5倍,自1972年1月恒指盘桓见底(323点)以来,一年左右的时间里,大盘翻了5.5倍。
在过去这一年里,当年的华资“地产五虎”——长江实业、新鸿基地产、恒隆地产、合和实业、以及大昌地产——全部上市,成为当时港股史上最大的IPO潮。
1972年10月,牛奶公司遭遇英资地产大佬“置地公司”的敌意收购,牛奶董事长周锡年爵士与华懋地产王德贵联手抵御“置地”野蛮人,亦为当时香港史上最大的资本收购战。
1972年10月31日,英资置地拟透过“二换一”敌意收购,牛奶公司大股东通过增持抬高股价防御
由于当时上市公司属于稀缺资源,只要想上市就要贿赂交易所。加之监管尚不健全,引来不少希望上市一夜暴富的骗子公司,例如当时上市的“香港天线(香港痴线)”。(注:痴线为广东话,意思是神经病,傻X)
资本家的无限游戏,在民间幻化成一场 “股市造富”运动。
无知无畏的人们疯狂地冲入股市,仿佛晚了一步,就会错过从此财务自由的机会。为了给股市降温,交易所使用消防水龙头射向人群,都不起作用。最终,1973年3月9日,恒指以1774.96点收盘,成为此次疯狂牛市的顶点。
3月24日,香港小姐竞选的决赛,就在这股市登顶后仅半个月之内进行。
赵雅芝早年的青春颜值
此次选美,惊艳了这片古老的土地,惊艳了世界。但是,那激烈的荷尔蒙,就如同疯狂股市顶峰上的泡沫一般,转瞬即逝。
美女如斯,盛市亦如斯。
在随后的两个月里,恒生指数跌去三分之二的价值,在5月9日见到656.03点的低位。稍微反弹之后,继续下跌。下行持续了1年零9个月,直到1974年12月10日(150点),才终于见底,累计跌幅已超过90%。
1973年股灾,恒生指数暴涨暴跌
股市泡沫破灭之后,通胀再起。1974年,全球爆发石油危机,油价由早前的每桶三美元飙涨到最高每桶12美元,翻了4倍。
西方八大工业国经济陷入“滞胀”,弹丸之地的香港更是覆巢无完卵。能源价格高企,电力供应不足,当时的港英政府宣布实施灯火管制。象征着金钱与欲望、以及那些令人血脉膨胀的东西,如同断了电的维港灯火,熄灭了。
四十多年后,中国一位研究康波的姓周的经济学家说,70年代的石油危机,是上一次康波萧条的前兆。
殖民地时期香港的1973年股灾,是此后香港所有金融危机的原型;而1973年的香港小姐竞选,也是成为了嗣后年份的样本。
美女与牛市,这一表一里的两条线索,以一种逻辑纠缠着,在1973年,强烈地交汇,然后分离;在随后的时间里,按各自的轨迹发展。
02
喷薄欲出
70年代,后股灾的香港。萧条之后,复苏已在路上。
麦氏主政的时代,改造棚户区,建造保障性住房,市民得以安居;大力发展基础设施,拉动就业;清理贪腐,建立廉政公署,整个社会的气氛从一个毒瘤遍地的殖民地,迅速升级为远东航运与金融重镇。
一场牛市,不负此生;一轮康波,不负“我城”。蛰伏着,孕育着,悸动着,幻想着,香港终于迎来了属于她的80年代。
美国里根执政、英国撒切尔夫人上台、中国改革开放,一夜之间,似乎全世界都省悟到了自己应该干什么。1984年给了当代香港准生证,而港岛山南水北的传统富豪们千里跋涉北上大陆,去书写他们新的故事。
历史的车轮飞速转动,一切都是新的。
钟楚红,1979年港姐候选人,因不常穿高跟鞋而在竞选现场发生意外,屈居第四名
1980年前后,香港小姐竞选活动虽然还未成为城中盛世,但已有不少绝代佳人出自此时,比如1979年的钟楚红,1982年的翁美玲,还有1983年的张曼玉。
这些美之为物,仿佛在为一个喷薄欲出的盛世奏响前曲。
1985年,香港小姐竞选最后一次在铜锣湾利舞台举行。这次之后,决赛或在香港演艺学校、或在香港文化中心、或在红磡体育馆……,而“香港小姐”的赛事,迎来了属于她的黄金十年。
在这十年里,香港小姐竞选仿佛得了风水一般,美女一个接一个,争奇斗艳,你方唱罢我登场,上演了堪称空前绝后的“美女接力”。
八九十年代相交之际,香港小姐赛事达到史上巅峰。1991年,香港迎来了史上最高学历的一位“港姐”——郭蔼明。这也是拥有大学学历港姐夺冠的连续第三年。
随着香港小姐们的颜值和学历不断提升,节目的收视率也持续攀升。1991年,港姐竞选决赛当晚,TVB甚至请来了四大天王助阵,当天香港万人空巷,收视率高达44点,创造了至今无法超越的奇迹。
与港姐颜值同时上涨的,是香港的股市。
1985年开始,香港股市开始复苏,恒生指数冲出了徘徊两年之久的1000点上下的区间,并于1986年下半年开始迅速上涨。尽管1987年10月26日出现了大盘一日暴跌33%的股灾,但升势仍然持续,在1993年底突破10000点大关。
花团锦簇,烈火烹油,哪场大牛市,不是财富与美色的盛宴。美女与牛市,这两条线索再度盘桓交杂,走到了一起。
03
潮起潮落
日中则昃。经历了1991年的巅峰之后,港姐的水准开始走下坡路。
1993年香港小姐郭可盈与近照对比
