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最大传统古街市,中国第一历史文化名河
(秦淮河风光带)
秦淮河,长江下游右岸支流。古名龙藏浦,汉代称淮水。相传秦始皇东巡会稽过秣陵,以此地有“王气”,下令在今南京市区东南的方山、石硊山一带,凿晰连岗,导龙藏浦北入长江以破之。到唐代,根据这一传说,改称秦淮。李白《留别金陵诸公》“六代更霸王,遗迹见都城。至今秦淮间,礼乐秀群英”的诗句,出现了“秦淮”河名。杜牧《泊秦淮》“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使得秦淮河之名盛传天下。
横贯南京市区,长约十华里,水向西流的内秦淮河,从东水头流至西水关注入长江。千百年来,秦淮河哺育着古城南京,“锦锈十里春风来,千门万户临河开”。这里逐渐成为金陵城的繁华地带,豪门世家、权贵巨贾大多聚居于淮水两岸;繁华昌盛,金粉楼台,鳞次栉比。夫子庙附近的河房是绮窗丝幛,十里珠帘,灯船之盛,甲于天下。许多名胜古迹、历史掌故、风流韵事、美妙佳话,都由这里演绎出来,历来为文人骚客吟诵传唱。孕育了南京古老文明的母亲河,历史上极富盛名。这里素为“六朝烟月之区,金粉荟萃之所”,更兼十代繁华之地,“衣冠文物,盛于江南;文采风流,甲于海内”,被称为“中国第一历史文化名河”。这里是古都南京最繁华之所在,其历史之悠久、商肆之繁盛、文化之荟萃,历千年而不衰。
位于金陵城南秦淮区境内,以南京夫子庙为核心、“十里秦淮”为纬线的开放式5A级旅游景区——夫子庙秦淮风光带以儒家思想与科举文化、民俗文化等为内涵,集旅游观光、美食购物、科普教育、节庆文化等功能于一体。历史上有孙吴、司马东晋,南朝刘宋、萧齐、萧梁、南陈,南唐、明朝、太平天国、中华民国先后定都或迁都于南京,有六朝金粉地,金陵帝王州之誉。与长安、洛阳、燕京合称中国四大古都,又是四大古都中唯一未做过异族政权首都的古都。
六朝时代,南京夫子庙地区已相当繁华。乌衣巷、朱雀街、桃叶渡等处,都是当时高门大族所居。在明代,夫子庙作为国子监科举考场,考生云集。这里集中了众多服务行业,有酒楼、茶馆、小吃,也衍生了青楼妓院。内秦淮河上“浆声灯影连十里,歌女花船戏浊波”,“画船箫鼓,昼夜不绝”,描写的就是当时秦淮河上的畸形繁华景象。
夫子庙秦淮风光带内历史人文丰厚,拥有众多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这里是中国最大传统古街市,与上海城隍庙、苏州玄妙观和北京天桥合称中国四大闹市。夫子庙小吃位列中国四大小吃之首,每年春节至元宵节间举行的夫子庙灯会,列为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也是中国著名的灯会活动,吸引着无数游人赏灯,共度佳节。具有浓郁地方特色和文化氛围。
夫子庙由孔庙、学宫、贡院三大建筑群组成。有照壁、泮池、牌坊、聚星亭、魁星阁、棂星门、大成殿、明德堂、尊经阁等古建筑。为中国古代江南文化枢纽之地,其规模与建制仿照并略小于山东曲阜孔庙。位于学宫东侧的贡院,在清同治时期考棚号舍达2万余间,居中国各省之冠。从南宋贡院落成到晚清废除科举750年间,江南贡院为国家输送了800余名状元、近10万名进士、上百万名举人,明清时期全国半数以上官员都出自江南贡院。
夫子庙景点最著名的便是乌衣巷。350米长的乌衣巷位于夫子庙西南百米,隔文德桥相望,是一条幽静狭小的巷子;原为东晋名相王导、谢安的宅院所在地。为纪念他们,在乌衣巷东曾建有来燕堂,建筑古朴典雅,堂内悬挂其画像,仕子游人不断,成为瞻仰东晋名相、抒发思古幽情的场所。书圣王羲之、山水诗鼻祖谢灵运、谢朓等皆居于此。据宋代地方志记载,此地原为三国东吴乌衣营所在,因而得名。唐代大诗人刘禹锡脍炙人口的“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的名诗就是对此处的慨叹,使乌衣巷声誉日隆,驰名遐迩。自此乌衣巷便名扬中外,游人不绝。“乌衣晚照”与“来燕名堂”分别为明清金陵胜景之一。
而今,综合修缮后的秦淮风光带,恢复了明末清初江南街市商肆风貌,秦淮河又再度成为著名的游览胜地。经过修复的秦淮河风光带,以夫子庙为中心,包括瞻园、夫子庙、白暨洲、中华门,以及从桃叶渡至镇淮桥一带的秦淮水上游船和沿河楼阁景观,集古迹、园林、画舫、市街、楼阁和民俗民风于一体;还有诱人的秦淮夜市和金陵灯会、民俗名胜、地方风味小吃等,使中外游客为之陶醉。
唐代有李白《留别金陵诸公》、刘禹锡《乌衣巷》、杜牧《泊秦淮》等诗作描述了这条秦淮河;清初孔子嫡孙孔尚任《桃花扇》对李香君庭院住所描写:“梨花似雪草如烟,春在秦淮两岸边,一带妆楼临水盖,家家粉墙照婵娟”描绘了这条流过金陵心口的香艳之河;现代有朱自清、俞平伯共同夜游秦淮河后,写有同一命题的《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两篇著名散文。
立于秦淮河“文德桥”头,细雨朦胧中巡视着秦淮人家亭台廊榭,金陵春旌旗飘摇粉墙照壁,小桥流水秦淮河上穿梭的画舫,夫子庙前人头攒动着的天下文枢广场,青烟漫雾中依稀可见的状元邮亭、得月台等古朴典雅建筑群落,想到了南唐李璟《摊破浣溪沙·菡萏香销翠叶残》“细雨梦回鸡塞远,小楼吹彻玉笙寒”十足的江南韵味……
微雨中的傍晚和南京友人乘坐画舫游船,在画廊般的“十里秦淮”游览领略感悟着……似乎,空气中还浮动着六朝、十都脂粉的暗香;或者,舞榭亭台里尚可搜寻得见那些年曼妙的艳影;兴许,会得以听闻歌者抚琴浅吟低唱词曲的余音;舒缓的河水中应该还流淌着婉转的缠绵情怀,感人的美丽佳话吧……
“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李白《把酒问月》说的极好。近一个钟时空隧道的旖旎穿越船游,回到秦淮流韵的画舫码头登上岸来。此时,雨霁天晴了,沿岸的灯火也陆续闪烁明亮了起来……
2019.9.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