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专访:博士后海归学成归来,拥抱祖国未来

渠志灿博士

渠志灿博士,山西太原人,1978-1986年本科、研究生在清华大学就读,1987年硕士研究生毕业后,在美国约翰斯·霍普斯大学,医学院攻读博士、博士后。之后在美国带领团队主持医药科研工作,曾任美国南方研究所实验室主任、博导,申报医药发明专利16项,参与研发世界第一款抑制肿瘤血管生成抗体药,2015年销量70亿美元,发表60余篇学术论文和科研会议报告,是山西省“百人计划”特聘专家。

目前是美国可优生物研究公司与山西纳安生物科技有限公司CEO,专注于纳米抗体的研发转化,让自己的科研造福祖国人民。

回国创业

她认为:目前,全球医药行业正经历一场巨大的变革,一个以化学小分子药物为基础的大产业结构正向着以生物药为基础产业迅速移动,生物药是现代生物技术和生物科学的成果,而中国在这一领域正在崛起,中国已成为全球第二大医药市场。

2016年,在祖国政府的号召下,面对中国正在进行的经济转型以及国内所有前所未有的投资良机,在美国事业成功、生活稳定的渠志灿决定全职回国,开展创新与创业工作。

感恩创业之路

作为“海归”代表人物、中国科学院院士施一公在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医学院的师姐,渠志灿坦言,施一公回国取得的一系列成就对她影响很大,使她深受触动。但两者的区别在于,施一公回国主要致力于做基础科研和教育,渠志灿博士主要做科研成果转化、做实业。

那时江浙地区一些政府以优厚条件,邀请这位2015年教育部第十届“春晖杯”中国留学人员创新创业大赛优胜奖获得者前去创业,但渠志灿最终选择了山西太原。原因归结于渠博士是土生土的太原人,希望对在全国经济相对落后的,正在经历经济转型,努力摆脱高度依赖煤炭产业的山西做出贡献。

“越是落后,越需要发展高科技企业、引进高科技人才和技术。”2016年,57岁的渠志灿自筹资金、携带专利、全职回故乡山西创办实业,研发抗癌药物,是为了难得的机遇,也是为了一份报国情怀。

功夫不负有心人,渠志灿团队落地太原不到一年,取得了不少成绩,包括在专利上作了布局,进行前期科研和准备。“我们的策略是把短线产品开发与长期核心技术及产品研发相结合。”

渠志灿博士坦言,回国创业并非一马平川,个中滋味只有创业者自己知道。个人收入肯定不如以前,生活的安逸程度和质量也有所降低。“但从我目前想要达到的目标和我的信心、激情来看,要比以往都高。”

“在美国做实验搞研发以及日后退休的生活固然安稳惬意,但回到祖国,为家乡作贡献才更有意义。”相比未来在美国退休后到沙滩上晒太阳的生活,她更愿意在国内发展。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