如果说1993年获得“最受传媒欢迎奖”和“最佳演艺潜质奖”的港姐郭可盈,称得上是一次华丽反弹,那么紧接下来1994年的谭小环,则令人大跌眼镜。
入行前曾经是空姐,算是明艳靓丽,但夺得港姐冠军之后,“高开低走”的人生长达二十多年,现在经营鱼蛋连锁店。
谭小环,1994年港姐冠军,后退出演艺圈改从事餐饮业,创立鱼蛋小吃品牌“渣哥”,生意兴隆。称“鱼蛋妹”都系人生选择~
再后来,参加竞选的已经少见美女,到今时今日,形容一个女生像“港姐”,已经近乎是在讲粗口。
与港姐的颜值每况愈下相反,90年代,香港的股市与楼市持续上涨,经济开始出现泡沫。泡沫之下,整个社会的思想观念全面重构;拜金的风气日渐兴盛,消费有着至高无上的正确性,为了得到钱,人们可以做出任何事情。
随着越来越多的女孩通过竞选港姐而得到大众关注,进而被各大电影公司或电视台签约,这里隐约出现了一个类似“公开秘密”的商业模式。
入选前三甲,或杀进决赛,甚至在整个港姐竞选活动中露个脸,都将意味着获得娱乐圈的入场券,而一旦进入娱乐圈,在这座每年大量各路影视作品被生产出来的城市,就意味着名气和财富。
渐渐地,人们不再从单纯的审美角度去看待“港姐竞选”,而是把竞选的整个过程当做一种投资,一种投入与产出的权衡。
对美的评价,由于涉及了金钱与商业的因素,已经变得不再纯粹;而对美的追求,也由一种对生命意义的神秘式的探索,转变更加直接和赤裸裸的金钱交换。
一切都是钱,钱!更多的钱……
鱼翅捞饭,一种奢侈的食物,往往在股市或楼市泡沫达到顶峰时,出现在普罗大众的餐桌上
转眼,历史的车轮就来到了1995年。
这一年,铜锣湾利舞台拆除,改建成了20层高的商场。事后人们说,香港小姐之发盛,得益于“利舞台”这块风水宝地;利舞台拆了,香港小姐的风水也就破了。
风水之事,信之则有。
事实上,香港小姐这个“小风水”之外,是香港整座城市的“大风水”。
1995年,中国政府与央行开始大规模地整治金融乱象,这是当年的“去杠杆”。一年后,美联储开始加息,这一轮的货币宽松与低息环境走向终点。对于香港来讲,这些都意味着,风向即将转变。
股市与楼市的造富运动,助长了更大规模的泡沫,全民炒房时代,所有资产的估值明显过高,而闻到腥味的国际炒家大鳄,游过广阔的太平洋,来到了这座岛子的附近。香港的天空,瞬间乌云密布、电闪雷鸣,下跌一触即发。
但是这一切,当时身处盛世的人们,却毫无察觉。
泡沫之为物,是一种神奇的东西。它不仅是经济的,也是文化的、社会的、以及审美的。从金钱出发,通过消费,最终重新定义社会的价值与观念。只有当泡沫破裂之后,人们才发觉到,身处泡沫之中的许多想法,是多么的滑稽可笑。
04
人去曲终
2003年4月1日,文华东方酒店顶楼,张国荣纵身一跃的背后,留下笼罩在SARS阴影中的香港,以及人们对这座城往昔黄金时代的永远怀念。
文华东方酒店,香港中环皇后像广场
同一年谢世的,还有被称为“香港女儿”的梅艳芳。还有另一些艺人选择“北上”,唯不愿留在这灯火依旧辉煌的香江边。
有的生离,有的死别;像极了那些黄金岁月香港艺人的一次集体谢幕与离场。
但这里毕竟还是国际金融中心,人太少,生意太大,时不时冒出一波生意,砸中一波人,就能让他们咸鱼翻身,超越自身的阶级。当然,这里还有不少是新香港人。赴港产子、电子产品、奶粉、疫苗、保险、投资移民、海外房产……
造富运动还在继续,但人们仿佛能够体察到,那曾经的一些韵味,已经云散烟消,再也聚不起来了。
2019年香港小姐竞选决赛,昨天(9月8日)在TVB将军澳电视广播城举行。
虽然来了200多位TVB艺人前来助兴,但除了媒体例行公事般的报道之外,民众的关注度可能还不及在各大地铁站搞事情的“黑衣人”。
2019年香港小姐竞选前三甲出炉,人不可谓不美,但三头一面,似乎缺了些韵味。图片来源:TVB
今天的香港,难道没有美女了吗?仔细想想,好像并不是。有人说香港本地美女也就那个样,还是早先通过各种途径从大陆下来的那些,最有风味;这么说又似是而非。
还有人说,从港姐竞选到进入演艺圈的商业链条一旦固化,并且“明码标价”,人们就会逆向选择,不来玩这游戏了。总之港姐今日之衰败,原因纷纭。
但有一点是不会变的,那就是当今香港,人们再也不会像从前那样,去不图回报地展示美,不计成本地追求美,以及不吝辞藻地赞美美了。
花开不多时,像春风来又走。女人如花,花似梦。
还是那句话:
当城市中那些藏身云中的处于食物链顶端的玩家,轻轻地动一动手指就能收割全城市民的时候,一切真善美,都已不再纯粹。
☟
想要资产保值?
想要放心治病?
想要老有所养?
关注智谷趋势旗下第三方保险咨询平台
T博士教你买保险
教你用保险完成家庭保障的最后一块拼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